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鉴出齐都——山东临淄汉代铜镜与镜范的考古学研究(上、下册)
0.00     定价 ¥ 750.00
贵州孔学堂图书馆
  • ISBN:
    9787030784162
  • 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白云翔,郑同修,(日)清水康二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汉代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个高峰期,对整个东亚古代铜镜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汉代临淄是迄今唯一从考古学上能够确认的一个铜镜铸造中心。山东省临淄齐国故城及其城郊地区考古发现的汉代铜镜尤其是镜范,为了解和研究汉代铜镜的制作、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鉴出齐都——山东临淄汉代铜镜与镜范的考古学研究(上下册)》作为中日合作研究项目“山东省临淄齐故城出土镜范与铜镜的考古学研究”的研究报告书,对2007年以后临淄齐国故城新发现的57件镜范和临淄地区出土的285件汉代铜镜等进行了3D扫描建模和精细的考古学观察、测量、摄影和记录;同时基于镜范与铜镜的对照比较研究,就汉代临淄铜镜铸造业及其制作技术、生产过程、产品类型及产地风格、铜镜流通和社会应用等进行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并由此探索古代铜镜以及铜镜制作技术、生产和社会应用研究的新路径和新范式。《鉴出齐都——山东临淄汉代铜镜与镜范的考古学研究(上下册)》是我国**部将3D扫描技术用于古代铜镜研究的研究报告,也是**部将铜镜和镜范进行对照研究的学术专著。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编 临淄出土汉代铜镜
  汉代临淄铜镜铸造业发达,铸造出大量工艺精美、类型*特的铜镜。数千件各式铜镜的出土以及石佛堂东、阚家寨南、刘家寨东、苏家庙西等铸镜遗址的发现也充分证实临淄是我国当时主要的铸镜中心之一。
  为进一步了解临淄地区汉代冶金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铜镜铸造的工艺水平,“山东省临淄齐故城出土镜范与铜境的考古学研究”项目组的中日学者先后两次云集临淄,对临淄出土铜镜及镜范展开科学细致的考察工作。2018年12月,主要对临淄出土镜范进行了科学考察,同时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的36件铜镜进行了信息采集并完成52件铜镜的素面三维扫描建模。2019年8月,对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263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47件铜镜进行了信息采集和科学考察。日方学者清水康二完成了130件铜镜的观察记录,宇野隆志完成了211件铜镜的3D扫描建模和180件铜镜的观察记录,梅原章一完成了309件铜镜的照片拍摄。
  临淄出土汉代铜镜按照纹饰等的差异可分为蟠螭(虺)纹镜、龙纹镜、素面镜、彩绘镜、羽状地纹镜、弦纹镜、草叶纹镜、花叶纹镜、星云纹镜、圈带铭文镜、四乳四虺纹镜、四乳禽兽纹镜、博局纹镜、云雷纹镜等镜类。
  本编根据铜镜的保存状况、自身特点、信息完整程度等因素,遴选出285件铜镜,其中包含蟠螭(虺)纹镜37件、龙纹镜5件、素面镜17件、彩绘镜4件、羽状地纹镜7件、弦纹镜10件、草叶纹镜85件、花叶纹镜8件、星云纹镜24件、圈带铭文镜28件、四乳四虺纹镜22件、四乳禽兽纹镜18件、博局纹镜10件、云雷纹镜4件、其他镜类6件,大致按照年代顺序,按镜类从考察编号、特征描述、尺寸与重量、收藏机构以及三维模型、拓本、照片等几个方面对铜镜逐一进行详细记述。
  一、蟠螭(虺)纹镜
  (一)菱格蟠螭纹镜
  考察编号:LZJ-2019-061(原编号“盛世豪庭M301∶1”)
