《美人如玉》:
何谓美人
作为《美人如玉》一书的作者,我竟要郑重其事地向大家解释一下“何谓美”“何谓美人”。很忐忑,也很兴奋。
设若我不来解释这里的“美”和“美人”,或许很多人都会误解它,以为我写的是一本关于“养眼美女”的集合之书吧。对于这样的误会,我并不会抱怨或无奈。有时候,沟通与交流就是这样,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懂了,可双方心中所执之思,竟也会相差万里。
被误读、被误解,或许就是表达者的宿命。
写这样一《美人如玉》,是因为我对美有执念。
从小就有。
因此,要花尽心血弄懂美人及有关美人的方方面面,在我的逻辑序列里并不奇怪。
只不过,我发现,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执着和念想。对于“美”,东西方的先祖们早早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凝望和审视,有过妙绝的神话和最美的诗歌,有被天才之手定格下来的画作与雕刻……美,原来是人类共同的执念。
一说概念,或需引经据典。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美甘也,从大从羊。甘者,五味之一。
在许慎这里,甘甜的味道,就是美。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是美味甘甜的食物。中国人对美的感受,首先来自味蕾。紧接着,许慎又说,“美与善同意”,也就是包罗了所有的美好品质、容貌和才德。“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被注解为:好看、得意、美好的事物。
而在西方的谱系里,美又是什么呢?
在《牛津字典》里,对“美”做出的解释是,美是一种美好感观或者思维的综合品质。这美好的感觉,可以来自视觉、听觉或思维,等等。
对于美的理解上,东西方殊途同归。、美的认知,举凡令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乃至是心灵头脑感到愉快和舒畅的,都可为美。
从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寻些智慧吧。美,满足了人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根,也满足了人的五境一色、声、香、味、触境。
美,或许就在于用眼凝视、用耳聆听、用舌品味、以身践行,再应和内心,延展于思维,转化为语言。如此,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就有了诗。
一个热情生活并渴望表达的人,不可能不是诗人。甚至有人曾说,24岁以前,任何人都是诗人。或许,一颗赤子心,加以对美的渴望、青春的激情、交流的热欲,就足以成全一位好诗人。
智慧的中国先人,早早洞悉了这个秘密,因此我们民族有了生生不息的诗教传承。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把这个秘密以英文写出,直陈给西方的读者。身处太平洋彼岸的他凝望着“我的国与我的民”,用一篇篇文章书写——诗歌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诗歌教会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