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详细介绍历代书画名家的创作风格和特征;
2)精选传世名作解读旨在提高鉴赏力和鉴别力;
3)书画作伪常见手法罗列,引导读者了解收藏。
本书不仅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书画鉴赏的基础知识、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而且还阐释了我国书画的发展历程,列举了历代著名书画家的精品佳作。阅读以后可以在掌握书画鉴赏的基本知识、方法技巧的同时,领略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目 录
CONTENTS
序言 /003
前言 /006
第一章
时代风格与书画断代 /019
第一节 /021
气韵风格断代
第二节 /030
书画形制的时代特色
第三节 /056
建筑、服饰等在书画中的时代性
第四节 /062
书画材料体现出的时代特色
第五节 /063
避讳与断代
第二章
署款与时代依据/067
第一节 /069
宋人的署款特色
第二节 /076
元人的署款特色
第三节 /079
明人的署款特色
第四节 /086
上款的时代特色与断代
第三章
书画作为常见的手法 /095
第一节 /097
临摹
第二节 /099
仿造
第三节 /100
改款与添款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
在这一变化特别驳杂而又迅捷的时代里,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暗中涌动着的物质主义的迷茫情结,因而,对于走向“诗与远方”的艺术的存在,有些人就有了一种莫名的、不自觉的隔阂、疏离甚或回避。不过,这并非不可改变。当我们频频自觉地接触艺术本身后,它就不再是外烁的,而可能逐渐内化为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真正走向“诗与远方”。
当然,我们需要亲验的应当是赋予我们以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的艺术杰作。否则,也有可能徘徊在艺术精神之外的地方。尤其是如今形形色色借“娱乐至上”或“惟新”为名行世的艺术,可能常常红极一时,但是,却并非都是值得称道的,其中有太多浅薄、低俗、反智和无的放矢的东西,与真正的艺术旨归其实相去甚远。它们既不可能久久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也不会在艺术史上激起任何有影响力的涟漪。倒是如果不予清理、修正或抵制,一时或会让人铸成无可救药的蹩脚趣味,即当年德国哲人黑格尔所谓的“癖性”。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说过一句非常值得反复思考的经验之谈:“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无疑,只有在艺术的熏陶中,才能养成纯正而又高雅的趣味和眼光,同时实现自身精神的真正提升。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亲近经典艺术以及具有深刻意义的杰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