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不义之财:日本财阀压榨盟军战俘实录
0.00     定价 ¥ 6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29103552
  • 作      者:
    (美) 琳达·格特兹·赫尔姆斯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国家档案馆、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英国皇家档案馆、日本外务省新近解密的外交档案、日军来往电报、战俘口述史、书信,珍贵史料、图片披露.

中国抗战史学界泰斗张宪文担任总顾问并作序,步平、汤重南、关捷、王斯德、王晓秋、荣维木、齐春风、苏智良、王晓秋、庞中英、李玉、曹鹏程、邓世超、陈红民、左双文、金立昕、顾锦生、程兆奇、张生、孟详青、萨苏、张守增、罗洁等二十多位著名学者推荐。

当我读完初稿的时候,说心里话,我并不是非常的震惊。虽然日军在远东的罪行骇人听闻,令人发指,但相对于日军在中国作的罄竹难书的恶来说,不足以让我大惊小怪。但是,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依然对作者们和他们的作品刮目相看。 

一,作为学者,他们的观点是客观的,虽然情绪上有时候不免义愤填膺,但是在作出评价的时候,依然会尽可能还原事情的真相。重要的是,他们敢说。

二,他们引用的资料和数据是真实的,是一手的,甚至为访问当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跑了很多地方,都有可靠的来源。

三,作者关心的重点不是战争对一个国家的伤害,也不是关注战争破坏了多少财富,而是把重点放在战争中主题——每一个军人本身。对军人个体的伤害,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家庭的影响,后遗症等,这是作者关注的重点。

四,他们很注重对绝境下真实人性的分析。比如作者写有的年轻的战俘做梦中会哭着喊妈妈;饿极了时候,切开同伴的喉咙,靠喝同伴的血维持生命;战俘船沉没,盟军的潜艇救援时因承载的人数有限,只能把部分同伴留在茫茫大海,这是怎样的绝望和撕心裂肺?还有,今天,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当美国人读到日军残酷对待美国战俘的这些往事的时候,会作何感想?有些人可以口述、写作自己的战争经历,另一些人却守口如瓶,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最近数十年里,那些曾经的战俘为什么又终于敞开心扉? 这些问题,我们中国的学者都很少涉及。我们更对的是写日军的残暴,写我们对日军的恨,写我们抗日的英勇,对深层次的分析很少见。我觉得这是大家应该读读这套书的原因之一。

这套书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有:我们在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我们不仅要看日军怎样对待同为黄皮肤的中国人,还要看看战争中他们如何对待美国人、英国人。日本在世人的印象中是懂礼貌、守纪律、勤奋、干净,小小国家有那么多世界公司,怎么最后成了法西斯?即使日本是“恶人”,我们能不能教化成“好人”?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这方面,作者是做了有益的分析的。

最后,也是我想说的,西方战俘体现了很多优点,在困难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份的肯定、认同,以及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当今,美国和日本成了盟友,而日本与我们的关系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这是为什么?德国人对自己历史进行了诚志的道歉和反悔,而日本人为什么说不?为什么敢说不?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在这几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希望读者能得到一点点的启示。


展开
作者简介

琳达.格特兹.赫尔姆斯(Linda Goetz Holmes),女,美国著名记者,被誉为“当代约翰•托兰”,日本战争罪行和纳粹战争罪行研究专家。她从事日本战争罪行的研究和采访超过30年,其著作的特点是以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口述采访为基础,所以内容详实,情节动人。由于她卓越的贡献,美国官方学术团体日本战争罪行和纳粹战争罪行研究会授予她“太平洋战争首席历史学家”的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不义之财》一书主要研究日军在本土、朝鲜、中国东北、台湾等地大量使用白人战俘和平民充当奴隶劳工的战争罪行。大约25000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战俘被迫在日本的私人工业企业中从事苦役,他们被迫与自己的祖国与袍泽为敌,以他们的劳力维持日本战争机器的运转。战俘营中充斥着殴打、疾病、饥饿以及营养不良,成千上万人在这样惨无人道的虐待之下死去。日本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日内瓦公约》,他们为此负有不可推卸也不容抹杀的战争罪责。

