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变革
0.00     定价 ¥ 9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13070003
  • 作      者:
    马建富,陈春霞,吕莉敏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职业教育相关的研究在崔景贵校长的领导组织下已在全国形成一定的气候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期待该丛书的社会效益能得到读者的认可。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建富,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方向带头人;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厅级课题20余项;先后在发表学术论文13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刊物全文转载13篇;先后出版著作以及主编教材等21部。 先后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为国*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教育学》课程负责人,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两次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其它市厅级一、二、三等奖10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侧的要求,探讨职业教育供给侧的全面变革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作者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应然转型及其改革的基本框架;进而就农村职业教育如何突破固有的定位与思维,积极拓展自身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以及促进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就进入新时代县域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城乡融合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城乡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最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变革的制度配置和政策创新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机会[1]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乡村全面复兴的战略,因而,必然会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更多表现为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简单地说,实现乡村振兴,要求作为供给侧的农村职业教育进行变革,要根据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这些既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供给现状构成挑战,同时更可以看作是给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的机遇。
一、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县域职业教育规划的变革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不仅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于给予人才支持的职业教育也必将产生深刻的连动影响,要求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进行全面的改革。
“融合发展”意味着原有的城乡二元发展体制将逐步溶解,新的基于融合发展理念与要求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的支持政策必须形成或者制定。具体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其影响表现为:一是必须以融合理念和思维,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城乡教育要素必须充分流动与互通;二是必须将城乡作为一个区域系统,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包括城乡职业院校的布局及功能定位必须统筹考虑,不能以狭隘的城域、乡域思维培养人才;专业设置必须基于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进行整体考虑,既要考虑为三次产业发展培养合理的人才结构,又要考虑涉农专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三是必须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构建县域职业教育体系,其目的是提升服务效能和使教育资源集约化使用。这个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具有县乡(镇)村三个层次,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既具有整体性服务功能,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发达的城乡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能够满足终身教育的需要;这个体系还必须具有教育资源共享性,发展水平具有现代性,能够体现“互联网+教育”的优越性等特点。
二、“三农”优先发展,促进涉农专业的现代化建设
十九大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地位。众所周知,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三农”,因此,必须集中力量加快补齐“三农”这个短板。推进“三农”发展有多种路径和措施可供选择,如通过采取积极的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流动;吸引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实现“科技+”“教育+”“健康+”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等。然而,无论是各种要素的流动,或者是农村新业态的发展等,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尤其是需要培养各层次的涉农专业人才。所以,就职业教育而言,基于未来乡村振兴的需要和视角,必须主动进行职业教育供给侧人才培养结构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一方面中高等职业院校要注重涉农专业的设置,建立起多层次的涉农专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新业态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和涉农专业集群的建设,从而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
三、乡村精英培育,促进多层级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的改革,为规模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而又催生了新的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家庭农场主、农业能人等新型职业农民的诞生。现代农业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现代经营主体以其掌握的现代科技和社会资本改造传统农业,一旦技术和资本聚集形成规模优势,与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机融合,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规模效应和科技附加值。[2]然而,如何才能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呢?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不仅要引进农作物良种、农业机械这些物的要素,而且要引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能力和适应市场新要素的农民。[3]所以,无论是规模农业的发展,或者传统农业的改造,其重要前提就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其次,十九大之所以将农村与农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为乡村聚人气、添活力,就是要改变日益严重的“空心村”“荒凉村”现象。所以,优先发展农村,一方面要求将目前留守农民中的一部分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鼓励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一支热爱乡村的带头人、领路人和管理者。一句话就是要培育乡村精英,包括:一是培养乡村干部,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打下组织基础;二是培养乡村信息人才队伍,使乡村能够基于“互联网+”了解新政策、掌握新技术、捕获新商机,促进农村新业态的发展;三是培养乡村科技人才队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培育乡村管理干部;五是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文明乡风。
无论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管理干部培养,或是其他各种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都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要求各类职业院校尤其是涉农中高职院校,能够基于不同类型乡村精英培育的需要,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开设涉农专业,提供系列化的涉农培训菜单。所有这些,都将促进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发展。
四、乡村秩序重建,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大发展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毫无疑问,法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赖路径,法治也确实能够有效规范和调节农村社区日益复杂的各类关系;但法治是有成本的,如果能够提升乡村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乡村自治能力,如果能够以德化人,促进乡村文明的发展,使乡村社区民众都能够自觉遵守共同行为准则,那么,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村社会的治理成本。因此,在未来乡村社会治理中,应根据农村社会的新变化以及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而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化乡民,使农村社区的所有民众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具有“自治”的能力和“德治”的素养。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另一个目标。生活富裕不只是农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更多的是农村社会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期望。所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场所和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学有所教,老有所乐。
由此看出,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必将更加重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可以预料,在未来,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将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另一个新的战略重点。社区教育的发展,必将使之真正承担起促进“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职责和使命。
[1] 马建富.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职业教育机会与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7-11.
[2] 何晓琼,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2018(3):79.
[3]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审视.
第一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机会与变革.
第一节 乡村振兴的内涵及其基本表征.
第二节 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机会.
第三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应然转型.
第二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框架的建构.
第一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着力点.
第三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框架.
第二篇 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转变.
第三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定位.
第一节 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与返乡创业农民工培训.
第三节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精英再造.
第四节 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实现的路径和策略.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精准扶贫的意涵与特征.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与理念.
第三节 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内涵与主要表征.
第四节 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贫困治理的逻辑与策略.
第五章 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第一节 我国依然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第二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农村职业教育角色扮演.
第三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农村职业教育应对策略.
第三篇 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
第六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村职业教育训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第二节 县域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基本策略.
第三节 县域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
第七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建构.
第一节 城乡融合提出的背景、涵义及本质特征.
第二节 现行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城乡融合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分析框架.
第四节 城乡融合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形成的路径.
第八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职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第一节 城乡职业教育共同体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城乡职业教育共同体的组织框架.
第三节 城乡职业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第四篇 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制度政策的创新.
第九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创新.
第一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变革的动因.
第二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评析.
第三节 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政策的变革取向.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