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数码时代最强音
0.00     定价 ¥ 1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4075510
  • 作      者:
    冯志刚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科学充电站丛书”从数码、铁路、天文、心理、基因、物理、植物和进化论八个方面普及较新的科技成果,同时揭示科学误区。希望通过全面的知识、新颖的视角、科学的体例、权威的编写,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成为青少年探索世界的必备工具。
展开
内容介绍
  数码时代不过短短几十年,但这弹指一挥间的精彩却不亚于整部人类史,其信息量更是超越了几千年知识的积累,奏响了人类文明的最强音。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难道不应该了解一下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历程吗?回头看看一代人的时间里,我们如何借助电子技术和非凡的创意,实现了几万年来人类祖先孜孜以求的梦想,把无数神话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信息的盛宴,视觉、听觉的大餐,对于那些数码时代之前的先人来说,我们的时代不异于天国!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充电站:数码时代最强音》:
  第三阶段:1939年之后。此阶段的前半期即20世纪60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微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C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相继出现,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微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贪心的人类却在期待着一种不需要胶卷的照相机的出现。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打赌方式来解决。于是两位富翁请来了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来做实验。麦布里奇把24架照相机的快门连上24根线,在极短的时间里,使照相机依次拍下24张照片,再将这些照片一张一张地依次按次序看下去,以便观察马儿是怎么样跃进的。为了这一实验,麦布里奇和助手们历时六年的工夫,终于拍出了一套宝贵的“马跑小道”的珍贵资料,同时也证实了科恩的“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的预言是正确的。然而,麦布里奇的成功又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连续摄影的问题,因为他用24架照相机仅仅只能拍摄奔马的一段动作,如果奔马跑1千米长的距离,就得用成千上万架照相机,胶卷的长度将会绕地球一周了。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
  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数码史前
1 电子计算机的前身:算筹、算盘和计算尺
2 数码史前时代的光速通信
3 埙:原始社会的随身听
4 摄影的雏形,从小孔成像到摄影暗箱
5 大片不插电:走马灯皮影戏和拉洋片

数码元年
1 ENIAC: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神秘房间
2 胶片照相机的历史
3 电影摄影机的早期发展
4 让音乐绕梁三日的留声机
5 人人都是千里耳:收音机
6 人力互联网:电报
7 既闻其声何必见人:电话
8 钢丝录音机:Wa]kman时代的黎明
9 谁是第一批移动电话用户
10 潘多拉的魔盒:电视

朋克时代
1 计算机就要上桌了
2 分道扬镳:计算器的诞生
3 朋克也是电玩迷
4 还原多彩世界:彩色电视机
5 老歌的味道:盒带式录音机
6 朋克标配相机:宝丽来
7 日本相机崛起的前夜
8 电子乐时代的电子琴
9 斯皮尔伯格的8毫米
10 机器人诞生在婴儿潮

极客年代52
1 数码时代的脸书:极客名人录
2 极客的大贡献:个人电脑
3 好马配好鞍:操作系统的诞生
4 从打字机到电脑键盘
5 不怕猫的耗子:鼠标器
6 给电子计算机安上心灵之窗
7 桌面上的印刷机
8 地球将变成村庄:互联网的兴起
9 价值数万的电子砖头“大哥大”
10 BP机,消逝已久的时尚
11 数码相机的黎明
12 承载快乐的飞碟:光盘
13 金嗓子:扬声器简史
14 悄悄地唱给你听:耳机
15 红白机的帝国

黑客年代82
1 摩尔定律和奔腾年代
2 电脑存储的G时代:硬盘
3 DDR的爷爷叫作印
4 主板:DIY时代的基础
5 Voodoo:3dfx曾经的辉煌
6 TNT2:NVIDIA的崛起
7 USB,电脑接口的大一统
8 DVD,光学存储的新高峰
9 Windows打开时代之窗
10 比公文包还大的笔记本
11 昨天的未来科技:液晶显示器
12 电脑也会读书看报:扫描仪
13 互联网的“硬猫”“软猫”时代
14 移动通信的三巨头
15 数码相机的青涩年代
16 令人眼花缭乱的存储卡
17 第五代游戏机的热潮
18 随身听的黄金时代
19 Waikmarl的终结者HP3

创意年代
1 一日千里的CPU
2 多核时代争霸
3 内存的进化世代
4 显卡的战国史诗
5 强悍的GPU已经无敌了
6 SSD硬盘,“跑分党”的最爱
7 手写输入,键盘鼠标之外的第三道路
8 三维显示器,立体世界的窗口
9 U盘,中国创造
10 喷墨打印也疯狂
11 3D打印,构建未来
12 抄数机:三维立体扫描
13 Linux,东边不亮西边亮
14 无线互联,空气中的海量信息
15 聆听天籁,数字音箱进展
16 电纸书,会不会输得惨
17 Xbox,游戏机从此不简单
18 Wii,任天堂的绝地反击
19 iPod,浓缩音乐的精华
20 iPhone,重新定义手机
21 iPad,千般宠爱于一身
22 GalaxyNote系列,三星的创新
23 不动声色电池满满:无线充电
24 别了柯达,数码相机的大跃进
25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
26 CCD对决CHOS
27 混血儿最优秀:微单相机
28 双眼看世界:三维摄影
29 客厅革命:智能电视
30 机器人,还只是玩具

明日科技
1 超级计算机能走多远
2 在它面前超级计算机就是算盘
3 人脑直连电脑:思维控制
4 硬盘就是内存,内存就是硬盘
5 桌无屏心有屏,未来显示技术
6 消失了的移动电话
7 有没有能量块:电池的未来
8 亲历沙场:未来的游戏机
9 给打印机装上橡皮擦
10 通透看世界:全焦照相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