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南山经
《南山经》是《山经》部分的开始。《山经》部分的内容写实较多,所记述的山川河流、物产、动植物,虽然有很多我们至今不知其详,但是相当一部分现在仍有,或从其他文献中可以找到依据和线索。
《南山经》主要包括三大山系,重点记述这三大山系的地貌矿藏和珍禽怪兽以及各大山系的山神祭祀等情况。三大山系共有大小四十座山脉,蜿蜒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在第一山系中,鹊山上有神草祝余,人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杻阳山上有怪兽鹿蜀,它会吟唱;柢山上有神鱼鱼,它长着翅膀,人吃了它可以预防疾病;青丘山上有神鸟叫灌灌,人们佩戴它就不会受蛊惑。
在第二山系中,长右山上有形似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的野兽长右,它的出现预示这个地方会发生大水灾;尧光山中有形状像人却长有猪那样的鬣毛的野兽猾褢,哪个地方出现猾褢,哪里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在第三山系中,丹穴山上有凤凰,它是吉祥的象征,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将会太平安定;仑者山上有神树白,人吃了不会感到饥饿,还可以消除疲劳。
从上面所述神奇的动植物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远古的先民们开始利用大自然,利用这些动植物,更好地生活。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山[1]。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2]。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3],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4],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5]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6],食之善走。丽之水[7]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8],佩之无瘕疾[9]。
【注释】
[1](què)山,即古鹊字。鹊山,据清吕调阳《五藏山经传》卷一:“即达穆楚克山,雅鲁藏布所源也。雅鲁藏布即赤水,其源有池斜锐,水自东北流出,会池北一源,象仰地张喙之形,故山得名焉。”[2]金玉,金,古代泛指五金或金属矿石;玉,有光泽的美玉。类似的很多词在古今都很常用,但往往所指的东西并不一样。[3]华,同“花”。[4]榖(gǔ),桑科植物,又可以称为构或楮,古代用其树皮造纸。[5]禺(yú),兽名,形似猕猴,赤目长尾,后人常猜测为猿类动物。《五藏山经传》卷一:“禺,狒狒也。一名蒙颂,一名枭阳。”[6]狌(shēng)狌,一种人面兽,也有的说就是猩猩。[7]丽(jǐ)之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有色梅河二源西北流而合,即丽旨之水。”[8]育沛,水中生长的一种植物的名称。[9]瘕(jiǎ)疾:指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古代说法不一,大都指腹中结块。
【译文】
《南山经》所描述的南部山系的第一组山叫鹊山。鹊山组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这座山高高耸立在西海岸边,山上盛产桂树,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上长有一种草,样子很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朵,这种草的名字叫祝余,人们如果吃了这种草就不会感到饥饿。山中长有一种树木,它的形状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能开出光彩四射的花,这种树的名字叫迷穀,人们将这种树开的花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中还有一种野兽,长得很像猿猴却有着一对白色的耳朵,它有时伏地爬行,有时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的名字叫狌狌,人们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走得飞快。从这座山流出一条河,这条河叫丽,丽水向西注入大海,水中有种叫作育沛的东西,人们如果佩带这种东西在身上就不会生寄生虫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1],多棪[2]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3],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
[1]堂庭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在今姜白穆庙之南,有隆列河自西来受,北偏西一水东迳庙南平流百五十里,屈而北少东,注赤水,象堂庭也。”[2]棪(yǎn),木名,一说是乔木,果实像海棠果,熟了可以吃;一说就是现在的苹果。
[3]蝮虫,古代的一种毒蛇,也叫反鼻虫。郭璞注:“蝮虫,色如绶纹,鼻上有针,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
【译文】
从招摇山再往东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有很多棪树,还有很多白色的猿猴,盛产水晶,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
从堂庭山再往东三百八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猨翼山,这座山上有许多怪兽,水中有很多罕见怪异的鱼,这里盛产白玉,水中有很多蝮虫和怪异的蛇,山上有很多奇怪的树木,这座山险峻不可以随便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