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传:寂寞烟花梦一朵》:
二、北京求学,小曼甚乖巧
到北京后不久,小曼就被送进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始了正规的学校生活。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相当开化了,有钱人家的小姐都被送进了当时最好的学堂里接受教育,小曼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外,小曼的母亲还亲自教女儿画画,对女儿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时时督促她学习。但是七八岁的小曼却是个天性活泼、爱好玩闹的小家伙,虽有几分惧怕母亲,但大多数时候是不爱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书的。在学校里,她有一帮和她年纪相仿、兴趣相投的小姐妹,成天凑在一起玩女孩子特有的一些小游戏;在家里,她和保姆佣人们嬉戏,花样百出,母亲不催促的话,功课是不管的。她又是极会赖皮撒娇的,父母拿她毫无办法。
九岁时,陆小曼进入北京女中读书,但还是非常调皮。年纪大了些,鬼主意就更多了,加之个性极强,她在同学中渐渐有了大姐大的气象,经常我行我素,带头干些小小的坏事,贪玩的心越来越野。有一次,也不知是惹了什么祸,把陆定气得浑身发抖,气极的他狠狠掴了小曼几巴掌,她也不哭,不过从这以后小曼变得懂事多了,开始循规蹈矩地读起书来。
小曼乖巧伶俐的时候还是居多的,就因为她的聪明机警,陆定还逃过一劫呢!那是在袁世凯专政的时候,老袁为了打击异己,就找了个借口下令解散国民党,派军警收缴国民党议员的证书和证章,陆定便是这些议员中的一个。风声已经很紧了,但他仍旧每天带着党章党证去部里上班,陆小曼便在一天早晨拦住他说:“爸爸,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把证件带在身上,多危险呐,还是摘下来藏好吧!”多亏了小曼的机警,陆定当天被警方传去时,没有在其身上发现证件,于是军警们又跑到陆小曼家里去搜查,找了半天也没有任何结果,就询问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才是个九岁的小姑娘,她却不慌不忙地应付着军警,没有泄露出任何有用的信息,军警也没办法,找了好几天查不出证据来,只好把陆定放回了家。想不到一个九岁的孩子竟能如此镇定自若,有勇有谋,救了自己一命。陆定在欣喜之余,对陆小曼更加另眼相看了,着意要把这个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于是他设法把陆小曼送到贵族学校里去接受教育。
三、圣心学堂,小曼像一颗明星
在15岁时,陆小曼进入了由法国人开办的“圣心学堂”读书。这个学校是为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子弟开办的,里面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的孩子,只有少数有特权的中国人才能花重金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学校的课程也是刻意为上流社会的公子和小姐们设置的,课程大多是学习英文、法文、钢琴、油画等等。当时北京上流社会的军政和文化界的要人都把自家的少爷小姐往圣心学堂里送,一时间,这里名媛云集,名声在外。外国人开办的学校风气新潮,教育理念也先进,能够给正值花季的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西式的教育方法,西式的课堂内容,比起当时中国学校的沉闷和死板而言,这里简直是天堂。陆小曼在这里生活得非常愉快,她聪明活泼、开朗大方,很快就适应了外国学校的一切,只有在这里,她的天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了,她一改以前的学习态度,开始享受着学习的乐趣了。她是如此的聪明,很快她就在学业上脱颖而出。陆定夫妇为了培养她煞费苦心,在家里还特意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辅导她,由于辅导她英文的是一位地道的英国女教师,所以陆小曼的英文和法文学得非常地道,在同学当中是最出色的一个。十五六岁的陆小曼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北京生活的经历使得她身上既有南国姑娘的柔美、活泼、聪明和可爱,又有北京姑娘的大方热情、练达直率。她在圣心学堂里极受欢迎,是学校各种活动和演出中的重要人物。
看到女儿一天比一天出色,在学校里又这么受欢迎,陆定夫妇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母亲吴曼华不仅没有放松对小曼的鞭策,反而更加着意要把她培养成为淑女名媛了。她严格按照上流社会名媛的标准教育小曼,让她学习上流社会一个女子必须具备的一切礼仪和知识。就像电影《乱世佳人》中郝思佳所受的训练一样,陆小曼的教育一步步朝着做贵妇和名媛的标准按部就班地进行。陆母手把手地教她学习绘画,学习社交礼仪,同时也把传统礼教灌输给她,只是陆小曼天性追求自由,对传统礼教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优秀。
