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
孔多塞还深受笛卡尔理性主义思想和数学推理方法的影响,在他看来,理性对于个人来讲具有普遍的意义,社会作为人的集合体,是以理性作为其存在和运行依据的。为此,他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启蒙学者,制定出一个融汇自然科学和人类科学的方法,以“可能性”概念作为联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纽带,并运用这种普遍有效的“新的数学方法”来阐释其入学理念和社会政治思想,为人们过理性的生活和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在理性的指导下,捍卫人的天赋的各项权利①。此外,孔多塞借助于数学的理性思维工具,提出了著名的“孔多塞投票悖论”,不仅为后来的社会选择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迪,也为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镜鉴。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是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然而后人却更多地冠其以“女权主义家”的美誉,她被称为“西方女权主义的起源与化身”⑦,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奠基人。沃斯通克拉夫特生活的年代,正值欧洲启蒙运动风起云涌之际,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个体权利也日益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然而,彼时的英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低微,日常活动主要被禁锢在家庭之内,往往依附和屈从于男性,就连最起码的教育权利,也被极度漠视,只能在家庭接受“非正式教育”,更遑论就业权和公共参与权等其他权利了。沃斯通克拉夫特本人的家庭则更为不幸,除了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之外,其母亲还经常无端地遭遇家庭暴力。正是对种种不幸和惨状的耳闻目睹,埋下了她追求女性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种子。
针对以伯克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势力的独裁专制言论,沃斯通克拉夫特非常愤慨,并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击。她直面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对罪恶的黑奴贸易、游戏般的法律和穷人的悲惨境遇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然而,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她那部惊世骇俗之作《女权辩》,在这部作品里,沃斯通克拉夫特凭借着自己对生活的现实观察,剖析了男尊女卑的无情现实,体察到了广大女性所遭受的屈辱和种种不公平,她直斥陈旧的教育制度使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也是造成女性地位卑微的罪魁祸首;她用“合法的卖淫”来指称婚姻,虽略显过激,但其初衷却是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的一种痛心疾首。
值得称道的是,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对种种非正义进行严词批判的同时,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透过这种不公正的表象,揭示出妇女所遭受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不平等的制度。为此,她直言,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不是施舍,而是公正。她看到了女性的生存条件只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要提高女性地位,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唯有进行巨大而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变革。沃斯通克拉夫特对现实社会的口诛笔伐,对不平等的深刻洞见以及为女性权益的真诚呐喊,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则是在深刻批判西方古典正义观、资产阶级政治正义观和抽象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正义观基础上,着眼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存在方式”这一最根本的实践为逻辑主线,开辟出了一条“实践正义”的道路,使现实比较主义正义思想获得了质的飞跃与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