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淘金人》:
据徐明举收集的资料记载,清朝末年,韩边外统管夹皮沟金矿时,由老金厂到夹皮沟这段山沟里,出过爆头儿。山根上的工棚子差一点挤得开不开门。碃眼儿一个挨一个,毛尖像小山似的。
有一个打山东家来的李把头,每年春来秋走,张罗十来个人拉个金帮儿,沙了不少金子。可是,这一年卧偏,十来个人忙活半个多月,小米子搭了不少,连针鼻那么大点的金子也没见着。
李把头急得够呛。跑到东边看看,人家拿了疙瘩;跑到西边看看,人家拿了渣路货。再瞅瞅自己的碃眼儿,金线也不错,就是不见玩意儿。他只好买了猪头到老把头庙上去烧香磕头。回来干了一天,还是不开眼儿。
这原因出在哪儿?李把头琢磨不透。原来,他今年拉的这伙金帮儿,都是些小生荒子。他们背地里有事没事乱叽咕。李把头生气地说:“弟兄们,我姓李的今年不走时气,拐带了大伙。你们打听打听附近有没有老娘们坐月子,我去闯闯月房,冲冲晦气!”正说话间,打夹皮沟方向来了一个媳妇,30多岁的年纪,还领着一个小姑娘。李把头说:“有了,我逗一逗这个媳妇,让她骂我两句冲冲晦气!”
那个媳妇领着小妞儿,大热的天儿,小妞儿把花布衫脱下来给她妈拎着,娘儿俩走了过来。李把头捡起一块小蛤蜊朝那媳妇喊道:“哎!给你一块金子!”说完把小蛤蜊扔了过去。那媳妇一听,捡了起来揣在花布衫兜里。娘儿俩头也没回,继续往前走了。李把头说:“完了,我这晦气算没头儿了!想挨骂都找不着人骂,(贝青)等着倒霉吧!”
到了下晌,那娘儿俩办完事回来了。李把头说:“我再逗她一回,看她骂不骂我!”他又捡起一块蛤蜊嬉皮笑脸地说:“喂!相好的,再给你一块金子!”他故意把那“相好的”三个字说得声音特别大,意思是看你张不张嘴!只见那媳妇把小蛤蜊也装在小妞的花布衫兜里,娘儿俩便回了夹皮沟。李把头又没挨着骂,心算凉到了底:“哎,完了!我算倒霉透了,今年两手攥空拳回家吧!”
娘儿俩回到家,媳妇对丈夫说:“妞儿她爸,我今天路过沙金的地方,有一个人挑逗我两回,真想骂他几句出出气。”丈夫说:“你没骂他算是做对了,你想,你要当着众人的面寒碜他一顿,他若羞得寻死上吊了,扔下老婆孩子谁管?”两口子说了一阵笑话,也就都没往心里去。
小妞儿闲着没事,打花布衫兜里掏出两块小蛤蜊往一块一对,说:“哎哟,这不是一块马蹄金嘛!”
丈夫寻思一下说:“人家辛辛苦苦地得来一块马蹄金也不容易,咱们不能贪这不义之财,快把它送回去吧!”于是丈夫就去送金子。李把头见了人家送来的金子羞臊得满脸通红,说:“我们没这个财命,就送给你吧!”一个要送还,一个不留,两个人争来争去,李把头只好说:“老弟实在不收,我们先留下,改日再到府上拜谢吧!”
第二天,李把头买了四色礼物,领着伙计们登门拜谢赎罪。喝酒之间,李把头请掌柜的去金帮儿当把头。掌柜的说:“我家农活太忙,不能去。”大伙说:“你不用天天顶班.也不用你出大力,隔三岔五地去看看,支一支嘴儿就行,给我们当个甩手把头!”掌柜的推辞不过,就入了李把头的金帮,当了甩手把头。他常把那和气生财的故事讲给伙计们听,大伙不再背地里有事没事乱叽咕,齐心协力,很快沙到了金子。
……
展开
每逢年节,合家团聚,我知道有一个人却在路上,他就是曹保明,东北的许多文化是被他抢救保护下来的。如果中国多几个曹保明,我们的文化将会保护得多好啊。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