  特征描述:三弦钮,半圆形钮孔。钮外一周宽凹带。主纹区在涡卷地纹上饰三组蟠螭纹及宽菱格纹。匕形缘。镜面满覆绿色锈。镜背经清理,缘部覆有绿色锈,主纹区局部有少量红色锈。银白色材质。凹带、内区纹饰、外区经过研磨。凹带似有刮痕。仅有微量凸线痕迹(图1-1)。
  尺寸与重量:面径7.9、缘厚0.2、钮径1.1×0.9、钮高0.3厘米,镜面弧度0.08厘米。重47克。
  收藏机构: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图1-1 菱格蟠螭纹镜(LZJ-2019-061)三维模型、拓本与照片
  (二)四乳蟠虺纹镜
  考察编号:LZJ-2019-062(原编号“棠悦小区采集099”)
  特征描述:三弦钮,半圆形钮孔。钮外一周宽凹带。主纹区在涡卷地纹上均匀对称分布四枚乳丁和四组正反相连的C形蟠虺纹。匕形缘,缘边稍斜。锈迹较多,镜面满覆绿色锈,镜背有少量绿色锈。凹带、乳丁、外区经过研磨。凹带似有刮痕(图1-2)。
  尺寸与重量:面径8.2、缘厚0.2、钮径1.1×0.7、钮高0.3厘米,镜面弧度0.1厘米。重40克。
  收藏机构: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图1-2 四乳蟠虺纹镜(LZJ-2019-062)三维模型、拓本与照片
  (三)四乳凹带蟠螭纹镜
  考察编号:LZJ-2019-063(原编号“淄江花园D区M993∶1”)
  特征描述:三弦钮,半圆形钮孔。钮外一周宽凹带与缘内侧一周宽凹带间为主纹区。主纹区中部对称分布四枚乳丁。一周宽凹带贯穿乳丁,覆压于主纹区蟠螭纹之上。主纹区在涡卷地纹上饰四组由S形和C形蟠螭纹勾连而成的纹饰。匕形缘。镜面满覆红色锈,镜背缘部有绿色锈及红色锈。银白色材质。凹带、乳丁、外区经过研磨。凹带似有刮痕。一侧钮孔有凹陷或不清晰,似为浇口所在(图1-3;图版1-1)。
  尺寸与重量:面径9.7、缘厚0.2、钮径1.0×0.7、钮高0.3厘米,镜体变形。重65克。
  收藏机构: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图1-3 四乳凹带蟠螭纹镜(LZJ-2019-063)三维模型、拓本与照片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一 陈星灿(i)
序二 青柳正规(iii)
前言 白云翔 郑同修 韩伟东 丰冈卓之 清水康二(v)
上编 临淄出土汉代铜镜
一、蟠螭(虺)纹镜(3)
二、龙纹镜(41)
三、素面镜(46)
四、彩绘镜(63)
五、羽状地纹镜(66)
六、弦纹镜(73)
七、草叶纹镜(83)
八、花叶纹镜(168)
九、星云纹镜(176)
十、圈带铭文镜(200)
十一、四乳四虺纹镜(228)
十二、四乳禽兽纹镜(250)
十三、博局纹镜(268)
十四、云雷纹镜(278)
十五、其他镜类(282)
中编 临淄齐国故城出土汉代镜范
一、镜背范(291)
二、镜面范(357)
三、特殊镜范(373)
下编 临淄汉代铜镜与镜范研究
汉代临淄铜镜铸造业的考古学再研究 白云翔(381)
临淄镜范和日本列岛出土镜所见东亚铜镜制作技术及其背景 清水康二 清水克朗(426)
临淄地区出土战国铜镜概述 赵益超 侯霞(444)
临淄地区汉代墓葬与出土汉代铜镜 王会田 李民(460)
临淄出土蟠螭纹镜及镜范类型的初步研究 韩茗(511)
临淄出土汉代博局草叶纹镜初论 王晓莲(533)
临淄出土汉代铭文镜研究 吕承佳(546)
临淄出土西汉单圈铭带镜研究 于焱(564)
临淄出土汉代家常贵富镜及相关问题 杨勇(598)
汉代四乳四虺镜研究 韩茗(615)
韩国昌原石洞出土星云纹镜的内涵——兼论西汉镜的传世及其特点 李阳洙 裴德焕(633)
从临淄出土镜范考察其制范及浇铸技术——基于110件镜范的3D测量、等高线图、密度、硬度及其黑灰色等的考察 三船温尚(648)
临淄镜范所见指压痕迹的考察 宇野隆志(686)
从镜范浇口的位置论铜镜制作技术的变迁 南健太郎(692)
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镜范的磁化研究 菅头明日香 酒井英男(705)
日本汉镜研究综述 韩茗(712)
ABSTRACT(7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贵州孔学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