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信步儒林:《儒林外史》杂谈
0.00     定价 ¥ 1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5060792
  • 作      者:
    王红娟著
  • 出 版 社 :
    海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信步儒林:<儒林外史>杂谈》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作,邀约国内对此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全新、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使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的人群进行了解和阅读的出版物。
  清代吴敬梓作《儒林外史》共56回。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儒林外史》是中国传统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对晚清小说的示范作用明显,对现代文坛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并促生了“故事集缀型”小说的兴盛。《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信步儒林:<儒林外史>杂谈》稿将《儒林外史》中代表篇目与典型人物整合分类,在叙述之余加以简单评论,可作为小说爱好者,古文学爱好者的普及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信步儒林:<儒林外史>杂谈》:
  人是利益动物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举出相反的例子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对人性的看法就处在这样一种多种观点并存的状态: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世硕认为人性有善有恶。法家倾向于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管子》中记载说: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不觉得远,是因为有商品的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鱼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是因为有打鱼所获的利益在前边吸引他。商鞅根据人类“好利恶害”的本性得出结论说:“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韩非子对人性的认识,接近他的老师荀子和同行商鞅,但比他们说得更具体,那就是:人性自利,人是利益动物: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备内》)
  驾车的好手王良爱护马匹,贤能的越王勾践爱护百姓,不是说他们喜欢马和人本身,而是为了赶路和打仗。医生吮吸病患的伤口,口含脓血,不是说他们和病患有关系,而是因为能获得利益。造车的人造出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木匠造成棺材,就希望别人死亡,并不代表造车的人仁爱而木匠坏,而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就这些产品上。
  人在很多时候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
展开
目录
序言
书外人与书外事
那个时代
那个人
影子
大家谈

《儒林》男子相
跳跃龙门的老爷们
跃跃欲试的后进者
异路功名的钻营家
不问功名的真名士
春风风人的真圣人
不拘一格的异贤士
丑态毕露的真小人

《儒林》女儿身
独一无二的女“进士”
闻名一方的女“名士”
非比寻常的鲁“才女”
为伦纪生色的“烈女”
品秩不一的风尘女子

《儒林》情事
父子之亲
君臣之义
夫妇之道
兄弟之情
朋友之交
师生之谊

《儒林》琐事
都是制服惹的祸
子不语怪力乱神
儒生整蛊的智慧
名人的社会效应
与钱财有关的事

《儒林》之秀
有一种态度叫豁达
有一份情怀如赤子
有一分觉悟称担当
有一类交往很开放

《儒林》之陋
媚上与欺下
弄虚与造假
相捧与相轻
虚荣与矫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