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1905—1950)
原名戴承,字朝安,浙江杭州人,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1925年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8年发表《雨巷》。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创办《新诗》月刊,成为现代派代表诗人。已出版的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望舒诗稿》于1937年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收录诗作63首,另附《诗论零札》和《法文诗六章》。包括:夕阳下、自家悲怨、生涯、流浪人的夜歌、断章、凝泪出门等。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
◎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他这样谨慎着把他底诗作里的“真实”巧妙地隐藏在“想像”的屏障里。
——杜衡
《雨巷》是中国现代派诗中成功地运用暗示性抒情的典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叶圣陶
这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国古典的余泽,旁采法国象征派的残芬,不但领袖当时象征派的作者,抑且遥启现代派的诗风,确乎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
——余光中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
他这样谨慎着把他底诗作里的“真实”巧妙地隐藏在“想像”的屏障里。
——杜衡
《雨巷》是中国现代派诗中成功地运用暗示性抒情的典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叶圣陶
这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国古典的余泽,旁采法国象征派的残芬,不但领袖当时象征派的作者,抑且遥启现代派的诗风,确乎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