作者大量查阅了美国和日本档案,采访了众多美国战俘老兵,写成了这部不朽的力作。本书不仅对日本使用白人战俘的规模和死亡率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精确到具体的日本公司。她用专章分别对三井、三菱等日本财阀进行揭露。很多内容在过去是被美国政府严禁封锁的。


展开
精彩书评

铁证如山,罪恶滔天。日本法西斯对美国战俘劳工的残酷非人虐待,与对待亚洲被侵略各国人民一样,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晓秋

历史被忘记了就不是历史了。历史如何不被忘记?这取决于如何记住、纪录历史。《不义之财》一书提供、引用了许多日军侵略世界研究中被忽略的、被遗忘的重要历史细节和资料。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庞中英


本书利用多方面文献,对日本在“二战”期间违反国际法,迫害英美等国战俘的罪行进行了深度发掘,有助于增进我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和反思。相信其他读者也会有同感。有道是:日寇披猖,亚太遭殃;后世反省,前事莫忘。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玉


作者对日军强征白人战俘劳工的调查,打破了施害者对历史的主动掩盖与受害者对往事的被动沉默,同时开辟了讲述日军对西方受害者施暴的新工作面。向人类残害同类的黑暗历史角落,照进一股耀眼的阳光,必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免除受害者的二次凌辱,让和平的意义更为厚重。

——人民日报评论版主编曹鹏程


二战期间,在东南亚战场,日军罔顾国际法公约,将大批战俘作为免费劳动力残酷使用,美英荷等国战俘也概莫能外。《不义之财》一书翻译、整理和编辑了大量相关资料,对日军的这一暴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东南亚研究》杂志主编邓仕超


展开
精彩书摘

每天,有那么多的战俘死在了日本钢管株式会社的八幡制铁所厂里,那个被称为福冈俘虏收容所第3分部的地方,事实上是日本员工将垂死的囚犯们拿来开玩笑的场所。

“日本士兵(部分是日本钢管株式会社的雇员)走进病房,并且用随身携带的棍子戳那些垂死之人。”杰克•伯顿(Jack Burton)是一名威克岛平民,他记得:


日本人跟他们说,他们快要死了,他们将是怎么个死法?……当有人就快要死还没死时,日本人就会将其放进松木箱子里,并把箱子放在房子的出入口边上。这样,出去上工的人在经过门口时,就能看到死去的同伴……我们看起来就像是马钱子碱瓶上的纸片(皮包骨的骷髅)……日本医生告诉我,我看上去病得很重。“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你放进箱子里,你就能和你的朋友们在一块了……你将永远留在这儿。”

当他们埋好(一名战俘)……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死了、被埋了,我最大的愿望是,他们能将我火化。一想到我将被埋在日本,就让我感到难以忍受……那个邪恶的国家。


杰克•伯顿所提到的那栋建筑——死去的战俘们被摆在那栋建筑的入口处,以展示给他们的同伴观摩——就是战俘营医院。战后,在美国政府的报告中,它被形容为“一栋好房子……安装了蒸汽管道,但是日本战俘营负责人除了在冬季的半夜里允许开蒸汽取暖外,其他时间一律不许开”。不管是外套或是其他衣服,生病的战俘不得不全都穿在身上,以此保暖。那儿没有热水,自来水也有股异味。

