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上塘书
0.00     定价 ¥ 3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157761
  • 作      者:
    孙惠芬作品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惠芬,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小说集《孙惠芬的世界》、《伤痛城市》、《城乡之间》、《民工》、《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岸边的蜻蜒》、《致无尽关系》,长篇散文《街与道的宗教》、长篇小说《歇马山庄》、《上塘书》、《吉宽的马车》、《秉德女人》、《生死十日谈》等。曾获多种文学奖项。长篇小说《歇马山庄》获辽宁省第四届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第三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上塘书》是作家写于2004年的一部作品,是孙惠芬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上塘村是中国当代农村的一个缩影,这个与世并不隔*的乡村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家用文化维度捕捉灵动生活点滴,绘制成当代新乡村的精神版图。
  有莫言式的乡村神话的诡秘多变,有萧红式的乡村人情的悲喜歌哭。被誉为“一部文学对乡村凡俗世界建构的经典。”
展开
精彩书摘
  《上塘书》:
  吼完,思谋一会儿,觉得不对,又接着吼:“地图上有没有算甚么,它难道能把上塘从地球上抓了去不成?!”上塘从地球上抓不去,自然是经历了岁月的检验。上塘近八十年,曾发生过两次特大洪水。第一次,是五十年代末,那次雨并不大,但下了三天三夜,水从十几里外的海边漫过来,先是漫上河套,然后一点点吞没稻田,镜子一样一望无际,吓得上塘人在屯街上大喊大叫,说完蛋啦,这回可完蛋啦。谁知,挺过第四夜,第五天天一亮,发现水仿佛一个遭到棒打的贼似的,偷偷回落了,万顷大田得意洋洋露出水面。
  第二次,是八十年代中期,雨水瀑布似的从天而降,只五个小时,就迅速淹没河塘、稻田,漫上屯街的老井,吓得人们纷纷回家打理行装,准备逃走。可是,就有性格倔犟的人坚决不走,他们眼见着水浸了院墙,进了屋子,上了炕,上着上着,不知怎么,再也不上了。水不但不上了,还接到什么命令似的,乖乖地后退,当它退出屋子,顺河塘滚滚而下,向十几里外的黄海流去,立体的上塘,又凸现在大地上了。
  只不过经了水的浸泡,稻田里的稻子趴到了地上,河塘的塘底淤了泥,土炕的炕基塌陷下来,但毕竟,地还是地,房还是房,上塘还是上塘。
  上塘是一个大水冲不去的村庄,四十几户人家,几百亩水田,几百亩旱田。水田,分布在南边,在一条水塘的四周;旱田,分布在北边,在一块坡地的腹部。屯街上的人家,便坐落在旱水之间,如同捆在腰问的一条腰带。
  上塘,指的既是南边的水田,又是北边的旱田,更是水旱之间的腰带。上塘的上,是针对河塘而言,河塘低洼,又在腰带下面,从低洼往高处走,需步步登高,于是,也就有了上塘。实际上,应该叫塘上。
  不过,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阳一出来,就照见了这个村庄。它实实在在,近在眼前,光彩夺目。地垄紧紧贴着大地的腹部,若是春天,阳气上升,地垄上有雾霭浮动,飘飘袅袅,梦一样;河流不息地穿地而过,若是夏天,雨水湍急,须草在两岸荡来荡去,仿佛传说中鬼怪的头发;屯街忠城地守护在家门口,若是秋天,地里的庄稼成熟,人和马一同忙于收获,进进出出,空气中,人的喝斥声和马蹄的哒哒声在耳畔盘旋,犹如一首美妙的歌;房屋坚实地耸立在屯街之上,若是冬天,天寒地冻,屋檐上挂出串串冰凌,屋里的蒸汽顺门缝溢出,化掉了风门上的霜花,玻璃由暗迅速透明,冰凌刚才还又粗又长,太阳出来,一瞬间化成了水滴,仿佛变魔术一般……这时,你会觉得,上塘根本不是什么村庄,而是一个偌大的物体,这个物体,既是视觉里的,又是听觉里的;既是流动的,又是凝固的。河里的水声和街上的人声相呼应,田里朦胧的雾气和冰凌耀眼的水汽相叠印,它们加到一起,便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独属于上塘自己的生命。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上塘的地理
第二章 上塘的政治
第三章 上塘的交通
第四章 上塘的通讯
第五章 上塘的教育
第六章 上塘的贸易
第七章 上塘的文化
第八章 上塘的婚姻
第九章 上塘的历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