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是一部考证全面、资料翔实、结论合理的关于陶渊明和桃花源研究的新成果。全面梳理、归纳了有关桃花源原型地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后指出这些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从武陵、新武陵、武陵郡名称的起源、地理位置着手,利用地下出土的竹简资料来解读新武陵和武陵郡,将这些解读必然地与秦代的蒙氏兴衰结合起来,把研究建立在翔实史料之上,这是全书结论的基础。追根溯源,条分缕析,用翔实的史料,指出武陵人、桃源秦人都是秦代自蒙恬蒙难之后,从山东蒙阴颛臾风国流散、避难到今湖南、广西和贵州等地的蒙氏后人。换言之,桃花源与蒙阴颛臾风国是末与本、枝与根的关系。从陶渊明的身世、学养、品位、活动地域、心路历程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得出陶渊明钟情于洙泗沂蒙文化,与琅邪名士志趣相投,这是陶渊明撰写《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内心依据、心理寄托、心路指归,这就抓住了破解桃花源原型地和武陵人之源头的钥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