在圣心学堂里,陆小曼像一颗明星,冉冉升起。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且生性聪慧又肯勤奋学习的陆小曼,在圣心学堂的众多名媛中如鹤立鸡群,卓然独立。十六七岁就已精通英、法两国文字,她对这两门语言的熟练掌握让学校里的欧洲同学都大吃一惊。本就十分擅长表达的陆小曼即使是在讲母语的外国人面前也毫不逊色,讲话时声音还那么柔美,难怪讨人喜欢。她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学校里的文艺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在母亲的指引下,她在绘画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不仅有中国画的底子,还能绘西洋油画。有一次一个外国人到圣心学堂参观,看到一幅油画,问是何人所绘,当校方告知是学生陆小曼时,外国人很欣赏,当即支付200法郎,作为学校的办学经费,将这张油画买了去。除此之外小曼还能写漂亮的蝇头小楷,能朗诵,会演戏,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
她是如此出彩,不仅才艺出众,还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了。江南女孩特有的光滑白皙的皮肤,衬着乌黑的秀发,一双眉梢上挑的眼睛水一般的澄澈,时时带着笑意,简单的学生装束掩盖不住她的水灵和魅力。上海女孩儿的聪明乖巧和北京女孩儿的端庄娴静融合在她身上,吸引着不少的男学生。每次参加剧院或中央公园的游园会时,她的身边总是围满了大献殷勤的男同学,这群人里有欧洲人,有北京权贵的公子们,还有名校的大学生,他们少时十几人,多时几十人,前呼后拥,像一群臣仆簇拥着他们高傲的公主一般,每个人都以和陆小曼说上话、替她拿一次东西为荣。作为圣心学堂里最出色的中国女孩儿,那些外国人非常喜欢她,称她为“东方美人”,中国的男学生们则暗地里封她为“校园皇后”。对于这么多年轻小伙子的巴结、讨好,陆小曼连正眼都不瞧,她就像公主一样高傲。
四、上流社会,小曼玩转翻译界
同时具备这么多优点和资本的名媛并不多,一时间,陆小曼在北京的上流社会里芳名远播。因此当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长顾维钧要求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文和法文,又要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参加外交部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时,陆小曼理所当然地成了学校的首选人物,她是当之无愧的。陆定夫妇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方面外交部的接待工作可以给小曼提供锻炼接人待物能力的机会,可以应用到英文和法文;另一方面,这还是一个可以让陆小曼大开眼界、增长见识、结识上流社会名流的机会。这将给陆小曼正式进入上流社会打下基础。陆小曼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媛淑女,这种锻炼必不可少。陆定夫妇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便愉快地接受了,同意让女儿参加这个带有荣誉性质的工作——担任中外人员的口头翻译。
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是陆小曼人生中的又一个新起点,虽然她当时才17岁,在很多人眼里还完全是个孩子,但她却在工作中屡屡显示出随机应变的本事,用她的机智幽默竭力维护国家和中国人的人格尊严。有一次,法国的霞飞将军在检阅我国仪仗队时,看到仪仗队的动作很不整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面露轻蔑之色奚落道:“你们中国的练兵方法,大概与世界各国都不相同吧!”陆小曼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中,很机智地回答:“没什么不同,全因为您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英雄,大家见到您不由得激动,所以动作无法整齐。”她的回答既挽回了中国人的面子,也让将军对她刮目相看。
还有一次,在一个重要的节日宴会上,来的都是极有身份地位的人物,因为有个游艺活动,他们的孩子们也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席间觥筹交错,孩子们很少有这样不受大人管束的机会玩,所以玩得格外的高兴。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拿着气球玩的时候,一些外国人借酒取乐,用烟头去点中国儿童的气球,气球“嘭”的一声在孩子的手里炸响,吓得这些孩子大哭起来,而搞恶作剧的外国人则在那里捧腹大笑。正在喝酒的中国家长们一个个气愤不已,却又不好发作,要知道在平常,这些孩子可都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疙瘩,他们本是极有身份的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到外国人的欺负。小曼看了气愤不过,立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走过去若无其事地把外国儿童的气球也点爆,这下轮到外国人目瞪口呆了,他们自己理亏在先,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罢了。中国的父母们都在心里暗暗地感激她做得好,同时也不免有几分担心,但陆小曼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玩她的,她就是这样的个性,绝不忍气吞声。
