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同心筑梦:传承“农金精神”系列故事
0.00     定价 ¥ 88.00
贵州孔学堂图书馆
  • ISBN:
    9787567023963
  • 出 版 社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精彩书摘
  《同心筑梦:传承“农金精神”系列故事》:
  一位农信老兵的红色岁月
  讲述人 杜洪诰 记录人 张海霞
  聆听红色故事,回忆峥嵘岁月。为保存珍贵的党史资源,2018年6月5日上午,青州农商银行“农金记忆抢救小组”来到青州市邵庄镇董庄村,对曾在农信工作过的93岁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老前辈杜洪诰开展红色记忆“抢救式”挖掘采录、存档、宣传工作,以期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杜洪诰,男,1926年1月生,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董庄村人。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0月1日加人中国共产党,1955年回国,同年加入农信大家庭。
  “战壕里不透气,几十号人都挤在里面,缺氧,憋得慌啊……一排先攻,二排守着,死也要拿下来!我不怕死,我们都不怕死!”
  “朝鲜的3月下雪,背了背包、穿着棉裤过河,还有很多女战士,大家都互相帮助……”
  “战后清理战场,姓徐的那个战友,胶东人,踩了余雷,腿被炸没了,现在被葬在烈士陵园里。”
  在一间老屋里,93岁的杜老略显吃力地断断续续地回忆朝鲜战场上的场景,用平稳又略带沙哑的声音向青州农商银行“农金记忆抢救小组”陈述着一生的过往,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华彩的渲染,沧桑的岁月和历史的厚重已然在这间铺满灰砖的屋子里回响,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对这位为祖国和人民拼过命的民族英雄肃然起敬。
  “1955年3月,他回来了。”坐在一旁的老伴徐继英老人补充道。作为一名妻子,她把他从回忆里拉回来。就像63年前一样,一名军嫂四年生死未卜的等待,用一种“只要活着”的希冀把他期盼回来……她清晰地记得那是1955年的3月。
  活着的战士,肩上终于挂满了军功章,荣归故里。
  也是1955年的3月,这位不喜宣扬的革命战士转战“第二战场”,默默无闻地加入了农信大家庭。与其说是加入者,不如说是农信的成立者和建设者。没有房子、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那就用自己家的房子,“找来了一张老桌子和一把破椅子”,杜老沙哑地补充道。这便是他为农信默默付出半生有余的开始,秉承了军人的公正无私和浩然正气,一生奉献,奉献一生。
  93岁的杜洪诰岁至期颐,沟通起来已是非常吃力。青州农商银行抢救红色记忆重大工程第四期专访在其84岁的老伴徐继英老人的补充中继续进行下去……
  “那个时候真的是不容易啊,一个月5块钱的工资,家里6个孩子等着吃饭,也不能不干这个工作,这个不干那个不干,谁干?还是得干啊。”
  脚踏艰辛,排除万难,向杜老、向所有开创未来的老农信人致敬。
  “那一年俺那个二闺女刚生下不久,还得顾着其他的孩子,晚上10点多了他还没回来,为啥?原来他在路上捡了2块钱,就在那路边守着,一直等着人家去找……到现在人家说起来也是对他充满感激。”
  “还有一次明君家失了火,黑烟呼呼地往外冒,没有人敢进去,他就冲进去了,把明君奶奶给从火里抱了出来,公社里的人都在夸奖他。”
  “还有马台村的冯德奎,病得很厉害,眼看就不行了,也是他二话没说就贷款给他了,救命的钱啊,到现在人家也是很感激。”
  “他也遭了很多罪。当时信用社开大会,人家看他穿了个棉袄都夸我手艺好呢,为啥?一个棉袄做了四遍,夏天的片子冬天给他做成棉袄,到了夏天就再拆开,就是越做越小,它就贴身了,人家不都看着合身哩……”
  “那个时候晚上对账,有一次多了一分钱,俺闺女就让他快拿出来吧。他说,不行!对不出来坚决不睡觉。”
  徐继英老人的口述中,饱含着生活的种种艰难、对丈夫的些许抱怨,更多的是为她守候了一辈子的老伴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用说公家的钱啊,就是公家的东西,也是一点都不要,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俺老辈里就传下来的规矩,多么穷也不能贪污公家一分钱。”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流金岁月
杜洪诰◎一位农信老兵的红色岁月
张存祯◎感悟何为真正的“贵族”
刘桂英◎挎包“三十载” 信贷“零不良”
王学贵◎追忆流金岁月
杨绍江◎传承“挎包精神” 铸造“工匠文化”
王中香◎农信筑梦 家风先行
张广利◎坚守 质朴 传承 奉献
邵泽武◎流金岁月忆往昔 初心不改薪火传
王锡业◎听王锡业老前辈讲农信故事
王本庆◎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王克道◎小挎包 大境界
李百庆◎信用社就是我的老家
赵玉璞◎生活“低姿态"下的工作“高标准”
王孔修◎实干兴邦 行胜于言
李元吉◎从大山里走出的三代农信人
石殿俊◎寻访“90后”老党员 抢救红色“金”记忆
李金斋◎执着 感恩 身正为范
裴永顺◎无悔青春在农信
王文博◎农信“元老"的“不老”挎包情
王洪恩◎农信社的“史学家"

