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
《老照片(珍藏版24)》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老照片(珍藏版24)》:
“长春公子”的传奇人生
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和李铭谈了话,让她留在延安,并要她做长期别离的思想准备。一天夜里,景林偷偷从后沟潜行回来,到新干校来看望爱妻并告别。哪知突然又来了组织决定:将李铭调到后沟来参加情报培训,和景林一起外派。这个英明的决定不知是何人做的,夫妻俩欣喜若狂。出发前应大家要求,毛主席接见了这批加入苏共的前中共党员们,鼓励他们为抗日救国贡献一切。
1942年的11月3日,一支支小队伍静悄悄地从延安分批出发了。经过延长、延川、清涧、绥德、米脂,到了佳县,在黑峪口陆续过黄河。这时在后队行进的李铭小产了,她只得住下,一时无法过河,留下梁彦陪她。过了黄河的,按组分散住在兴县城外晋西北根据地的村子里。孙萍和安烈夫以及翻译骑着马,先期已到了。各组由苏联人分别谈话,分派任务。
景林小组被派到天津去搜集日军情报,这时才让景林和送电台的人见面并约定了接头的地点和暗号。所有的接头人名、时间、暗号、密码等等全部是默记,不得保存任何文字记录,更不能从延安带出任何物品。李铭在延安金店买的金戒指作为经费兼作伪装,是带出来的唯一物品。
景林和其他小组在1943年年初,跟着罗贵波的八路军四纵队通过封锁线到八分区去。先行军到临县,然后夜行军通过敌人在方山、马坊之间的封锁线后立刻急行军,钻进山沟。这一夜他们走了一百四十里,沿着山间的羊肠小道,直到上了吕梁山的主峰关帝山,才进入安全地带。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寇的“三光政策”,把山里最小的村子都烧光了,到处炮楼林立,使八路军的行动非常困难。景林他们跟着部队在吕梁山里打游击,和日军周旋。经过一个月的枪林弹雨,风雪饥寒,部队从吕梁山转战到了交城山。八路军把几个情报小组护送到了文水县地下党的游击队,之后景林投入新一轮的游击战——在交城山里转战了一个多月。其间李铭和梁彦也由八路军主力护送到来,和景林会合了。李铭看到脸黑瘦,胡子老长,穿着又脏又破、露出了棉花的军装的丈夫,简直惊呆了。
几天后,他们到了深山谷里一处非常隐蔽的地方——文水县委所在地。小屋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大炕上睡,又温暖,又安全,还天天吃羊肉莜面。经过十几天的休整后,几个穿便衣的武装队员送他们三人小组下山。
他们已办好了假良民证,填的是文水县开栅镇人。李铭穿了一件新媳妇的棉旗袍,景林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化装成商人夫妇回家过年。两人乘着一辆骡轿车,老梁骑自行车,装作互不相识,一起到祁县去上火车。还有化装的游击队员,骑着自行车不远不近地跟着去车站。
……
老照片(第一〇七辑)
景小棠 “长春公子”的传奇人生
楚泽涵 怀念大哥楚庄
贺捷新 民国新疆奇台县府家事
矫桂瑾 父亲矫汉治与朝鲜义勇队
整理 张军勇 口述 吴传忠 我在香港当警察
王亚新 坎坷求学路
孙国辉 我参加了“女子远征队”
史耀增 犹忆当年修铁路
雍坚 清末济南府片影
薛原 青岛跑马场的航拍老照片
邹存荣 往事只堪哀
黄豆米 母亲的终身大事
李义福 大贵大爷
罗 治 照片背后的故事
方 方 一张照片的考证
李鸿明 1956年:街道食堂
姚 勇 与老英雄的合影
邓德泉 一张“玩山”照
张玉舰 扫盲队员的合影
冯克力 任重道远的“重生”
老照片(第一〇八辑)
魏 井 一代名医张纪正
白 磊 外公白瑞生与七千人大会
姚小平 中央讲师团在金寨支教
许学芳 我们那时读高中
陈章国 为卡翁达总统当翻译
孙建亮 阳光灿烂的笑容
胡 剑 陈维新慰问长城抗战伤兵之旅
常 华 一组吊唁孙中山先生的老照片
朱 炜 风雨黄郛墓
王禹生 口述 张军勇 整理 差点儿上了徐蚌战场
刘大力 国立第十三中花絮
梦 月 抗战人生:母亲的自述
杨衡善 杆石桥畔的旧影
李 宾 活着:一部银行职员的相册
王玉春 硬汉父亲
李建华 一张照片两家情
罗建华 1965年的全家福
冯克力 一种明智而美好的姿态
老照片(第一〇九辑)
徐 泓 照片里的母亲
盛伟光 穆铁柱轶事
庞守义 为徐迟先生晚年影像定格
崔 英 “漏网”妈妈的老剧照老故事
孙国辉 一张照片和父亲的临终遗言
曹立先 难忘足球人生
刘 东 旧影里的安徽省立图书馆
邓可蕴 陪都三年
——父亲邓广铭执教复旦大学的日子
王端阳 东北军“一二·一二”剧团
刘忠帮 梦回园林
朱新地 我的大学
薛黛邦 多彩“劳卫制”
谢守一 记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
薛 原 美军老照片里的青岛军火库大爆炸
高 兟 祖父的遗像
邵迎进 惠泽他人的劳瘁一生
——我的外祖父
周志跃 一张八十年前的全家福
冯克力 《老照片》的一位美国朋友
老照片(第一一〇辑)
马庆芳等 北大“三马”与胡适的往事
杨瑞兴 从姥姥的信说起
程天爵 父亲程玉西为什么没有去台湾
李 宾 奉天医科大学的国际范儿
陈继秀 纪念西南联大学子王代璠
刘厚军 刘沪民 我的父亲母亲
曹高芳 绵绵思念无尽期
杨廷华 追忆姨父
张 琦 风雨十八年
韩秉公 我是调干生
李家德 口述 王繁荣 整理 首批拖拉机手的回忆
冬 冬 崇明滩涂上的青春岁月
贾昭衡 “文革”中的另类五七干校
何惺华 穿越时空的两张照片
张玉舰 一位雕塑家的工作照
冯克力 风雨二十年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