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第三版)/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
什么是儿童脂肪肝?
如今城市婴幼儿中的肥胖率已经超过了45%,在这些肥胖婴幼儿中,有30%-4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儿童脂肪肝主要原因是肥胖,所以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是预防儿童脂肪肝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避免用对肝脏有毒的药物。家长不应急于通过药物控制孩子的脂肪肝,目前也没有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加以调理,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孩子饮食结构的合理化,让孩子多吃水果、蔬菜以及鱼肉、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并尽量远离快餐食品、垃圾食品以及含糖量和热量高的食品;另一方面,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只要方法得当,绝大多数儿童脂肪肝可以治愈。
什么是怠性药物性脂肪肝?
急性脂肪肝是指由于药物引起了急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病变往往为弥漫性,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常并发其他脏器的并发症。药物性急性脂肪肝主要是由于药物抑制了脂肪酸线粒体氧化反应,干扰了肝内蛋白质合成,使肝脏分泌甘油三酯受阻,从而引起肝内脂肪沉积。急性脂肪肝组织学检查大多可见肝内有大量脂肪小滴蓄积(小泡性脂肪肝),也有很少一部分见脂肪大滴(大泡性脂肪肝),以小叶中心最为显著,有时可伴有坏死、炎症、胆汁淤积。常由丙戊酸、阿司匹林、去羟肌苷、吡洛芬和化疗药物引起。
什么是慢性药物性脂肪肝?
慢性药物性脂肪肝通常无特异性症状。病理类型多表现为大泡性脂肪肝。如果不伴有其他肝脏损害,肝功能检查仅轻微异常,但肝脏往往会肿大。肝细胞坏死可不存在。目前认为,药物导致大泡性脂肪肝的主要机制为肝内脂质输出受损。天冬酰胺酶、丙戊酸、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甲苯磺丁脲、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环乙胺、异丙醇、依米丁、蓖麻碱、放线菌素D等均可引起慢性大泡性脂肪肝。
什么是炎症性脂肪肝?
炎症是各种病原因子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等过程。炎症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的全身反应是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脂肪肝就是实质器官的病变征象之一。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氧供应不足、食欲减退、营养素吸收不足以及人为地不恰当地补充营养素,使人体营养素不足或过剩,从而使脂肪代谢发生障碍,继而发生肝脏脂肪变性乃至脂肪肝。有些炎疾所产生的毒素对肝脏的直接作用,也是发生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能够导致脂肪肝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肾盂肾炎等。炎症持续多长时间才能发生脂肪肝呢?目前尚没有深入的研究,而且大多数炎症引起的脂肪肝比较轻微,故在临床上常常被人忽视。
什么是皮质醇增多症性脂肪肝?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以皮质醇分泌过多力主要特征,皮质醇对脂代谢的影响是动员脂肪,促进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甘油可循环至肝而加强糖异生,游离脂肪酸可抑制糖的利用、供应能量,经肝而再合成脂肪并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游离脂肪酸的过度增加,使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超过了肝将甘油三酯转出的能力,使过多的中性脂肪在肝内堆积而形成脂肪肝。此外,皮质醇抑制葡萄糖进入脂肪、肌肉、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皮肤等组织进行酵解和利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