第二章 先锋榜样
宫世强◎视工作为信仰的人
王爱华◎巾帼不让须眉奋斗书写担当
冯志刚◎洪灾中书写农商大爱
王飞飞◎客户心中的“飞姐”
刘敏◎不让须眉巾帼志 英姿飒爽炫精神
李梦颖◎真情服务成就精彩人生
宋昉◎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
殷永波◎不言弃的铿锵玫瑰
陈效亮◎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刘丽杰◎谋新做实主题银行
徐婷婷◎躬身做新时代文明的传播者
张一明◎以爱之名 成就梦想
黄丽云◎最美一线风采
南金◎舍小家为大家
刁玉竹◎“三透"工作法做好营销工作
邵长青◎用信仰续燃青春的梦想
刘云鹏◎雪地里的红色榜样
李文涛◎小中有爱遍古城 厚德载物行天下
王雨晴◎把疼痛留给自己 把微笑留给厅堂
营业部群像◎新时代“挎包精神”的最美践行者

第三章 暖心服务
郑桂林◎“欲投诉”变“忠实粉”
冯喆◎愿比瓜农更懂瓜
陈莹◎擅变被动为主动
曹元震◎从“心"开始谋转型
王宁◎农商银行的那些事
刘新福◎最美女行长
孙培琳◎以诚相待 快乐相伴
冯琳涵◎“以小赚大”的红马甲
党翠萍◎记一次难忘的营销
王政◎时光不负有心人
魏静◎百姓银行里的热心姑娘
顾军先◎倾心服务百姓 辛苦只为“三农”
冀茂义◎敬业服务村民的“勤劳人”
李存志◎记ABC系统演练的日子
王政◎风雨兼程,我们共筑农商梦
陈伟◎最美的色彩
孙洪志◎精心念好“服务经”
王雨晴◎宝贝营里的“大堂”小故事
于明娟◎屡挫屡战的服务“女强人”
李建华◎年近花甲志犹在服务“三农”先锋员

第四章 爱行如家
张婷婷◎一段暖心的往事
邓彦威◎“以顾客为中心”传递农商新能量
王振盛◎爱的守护者
王延军◎平凡农信路
王民光◎择一职 专一事 尽一生
刘伟滨◎难忘除夕夜的一盘饺子
张海霞◎我眼中的“流浪者”
孙佃昆◎扎根农村服务百姓
杜学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潘明祥◎未曾忘记的初心
王爱华◎又到一年供暖时
刘金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农商行人奋斗的目标
孔祥仁◎我眼中的“国子”
季秋苓◎写给儿子的信
房凯◎胸怀“三农”大地携手播种未来
张旭波◎生在农信 长在农信
江玉涵◎一丝不苟为客户
李柏万◎农商银行 我们的家
郝志平◎一条农信路 三代农信情
王敏◎解析冀德芳的揽存经

第五章 感恩同行
张鹏飞◎传承时代精神激扬青春梦想
张海霞◎小中有大·大爱无疆
李茜◎初心不改 芳华永存
卜凡◎敬业 乐业 勤业
刘玉平◎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
贾洪洲◎“诚、勤、细、新”四字真经
许晓跃◎怀抱青春放飞梦想
马昆芳◎和夜空对话
李永欢◎一个柜员的“小确幸”
陈伟◎为自己喝彩
胡健◎要美丽 更要实用
李存志◎青春筑梦新征程
王来秀◎有付出就有回报
张瑜◎百花齐放的女子银行
徐清华◎默默无闻的“朱老师”
卜范花◎依旧在感动中前行
赵远健◎请把我们的微笑带回您的家
胡晓翠◎豪情依旧的刘姐
李斌◎不忘初心农信情
冯喆◎这个大哥不太“冷”
王志莹◎平凡赞歌
段文磊◎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贵州孔学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