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诗:中国古典诗词品鉴》: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因为湘夫人是湘水之神,而人们在河里经常遇到危险,所以她希望河水“安流”。可就是这样,却“望夫君兮未来”,这显然是湘夫人的怨言,她一直等待丈夫,可是没有等到。其实直到今天,湘水对当地人来说仍有很多伤痛的记忆,很多男子在水中死亡,女子们在岸上哀伤地等待。当然,作为湘水女神的湘夫人,与人间的诸多女子一样,在等待中也需要排遣自己的忧伤,于是“吹参差兮谁思”,她吹奏起了箫笛,让这参差悠扬之声,载送自己悠悠的思念。
行文至此我们不难发现,为了这次约会,“女神”曾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把本已姣好的姿容修饰得恰到好处,然后才驾舟而来。这说明她十分看重这个见面的机会,内心对湘君充满了爱恋。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她甚至虔诚地祈祷沅湘的江水风平浪静,能使湘君顺利赴约。然而久望之下,仍不见他到来,便只能吹起声声幽咽的排箫,来倾吐对湘君的无限思念。这一幕真可谓一幅“佳人望断秋水图”。
而因为湘君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驾着轻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寻找:“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这”,是转变的意思。“薜荔”是一种蔓生香草。“柏”这里是指船舱的内壁。“绸”是帐子,一说是缚束的意思。“荪”也是一种香草名。“桡”是短桨。“旌”是旗杆顶上的饰物。整整一条船都被香草装饰起来,连船上的旗子,摇船的双桨都缀满了香草。你看她先是驾着龙舟北出湘浦,转道洞庭,这时她显然对找到湘君满怀希望,可是除了眼前浩渺的湖水和装饰精美的小船外,一无所见。她失望之余仍不甘心,于是放眼远眺涔阳,企盼能捕捉到湘君的行踪:“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涔阳”即涔水的北岸,“极浦”指遥远的水边。“灵”,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讲是“精诚”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这个“灵”是一个假借字,本应是“舲”,“扬灵”即扬帆前进。这里暂取前者。“极”,至,到达。“女”,这里应为湘夫人的侍女。“婵媛”是眷念多情的样子。在一番找寻无果之后,她的心灵再次横越大江,遍寻沅湘一带的广大水域,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如此深情的企盼和如此执着的追求,使得身边的侍女也为她叹息起来。正是旁人的这种叹息,深深地触动和刺激了湘夫人,“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啡侧”,把翻滚在她内心的感情波澜一下子推向了汹涌澎湃的高潮,使她止不住泪水纵横,一想起湘君的失约就心中阵阵作痛。
当这种心头之痛实难忍受的时候,诗歌便进入了失望至极的怨恨之情而直接宣泄。“桂擢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擢”是长桨,“枻”是短桨,一说是船舷。“斫”者,砍也;“搴”,采也。大家知道,爱之深则恨之切。挚爱和思念走到了极端,就是怨恨和猜疑。她看着华美的树木做的船桨划开水波似凿冰堆雪一般。想在水中把薜荔摘采,想在树梢把荷花采撷。薜荔之草,缘木而生。芙蓉之花,生于水中。入池涉水而求薜荔,登山缘木而采芙蓉,固不可得也。湘夫人从多方面努力不见湘君之后,仍漫无目的地泛舟水中。诗歌用在水中摘采薜荔和树上收取芙蓉的比喻,既总结以上追求不过是一种徒劳而已,又满含着一种慌乱,湘君和湘夫人很可能永远彼此错过,再难找寻到对方。“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这便是湘夫人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说出的激愤之语,她在表面的绝情和激烈的责备中,深含着希望一次次破灭的强烈痛苦;而她的原动力,又来自对湘君无法回避的深爱,诗歌把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湘君和湘夫人即使结了婚,有媒有证又有什么用,还是这么容易就分开了,生命就是这么脆弱。
紧接着诗歌继续写道:“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石濑”指石上急流,“浅浅”指水流湍急的样子,“翩翩”很好理解,即飞快的样子。清水在石滩上湍急地流淌,龙船掠过水面轻盈迅捷。不忠诚的交往使怨恨深长,不守信却说没空赴约。当水流在石头间冲撞摇荡的时候,她的情绪也趋于激烈。她甚至提到了他们之间的那种不忠的关系,当然这更可能是湘夫人的猜疑和怨恨。而这些激烈的言辞和情绪从另一个层面上也说明人神同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