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重审“直观无概念则盲”:当前分析哲学语境下的康德直观理论研究
0.00     定价 ¥ 6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214155399
  • 作      者:
    段丽真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段丽真,1974年出生于河北沧州,哲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17—2018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美国实用主义和心灵哲学等,当前主要研究兴趣是康德与当代知识论研究。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承担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专项计划项目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麦克道尔对康德的概念论解读与康德学界的理论回响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康德的直观理论。麦克道尔为了维护“所有经验都是概念性的”这一强概念论主张而诉诸康德的直观理论。在他看来,康德的“直观无概念则盲”这个命题恰好是对概念化经验的完美表达。这种理解引起康德学界的理论回响,诸多康德学者力图立足康德哲学本身,对麦克道尔的康德解释进行批判。双方围绕这个命题所产生的争论为重新理解康德的直观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语境。本书在对争论双方所涉焦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康德的直观理论进行了重构。

展开
精彩书评

段丽真博士的这本专著是从当前分析哲学的视角,尤其是从麦克道尔对康德的概念论解读与康德学界的理论回响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康德的直观理论。为了重新理解康德的直观理论,她把直观理论放入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中加以系统的考查,使康德的直观理论、先验演绎与先验观念论三者处于一种理论共生关系,并借此使康德的整个知识论得到重新考查。相信该书的出版会为国内康德哲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会为分析哲学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浙江大学哲学系  陈亚军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非概念论的讨论虽然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至今都充满活力,虽然持 非概念论主张的哲学在讨论知觉经验问题时主要局限于埃文斯的理论 范式而几乎从不关注康德哲学,正如罗伯特•汉纳所说:“当代非概念论 者从未清晰地理会过康德可能会对其具有的意义,他们在追溯其学说的 历史根源时从未试图超出埃文斯著作的范围。”但之所以首先讨论分析 哲学内部的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之争,一方面是因为麦克道尔对康德的解 读就是基于这个争论产生的,它是麦克道尔哲学思考的根本理论背景。 另一方面,也因为像汉纳这样的康德学者,由于受到分析哲学的影响,试 图把康德哲学与当代非概念论讨论结合在一起,以使得康德哲学成为分 析哲学内部非概念论主张的理论依托。正如汉纳在《康德与非概念性内 容》一文中所说,“康德的直观理论是当代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争论双方的 隐秘的历史根源。但如果康德的直观理论隐秘地支持概念论与非概念 论,那么重新理解他的直观理论一定可以教会我们关于非概念内容的争 论的某种新颖而重要的东西。”在汉纳看来,康德“不仅维护了非概念性 内容的存在和有意义,而且提供了对非概念性内容的根本解释,这种解 释可以直接转入当前的讨论并对这个讨论有重要的促进”。 ……

……

从日常经验生活出发,人们的这种社会存在会反映到他们的意识中,这就会形成拜物教的观念。当然,在马克思那里,还没有详细论及意识的复杂形式和成因,比如无意识,比如人们想象以及筹划的意识等,并未详细论述。马克思多次使用过拜物教观念。“在这里,资本的拜物教形态和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已经完成。”“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完成了”。拜物教的观念形态,是“现实关系和活动、他们的生产、他们的交往、他们的社会政治组织的有意识的表现”。马克思还提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和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拜物教观念:这种观念把经济的形式规定性,如商品,生产劳动等等,看成是这些形式规定性或范畴的物质承担者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这个意义上,拜物教既是人们的社会存在,也是人们的社会意识。而只有学理的审查者,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后的本质。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就是对这种客观现实的批判反思,是一种现象学解蔽。当然,上文提到的拜物教徒,其实是作为学理审查者的资产经济学家由于受其立场及其非历史经验主义的方法限制,也会产生拜物教的观念。

如何终结拜物教的现实进而消除拜物教观念呢?仅仅揭示拜物教是误认是不够的,并不能因此就可以终结拜物教观念的存在。现实中,拜物教是一种可以发挥力量的实际存在,单单凭借思想或者意识过程是不能消除这种颠倒的。

拜物教观念作为一种意识现象,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讨论历史的四重规定,谈到伴随着物质生产的“倒霉的意识”时,就指明了意识受实践与客观生活所决定,拜物教观念的消除又必然在现实的物质实践过程中去寻找途径。拜物教观念不是玄想,而是这种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是一种经验思维对这种神秘主义现象的直接反映。因此,拜物教观念的消除,关键在于人们的拜物教生活的终结,只有消除了拜物教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拜物教观念。正如马克思在谈到发现了价值论的秘密以后,他说:“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消除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纯粹是偶然决定的这种假象,但是决没有消除这种决定所采取的物的形式。”不同于卢卡奇从发掘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来扬弃拜物教观念,马克思强调现实生活中工人遭受的不断加重的奴役、资本的固有矛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实践迫使他反对所有这种关系,从而反对与这种关系相适应的观念、概念和思维方式。”

近来关于物象化、物化以及异化 (后文会专门讨论这三个概念 )概念的讨论趋热,有必要发现这些关键范畴与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理解。

物象化 (Versachlichung)这个概念在马克思文本中是用来表述“物象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象化”,马克思用物象表达主客关系的颠倒。物象在马克思文本中更强调“关系之物”的特征。而物化 (Verdinglichung)概念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就强调物自身的属性,强调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在于物象是自然物还是人与人关系建构的。

……


展开
目录

引论:康德直观理论研究的分析哲学视角 1 

一、 重审康德直观理论的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7 

三、 研究计划 34


第一章 概念论、 非概念论之争与康德 42 

第一节 当前分析哲学内部的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之争 42

第二节 对康德的概念论与非概念论解读 60

本章小结 83


第二章 康德与“所予神话” 86 

第一节 麦克道尔对康德直观的理解 87

第二节 非概念论解读对康德直观的理解 115

第三节 康德与“盲”的直观 149

本章小结 169


第三章 概念在知觉中的作用 171 

第一节 非概念论解读与“先验演绎”的目标 173

第二节 对象在知觉中的显现 185

第三节 综合与知性 195

第四节 康德的概念理论 211

本章小结 225


第四章 先验观念论与第二自然 229 

第一节 麦克道尔对康德先验观念论的批判 230

第二节 康德式非概念论与康德的先验观念论 237

第三节 重新反思康德的先验观念论 243

第四节 麦克道尔对康德先验哲学的自然化处理 254

本章小结 269


结语 272 

主要参考文献 282 

后记 29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