战俘营收到了大约1300箱红十字会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外科用品、衣物和食物。除了在1944年圣诞节前后这一短暂的时期内战俘们用了用外,平时这些物资都是日本工作人员在使用,并不给战俘们使用。政府报告中写道:“1945年某次战略轰炸后,是两名美国医生用一把钢锯、两把老旧的手术刀和极少的止血钳在做截肢手术,在另一边战俘营仓库里有一整套尚未拆封的外科设备。”此事发生没几天,日本就宣布投降了。11日本钢管株式会社的厂医伯太(Hata),就是那位欺骗杰克•伯顿身体状况的医生,后来被认为需要为隐瞒医疗用品负责,因为是他导致了这一战俘营50%的极高死亡率。视不同的气候和时间,每天有一到五名战俘死亡。

不断有人死去,并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最终,一名异常勇敢的海军陆战队员对此激愤不已,奋起反抗。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当天日落前,特伦斯•科克(Terence Kirk)下士在中国北部被捕。1942年11月中旬,他抵达八幡市。大约一个月后,他被转移到公司的另一个营房。科克决定想办法把发生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及发生的原委也记录下来。“我想了好几个月,取得了一些患病和濒临死亡囚犯们的照片,以便有一天,所有的美国人都能知道日本人是怎么对待美国战俘的。”12

在1945年春天,科克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勇敢的日裔美国人译员的帮助。这位译员在旧金山长大,1940年底他突然接到一封祖母病危的电报。回日本后,他在码头上见到了日军的军官,被征召为日军的译员。像科克一样,这位译员冒着生命危险,从战俘营附近的医院找来了X光机的胶片。科克找来了两个盒子,做了一个照相机。他在12岁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做了一个手工打造的相机。“当他们被捕时,他们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并且,我认为应当有人受到追责……看着坛子里的骨灰,人们是看不出这家伙是死于饥饿、脚气病或是其他疾病的。(一张照片)却是无可争辩的证据。”13

科克询问海军外科医生马科维茨(Markowitz),从他的诊所里挑出五名病得最厉害的患者,并且让他们一起站在户外的太阳底下,一旁的科克则给这些垂死的人拍了5张特别清楚的照片。其中有3人太虚弱了,根本无法独自站立,只能每人身后站一名海军看护兵来支撑住他们,以便拍摄。其中4人是美国人。据科克所言,这些人后来全都死了,不是死在了小仓市,就是死在了战后返回家乡后的头六个月里。

科克的暗房,是他利用日本人浴缸底下的空间改造而来的。特伦斯•科克现在的照片中还有一些是独一份的,是由一名在日本的被俘获的战俘所拍摄下来的。(有些照片是由澳大利亚人秘密摄于泰国境内的缅甸铁路,因为其中有些人在被捕的时候随身带有微型照相机。)许多被释放出来的战俘,虽然解救部队或日军征用来的摄影人员给他们在日本拍摄了照片,但只有科克这类照片拍得最成功,原貌展现,而且还带着它们一起离开了战俘营。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1

英文版序/1

致谢/1

说明/1


第一章 “一场种族战争,一场肮脏的战争”/1

第二章 “我们不承认红十字会” /17

第三章 “热切盼望使用白人战俘” /35

第四章 地狱航程/53

第五章 “我们将把你们送到大牟田”/71

第六章 三井公司:不为人知的恐惧,不为人知的财富/89

第七章 在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日日危险/105

第八章 日本钢管株式会社(NKK):艰难困苦无处不在/115

第九章 三菱:剥削战俘劳工造就的商业帝国/133

第十章 川崎重工:从奴隶劳工使用者到地铁线路建造者/157

第十一章 有水分的“援助”/163

第十二章 “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183

第十三章 东京审判:不吠之犬/203

第十四章 人生价值有几何?/217

结论 平衡账目/227

附录一 1942—1945年间曾使用过美军战俘的日本公司/234

附录二 1942—1945年间曾运输过战俘的日方商船/237

附录三 日本政府公布的1942—1945年间运送战俘成功的船只/244

附录四 日本政府公布的1942—1945年间运送战俘失败的船只/247

附录五 正文中提到的相关档案材料/249


注释/271

参考文献/284

译后记/28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