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火星迎来了难得一遇的“大冲”,这是观测火星的最好时机。那年8月,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天文学家阿萨夫.霍尔使用当时口径最大的66厘米折射望远镜在火星的附近寻找它的卫星,然而火星周围光线太亮,多天的搜索毫无进展。霍尔非常沮丧,回到家里,准备放弃。这时霍尔的妻子斯蒂克尼对他说,“再试一试吧,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于是霍尔又回到望远镜旁。这一回,他如愿以偿了。霍尔发现了火星的两颗卫星,内层的那颗是火卫一“福波斯”,外层的那颗是火卫二“德莫斯”。后来天文学家们将火卫一上最大的陨石坑命名为“斯蒂克尼”。
“斯蒂克尼”的直径为9000米,人们很想仔细观察一下它,这一愿望在2008年得到了完美的实现。那一年,两艘火星探测器----“火星勘测轨道器”和“火星快车”都为火卫一拍下了清晰度极高的照片,它们最近时离火卫一只有93千米。
仅凭望远镜,火卫一和火卫二只是火星旁边的小点,但有了探测器,人们便清楚地看到了那个叫“斯蒂克尼”的陨石坑。它的边坡有一些拖痕,是松散物质长期滑落的痕迹,边缘有一大块淡蓝色的区域,表明这颗卫星的内部很可能由颜色深暗的物质组成。看来造成“斯蒂克尼”的那次撞击极为猛烈,差一点使火卫一分崩离析。
从发现火卫一到清楚地观测“斯蒂克尼”,时间仅仅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我们却看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能力发生了怎样令人惊叹的进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使用了太空探测器,它把人类的感官带到了和星球“近在咫尺”的地方,于是今天的人们就可以仔细地端详遥远星球上极为细微的部分,就像他们从容打量“斯蒂克尼”一样。
如果说,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大大延展了人类的视觉能力,使我们对宇宙的观测活动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请参阅本系列上册《镜收眼底:天文望远镜中的星空》),那么太空探测器的出现就相当于大大延展了人类的各种感觉能力,包括视、听、嗅、触等。人们将包括望远镜在内的各种仪器安装在太空探测器上,让它们飞往遥远的星球,从而代替人类的眼睛、耳朵、鼻子和手去“看”、“听”、“嗅”和“触摸”遥远的世界。那里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大气含有怎样的成份?土壤里是否有水?是否存在生命?
这样的情景非常奇妙:我们将“感官”延伸到了太阳系遥远的边缘,而自己却依然呆在地球上。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有关太阳系的知识是如何得到的?我们今天认识的太阳系是怎样的?这本书将向你讲述人类用探测器探索太阳系的传奇故事,向你展示太阳系最新的真实图景,从而尝试为你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
大约在15至17世纪的这段时间里,人们驾驭航海的风帆巡游了地球,人们证实地球是圆的,发现在地球的另一边也有大陆,这件事被史学家们称为“地理大发现”,而今天,同样伟大的事情正在发生之中,这一次,人们是操纵太空探测器遨游太阳系,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太阳系大发现”。
太空探测器是身怀绝技的“飞行英雄”,功勋卓著的“探险先锋”,也是人类求真品格和探索精神的化身。出发吧,让我们和它们一道踏上激动人心的太阳系发现之旅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