像这样令人赞叹的表现,还有许多次,就说有一次,她和很多的外交部官员一起陪同外宾观看文艺表演。台上的演出可能是不够精彩,也可能是中国特有的那些国粹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些外宾看着看着,毫不客气地说:“这么糟糕的东西,怎么可以搬上舞台!”陆小曼显然知道节目水平是不怎么样,但是外宾那样的表现也是失礼的,如果不是面对中国这样的弱国,他们是不敢这么放肆的。陆小曼为了杀杀外国人的威风,于是就回答他们说:“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有特色的节目,只是你们看不懂而已。”外国人听后无言以对,只好耸耸肩了事。他们感到了这个女孩儿的厉害,但又无懈可击,反而对她的聪明机智大加赞赏。像这样的行为和语言,只有小曼这样聪明大胆、有勇有谋又有强烈民族自尊感的女孩子才可以做到。
外交部的工作,时时体现出陆小曼的出色精彩,对这份工作的胜任,使陆小曼赢得了周围人的肯定和赞许,就连外交部的顾维钧部长也曾亲口赞扬过她。顾部长曾当着陆定的面,对一个朋友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样漂亮、聪明。” 作为父亲的陆定听了这种话之后的得意和高兴就别提了。
这些经历充分反映出了小曼的性格,她有极强的个性,头脑灵活多变,自尊心极强,有很强的反抗精神,有自己的主张,而且敢作敢为。
五、南唐北陆,小曼做名媛如鱼得水
经过几年外交翻译生涯的磨炼和塑造,陆小曼这块上好的璞,终于变成了光华夺目的宝玉。她不再是那个在校园中凭傲气来一味抵挡男生追逐的单纯女中学生了,经历了上流社会大场面的她成熟圆滑了,知道什么时候该微笑,什么时候该拒绝,什么时候该热情,什么时候该冷淡,交际场中的潜规则于她而言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事了。北京社交界的熏染和锻打,再加上聪明伶俐和与生俱来的极高天赋,陆小曼超越了传统大家闺秀的局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意识,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名媛淑女。18岁的陆小曼很快就在北京的社交界里声名鹊起,红极一时。
那时,北京的外交部常常举行交际舞会,在这些豪华热闹的场合,陆小曼如鱼得水,她的热情大方、仪态万方,得体的谈吐配上她那明艳温婉的笑容、柔和的声音、轻盈的体态,使她总是成为舞会的焦点,中外宾客都为之倾倒。每当舞曲响起来时,彬彬有礼的中外男宾们总会涌到她面前争相请她跳舞。陆小曼当然也不会辜负他们的热情,一曲接一曲地跳下来,她是这样的年轻,精力充沛,丝毫不感到疲倦,忘情地在舞池中旋转,旋转……那副似乎天生就是为跳舞而生的柔曼多姿的身材,在时而轻柔时而热烈的音乐声中摇曳着、轻盈地旋转着,飞洒着飞扬的喜悦。闪烁的灯光、乐队的奏鸣、七彩的光线、浮动的暗香、俊男美女的面孔、奢华的衣饰……这一切都让她陶醉。恍惚中她感觉到身体轻到快要飞起来了。她就是喜欢这样飞扬的人生,这种飞起来的感觉。
磊庵在《陆小曼与徐志摩艳史》也曾说道:
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这天舞池中没有她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快,中外男宾,固然为之倾倒,就是中外女宾,好像看了她也目眩神迷,欲与一言以为快。而她的举措得体,发言又温柔,仪态万方,无与伦比。
社交生活俨然成为陆小曼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名媛离不开社交界,社交场合之于她,就像水之于鱼,与那些年轻、英俊而又彬彬有礼的男士们共舞,受到他们的殷勤招待和赞美是年轻的小曼最热衷的事情,她喜欢在社交场合被人追捧、簇拥,像真正的公主一样高高在上,这么精彩的生活于她而言是那么的过瘾。
能诗能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舞又跳得那么好,有著名女子学校的学习经历,饱受中西文化的熏陶,不仅熟稔中国的古典诗词,还会讲流利的英文、法文;不仅能欣赏中国的传统剧种,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兴致高时还能上台顶一回角色;不仅能画中国的山水人物画,还有极好的西洋油画功底。活跃在政坛上的父亲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家庭出身,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台,也有令人瞩目的空间舞台供她发挥,成为一代名媛需要的所有条件她都一条不落地具备了,合适的阳光,肥沃的土壤,还有足够的营养使她顺理成章地红透了半边天。所以当时有南唐北陆之说,南唐是指名动上海滩的大美人唐瑛,而北陆指的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陆小曼了。这一南一北两大淑女名媛就这样平分秋色,各领半壁江山,在上流社会的交际圈里展示着她们的绝代风华,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