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89.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0369718
  • 作      者:
    刘海玲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的研究思路拟以对安倍德卡尔这一新佛教运动的领导者为出发点,考察他所处时代的特点和他本人的生平经历,揭示贱民改信及新佛教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进程;通过对安倍德卡尔本人的著述和演讲等文献的分析考察,从多重角度对新佛教的定义、内涵、本质及特征等进行概括;运用相关理论对新佛教运动的特征和当代价值做出评判,并引发对当代世界宗教问题的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海玲,1972年生,汉族,籍贯陕西,历史学博士,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世界宗教与文化。1991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师从侯树栋教授,获得世界史硕士学位;2008年进入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师从李利安教授,取得世界史博士学位。近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两项;合作出版著作《印度现代化研究》;在《历史教学》《中国宗教》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安倍德卡尔(Ambedkar,1891-1956)是印度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印度宪法的主要起草人。贱民出身的他毕生为下层群众争取权利,最终,他倡导复兴印度佛教,于1956年率领贱民集体改信佛教,来达成贱民获致自由平等人权的目标,称为“新佛教运动”。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现代性重构,创造性地发展出佛教在印度的“新乘”,他所创立的“新佛教”思想体系,对印度贱民争取平等权利和促进当代佛教复兴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综合考察安倍德卡尔“新佛教”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过程,分析其“新佛教”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以期对安倍德卡尔个人及其思想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
  一 殖民统治的冲击
  近代印度最典型的社会特征就是殖民统治。自16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先后有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1510年,先是葡萄牙人占领印度西海岸港口城市果阿,垄断东方海上贸易长达100年。随之而来的是荷兰商人,于17世纪取得贸易控制权。英、法紧随其后,为了争夺市场,各自成立东印度公司。18世纪中叶,英国将荷、法排挤出印度,并继续鲸吞蚕食。1858年,英国接掌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权,完全控制了印度,从此,印度进入英印帝国时期(1858-1947)。在印度的近代历史中,殖民统治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在印度历史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时期是印度有史以来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经济结构到政治体制,从教育制度到社会观念,都开始了明显的转变,印度社会的自然进程被打断,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殖民统治既是这剧变的发动者,也是印度实现正常转变的阻挠者,觉醒了的印度人民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搬掉这块绊脚石,把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夺回来,为印度实现正常的转变敞开大门。
  马克思1853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提出了殖民统治具有双重使命的著名论断。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①英国统治者在印度的行为表现出这种明显的矛盾性和双重性,它在自觉实现破坏性使命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实现着建设性使命。英国是西方殖民地国家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先充分发展的国家,为了更好地实现在殖民地剥削的目的,他们也要对殖民地国家实行深入的社会改造。因此,“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传统社会破坏的同时也相应采取了较多的建设性措施。这使得在英国统治下的近代印度,无论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还是教育制度、社会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畸形的,但是都在前进,甚至是跳跃前进”②。
  英国征服印度之后,一方面对印度采取经济压榨,制定新的田赋制度,征收重税,以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业,将印度作为英国商品的原料基地,巧取豪夺。另一方面也对印度进行文化输出。英国人甚至也对印度进行了社会改革,例如废除印度的童婚、寡妇殉葬等陋习;并建造铁路、修建工厂和学校、设立大学;还以西方司法制度的原则制定现代印度法律,代替印度旧有的种姓法规《摩奴法典》。这些措施给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领域带来了剧烈的冲击和变化。西方对印度实际的影响,在于通过各种媒介,在各个层次上,把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渗透到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当中,进而产生印度思想界的激荡,从而在文化、社会、政治、宗教和思想运动中表现出来。
  首先,英国的征服带来了印度的农业革命。促进了印度农业资本主义的进步。由于引入了私人土地所有权,即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和大地主所有制,印度的乡村经济向资本主义转化,自给自足的乡村体制逐步瓦解,封建经济开始向资本主义经济转换。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安倍德卡尔和“他的时代”
第一节 安倍德卡尔的一生
第二节 英国殖民与印度社会
第三节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第四节 种姓制度和贱民问题
第五节 佛教的近代复兴

第二章 安倍德卡尔与“达利特”运动
第一节 社会改革与政治斗争
第二节 起源问题与身份重构
第三节 改信之路和信仰抉择
第四节 宗教改革与“理想宗教”
第五节 安倍德卡尔与甘地

第三章 安倍德卡尔的“新佛教”
第一节 安倍德卡尔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安倍德卡尔的宗教哲学观
第三节 安倍德卡尔的佛教观

第四章 时代特色与历史遗产
第一节 “新佛教”的时代性
第二节 反思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