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0.00     定价 ¥ 9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300279428
  • 作      者:
    张世英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世英,1921-2020年,湖北武汉市人。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黑格尔著作集》中文版主编、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2年任教于南开大学、武汉大学。1952年开始,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归途:我的哲学生涯》《张世英自选集》《境界与文化》《哲学导论》《天人之际》《北窗呓语》《自我实现的历程》《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黑格尔(小逻辑)绎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和评论,并按其中各逻辑范畴发展的顺序,综合介绍、解释、论述了《大逻辑》和《小逻辑》两书的内容,紧紧抓住黑格尔哲学的客观唯心论体系和辩证方法两大特征,对其内在矛盾作了详细的剖析。作者对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以及同一与差异、差异与矛盾的关系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如何与认识论一致的问题,作出了具体说明。为便于读者了解作者近年来思想转变和发展的轨迹,本版增加了学术自述两篇和有关黑格尔哲学的论文四篇作为附录。
展开
精彩书评
  ★(该书)是中国系统研究黑格尔逻辑学的一部著作,在中国学界有很大影响。
  ——《头五百》(名人录),1991
  
  ★此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思想及其精华与糟粕,作了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分析、评价。……此书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光明日报》,1982-01-16
展开
精彩书摘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与此相反,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逻辑学中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的合理成分,认为,在把整体的“混沌表象”分析为一些抽象的、简单的规定之后,“行程”就要“从那里倒过头来”,把抽象的、简单的规定如实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具体事物的整体呈现于头脑之中,而这次呈现于头脑中的整体不再像认识开始时那样,只是一个空洞的“混沌表象”,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一个丰富的、由许多规定和关系形成的总体”。至此,我们就可以说达到了关于具体事物的深刻的、具体的认识。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认为,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活动,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分析中所得出的最简单的规定或方面,是和其余的许多规定或方面隔离开来的,因而也是最抽象的;以后,我们便逐步地使一个规定同越来越多的其他规定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这样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规定越多,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全面,越完整,或者说越具体。
  黑格尔说:“认识”“这个前进运动的特征就是:它从一些简单的规定性开始,而在这些规定性之后的规定性就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具体。因为结果包含着自己的开端,而开端的运动用某种新的规定性丰富了它。……在继续规定的每一个阶段上,普遍的东西(指规定性、概念——引者)不断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其辩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了什么,丢下了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收获物,使自己的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黑格尔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认识“具体概念”的开始阶段,只能得到一些抽象的“简单的规定性”;随着认识的前进(或者说,随着概念系列的发展),愈是在后的概念,其所包含的“具体概念”的环节(概念、规定性)也愈多,其内容也愈丰富,愈具体,它不是“丢下”前面的环节在一旁,而是把前面的一切环节(“一切收获物”)都包含在内,同时又“用某种新的规定性丰富了它”,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一部“纯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唯心主义逻辑学;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他创造了一部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资本论的逻辑”。
  《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具体事物的认识,是从“商品”这个抽象的规定性开始的;但《资本论》在开始时,是把商品当做脱离了它同货币、资本的联系而单独考察的。这样的考察,使马克思发现,在简单的商品生产中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不先了解商品生产,就无法了解货币、资本等等。
  《资本论》在说明了“商品”的概念以后,就进到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包括“商品”在内,但“货币”这个概念包含着“商品”和其他规定的联系,它比“商品”的内容更为复杂,是一个比“商品”更为具体的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商品》中,还谈到了价值的四种形态:第一是“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态”,即以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例如拿20码麻布换1件上衣,就是用1件上衣的使用价值表现20码麻布的价值;第二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态”,在这种价值形态中,一种商品不只是与另外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能与其他许多种商品相交换,即是说,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例如20码麻布既可以换1件上衣,也可以换10磅茶或40磅咖啡或其他适量的商品;第三是“普遍的价值形态”,这种形态是第二种形态中交换关系的倒转形式,在这种形态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同一种商品身上,这某同一种商品乃是衡量各种商品价值的总的尺度,例如1件上衣或10磅茶或40磅咖啡或其他商品,都可以换20码麻布,这里的20码麻布就成了衡量1件上衣或10磅茶或40磅咖啡或其他商品价值的总尺度。当用来表现各种商品价值的某同一种商品(例如麻布)改变为固定的金属(如金、银之类)时,第三种价值形态就过渡到了第四种价值形态即“货币的价值形态”。从“个别的价值形态”经过“扩大的价值形态”到“普遍的价值形态”,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每后一种形态都包含前一种形态在内,而又比前一种形态更具体,更复杂。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顶峰”
二、“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
三、唯心论的先验论

第二章 黑格尔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上三种态度的批评
一、“思想对客观性之第一态度”
“思想对客观性之第二态度”
三、“思想对客观性之第三态度”

第三章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说
一、从康德到黑格尔
二、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说
三、“凡是合理的就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就是合理的”

第四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纯粹概念”
一、“用思想的唯心主义代替感觉的唯心主义”
二、用“逻辑上在先”的先验论否认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唯物论
三、用“绝对唯心主义”代替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五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真理是具体的思想
一、“具体概念”的意义及其在逻辑学中的地位
二、黑格尔“具体概念”说的“合理内核”及其唯心主义本质

第六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对立面的同一和矛盾的思想
一、对立面的同一和矛盾的思想贯穿于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学
二、具体概念是对立面的同
三、离开了对立面的同一,就不可能理解矛盾
四、矛盾是一切有限事物自我运动的根源
五、对立面的同一离不开矛盾斗争;同一不是指
共同的东西

第七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圆圈式发展、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一、概念的“圆圈”式发展的意义
二、“否定之否定”是“圆圈”式发展的具体途径
三、黑格尔关于“圆圈”式发展的理论的合理成分与错误

第八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分歧的思想
一、诡辩论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二、诡辩论随意抽取一个片面作为论辩的根据
三、诡辩论玩弄“抽象的否定”
四、诡辩论用抽象的帷幕隐藏具体的东西

第九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三者一致的思想
一、逻辑学和本体论的一致
二、逻辑学和认识论的一致

第十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部分——“存在论”
一、“质”
二、“量”
三、“度”

第十一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二部分——“本质论”
一、“作为自身反映的本质”
二、“现象”
三、“实在”

第十二章 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三部分——“概念论”
一、“主观性”
二、“客观性”
三、“理念”

附录 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本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