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世纪文学的批评维度
0.00     定价 ¥ 5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67233973
  • 作      者:
    房伟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房伟,1976年出生于山东滨州,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第二届“青春”签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刘勰文艺理论奖,江苏优秀文艺评论奖等。同时在《收获》《当代》《十月》《花城》等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数十篇,数十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刊转载。有学术著作《王小波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风景的诱惑》(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六部。另有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血色莫扎特》,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叶圣陶文学奖等;曾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等。现执教于苏州大学文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世纪文学的批评维度》收录的主要是作者来苏后几年间的学术成果,大部分发表在各类学术报刊之上。在作者的研究领域中,当代文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关注点。21世纪文学的这二十年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作家作品,有着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思潮和新的动向,特别是网络文学的出现,给当代文坛带来了很多大变化。
  《新世纪文学的批评维度》作者作为一名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必须对这些现象进行及时的跟踪分析,研究其内在规律,并将之归纳入大的文学发展潮流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新世纪文学的批评维度》:
  当下史诗化倾向的小说,其实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党化的主旋律现实主义史诗小说;另一种是文化型史诗小说。主旋律小说的史诗化倾向,一般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历史的深度,鸿篇巨制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以某种进步历史理性作为叙事终极目标。正如姆贝所说:“小说叙事不能被看作是独立于它们在其中得到传播的意识形态的意义形成和统治关系之外的叙述手段。故事由这些关系而产生并再现这些关系,它有助于将主体定位于存在的物质环境的历史和制度情境。”这些由政府和政党引导的主旋律小说,不可避免地具有与政治的共谋关系。现代民族国家叙事,作为联结革命、启蒙、大众通俗叙事的“共识性意识形态”,以其现代性品质,成为“新国家史诗”,服务于执政党证明其自身合法性,建设“现代强国”的国家梦想。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乡土小说、新改革小说、新军旅小说等类型,启蒙个体性意识有所加强,但其根本逻辑,依然符合“政党目标”与“国家现代化”合一的现代想象。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张宏森的《大法官》,周梅森的《中国制造》,张平的《国家干部》,陆天明的《高纬度战栗》《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则是代表作。柳建伟的小说,表现在现实主义手法的深入上,擅长从宏大叙事视角关照奔腾喧嚣的历史和现实。而张宏森的《大法官》则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道德精英意识,批判了中国当下文化中的腐败现象。周梅森的《中国制造》则接续了新时期小说的工业写作传统,在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中,体现现代化的政党纲领与民主进程的统一。张平的《国家干部》则将批判的目光对准国家政治体制,表现出极强的现实敏锐性、道德良知和艺术勇气。陆天明的反腐败主旋律小说,艺术探索性则更强。《高纬度战栗》以中俄边境“高纬度地区”陶里根市为背景,讲述了警督劳东林秘密调查曾任陶里根市委书记顾立源被谋杀的事件。这部小说引人注目的,是整个小说试图从更人性化、更复杂的阐释学视野中探讨中国反腐败问题根源,实现反腐文学在内容、观念和艺术手法上的新突破。
  另一方面,文化史诗型小说的倾向,也不容回避。这些文化史诗,不像主旋律的国家史诗一样,将历史的规律总结为意识形态的作用,而是在史诗的时空塑形上表现出对民族国家历史和空间的拓展,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探索和凝聚。首先,在时间维度上,当下长篇小说对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历史进行了重新思考。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探讨,继续深入。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解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葛任的生死之谜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爱情经历,讲述了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以罕见的真诚对1957年“反右”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诘问与描述。小说在拒绝宏大政治概念的干预的同时,用限制性的人物视角,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了众多“五七年”人物,展现了专制对私人空间的毁灭。艾伟的小说《越野赛跑》,通过虚构的天柱山乡村革命历史及后革命时代的欲望疯狂,隐喻了中国时代变迁。而艾伟的小说《风和日丽》则再次深入禁区,讨论了革命领袖私生女这一敏感话题。小说以女学者杨小翼为叙事视角。讲述了这个领袖私生女坎坷复杂的人生。叶广岑在《青木川》则通过老干部冯明回到曾工作过的根据地“青木川”,试图回访当年分田地打土豪时期的人与事,并想再次进入战死在这里的初恋爱人的世界。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文坛思潮扫描
当代历史小说的问题及出路
消费市场影响下的当下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经典化势在必行
专业背景与作家的精神世界
“非虚构”:新世纪文学的问题与方法
论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史诗性倾向
“大屠杀叙事”的尴尬与突围

第二辑 网络文学批评
青年批评家如何应对网络文学?
我们向网络小说“借鉴”什么?
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
“文学传统”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
个人主义、穿越史观与共同体诱惑——论“网络穿越历史小说”的“三宗罪”

第三辑 纯文学现场
当“朝霞”升起的时候——评吴亮的长篇小说《朝霞》
“异托邦”反思下的现实言说限度——评贾平凹的小说《极花》
旧日的先锋与焕发新貌的现实主义——论马原的长篇小说新作《纠缠》与《荒唐》
“此在”的天堂与地狱——评张学东的中篇小说集《裸夜》
那些消逝在风中的情与爱——评钟求是的小说集《昆城记》
未来世界的诗性忧思——评李宏伟的科幻小说《国王与抒情诗》
梁庄与中国:无法终结的记忆——评梁鸿的长篇非虚构文学《出梁庄记》

第四辑 作家创作论
“浮生叙事”:世相纷繁之间的浅唱——艾玛小说创作论
诗意:在虚无世界的故事尽头——王威廉小说论
燃在俗世红尘的理想之光——锦璐小说创作论
“再历史化”的可能性及其限度——艾伟小说创作论
“中间态”定位与“小叙事”突围——中国“70后”作家短篇小说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