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心血管病一直是人类致命的第一杀手。人们一提到心血管畸形或心脏疾病,如同谈虎色变。直到19世纪末期,医生们对心血管病知识的了解仍极为贫乏,最多也只能处理一些胸部刀伤(1) (2)。但是进入20世纪初期后,医学家们便开始对心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03年荷兰医生威廉o爱因托芬 (Willem Einthoven)经过多年对心脏跳动的研究,终于发明了能够记录心跳的心电图机。爱因托芬还将描记在心电图机上的心电波形分别命名为P、Q、 R、S、T、U 波,该命名至今仍然使用(3)。1929 年,年仅25 岁的德国年轻医生沃纳o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为探测心腔内的资料,大胆地将一根导尿管经自己的肘前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步行到X光机前作透视证实导管在心房的位置(4)。加拿大蒙特利尔(Montreal)的麦吉尔(McGill)大学的女医生莫德o阿博特(Maude Abbott),自1910 年获医学学位后,便潜心研究心脏解剖。经过26 载 的辛勤努力,她于1936 年出版了《先天性心脏病图谱》(Atlas of Congenital Cardiac Disease)(5)。该书对1000 例先天性心脏畸形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为后人研究心血管病奠定了基础。1930 年,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医学院的海伦o陶西(Helen Taussig)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小儿心脏科,开始了对新生儿心脏病的研究和治疗,并于1960 年出版了《心脏的先天性异常》(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Heart)(6)。1938年 8月26日,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罗伯特o格罗斯(Robert Gross)首次开胸成功结扎未闭动脉导管,从此开创了心血管外科的新纪元(7)。 1944 年10月19日,瑞典医生克拉伦斯o克拉福德(Clarence Crafoord)为一名11岁男孩成功修补主动脉弓降部缩窄(8)。1944 年11 月29 日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艾尔弗雷德o布莱洛克(Alfred Blalock)听取了海伦o陶西的建议,在黑人技师维恩o托马斯(Vivien Thomas)的鼎力协助下,为法洛四联症患儿成功施行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吻合手术(9), 从而大大延长了这类"紫绀"心脏畸形患儿的生命。此创举被称为现代心外科的黎明。随之而后,以缓解症状及延长生命的众多姑息手术接踵而来(10,11,12)。1952 年4月15日罗伯特o格罗斯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应用心房橡胶井为一名9岁男孩成功进行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3)。 同年9月2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约翰o刘易斯 (John Lewis)应用深低温停循环(5分30秒),为一名5岁女孩成功进行直视心房间隔缺损(直径2厘米)修补术(14)。1954年3 月26 日,沃尔顿o利乐海(Walton Lillehei)应用交叉循环(患儿家长充当心肺机)为一名1岁男婴成功修补心室间隔缺损。之后,他又用同样方法成功完成法洛四联症及心内膜垫缺损等中高难度手术(15)。因此,利乐海被登顿·库利大师(Denton Cooley)称为"开心之父"(16)。 1953 年5月6日,美国费城托马斯o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约翰o吉本(John Gibbon)经过20 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体外循环机(即体外人工心肺机),并应用该机成功进行了直视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7)。如果说瓦特发明蒸汽机,给英国带来了工业革命,那么,约翰o吉本发明的体外循环机给医学界带来了心外科革命,从而使无数的心外科医生能够从容地为千百万心脏病患者进行各种类型的高难度手术。1958 年耶鲁大学威廉o格伦医生(William Glenn)应用腔-肺分流术(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即部分右心转流术)成功修复了右心发育不全心脏病(18)。1958 年, 瑞典医生阿克o森宁(Ake Senning)应用心房转换术成功矫正右位型大动脉转位(19)。1960 年5月11 日,美国女心外科医生尼娜o布朗沃尔(Nina Braunwald)成功将她亲手研制的人工二尖瓣替换给一位44岁患有严重二尖瓣反流的女患者。患者术后一帆风顺,恢复良好(20,21)。这是世界首次人工瓣临床置换成功术,它早于斯塔尔o 爱德华兹(Starr Edwards)的球笼机械瓣(1960 年9月21日)整整4个月之多(22)。 1963年7月19日,迈克尔o德贝基(Michael DeBakey)和多明戈o黎澳塔(Domingo Liotta)共同研制发明左心辅助泵并成功用于人体,从而延长了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23,24)。1967 年5 月,阿根廷籍医生雷内o法沃洛荣 (Rene Favaloro)在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Cleveland Clinic)应用大隐静脉为一冠心病患者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25)。这一手术的发明给千百万冠心病患者架起了生命之桥。1967年12月3日,南非医生克里斯蒂安o 巴纳德(Christiann Barnard)首次在人身上成功地进行了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将一名因车祸脑死亡的25 岁女 性丹尼丝·达瓦尔(Denise Darvall)) 的心脏移植给了54岁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男性路易斯·沃什坎斯基(Louis Washkansky)(26)。 这一创举震撼了全世界,因为它给那些末期或绝症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第二次生命。同时人们突然惊觉,原来心脏也可以更换。1969 年4月4日,登顿o库利和多明戈o黎澳塔共同研制并首次将人工心脏成功植入人体,并在64小时之后又成功将另一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给同一患者。此创举再次震撼了全世界(27)。1968年4月25 日,法国医生弗朗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