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
一 殖民统治的冲击
近代印度最典型的社会特征就是殖民统治。自16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先后有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1510年,先是葡萄牙人占领印度西海岸港口城市果阿,垄断东方海上贸易长达100年。随之而来的是荷兰商人,于17世纪取得贸易控制权。英、法紧随其后,为了争夺市场,各自成立东印度公司。18世纪中叶,英国将荷、法排挤出印度,并继续鲸吞蚕食。1858年,英国接掌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权,完全控制了印度,从此,印度进入英印帝国时期(1858-1947)。在印度的近代历史中,殖民统治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在印度历史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时期是印度有史以来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经济结构到政治体制,从教育制度到社会观念,都开始了明显的转变,印度社会的自然进程被打断,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殖民统治既是这剧变的发动者,也是印度实现正常转变的阻挠者,觉醒了的印度人民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搬掉这块绊脚石,把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夺回来,为印度实现正常的转变敞开大门。
马克思1853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提出了殖民统治具有双重使命的著名论断。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①英国统治者在印度的行为表现出这种明显的矛盾性和双重性,它在自觉实现破坏性使命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实现着建设性使命。英国是西方殖民地国家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先充分发展的国家,为了更好地实现在殖民地剥削的目的,他们也要对殖民地国家实行深入的社会改造。因此,“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传统社会破坏的同时也相应采取了较多的建设性措施。这使得在英国统治下的近代印度,无论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还是教育制度、社会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畸形的,但是都在前进,甚至是跳跃前进”②。
英国征服印度之后,一方面对印度采取经济压榨,制定新的田赋制度,征收重税,以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业,将印度作为英国商品的原料基地,巧取豪夺。另一方面也对印度进行文化输出。英国人甚至也对印度进行了社会改革,例如废除印度的童婚、寡妇殉葬等陋习;并建造铁路、修建工厂和学校、设立大学;还以西方司法制度的原则制定现代印度法律,代替印度旧有的种姓法规《摩奴法典》。这些措施给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领域带来了剧烈的冲击和变化。西方对印度实际的影响,在于通过各种媒介,在各个层次上,把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渗透到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当中,进而产生印度思想界的激荡,从而在文化、社会、政治、宗教和思想运动中表现出来。
首先,英国的征服带来了印度的农业革命。促进了印度农业资本主义的进步。由于引入了私人土地所有权,即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和大地主所有制,印度的乡村经济向资本主义转化,自给自足的乡村体制逐步瓦解,封建经济开始向资本主义经济转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