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0.00     定价 ¥ 26.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4762519
  • 作      者:
    (苏)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Н. Островский) 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都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在苏联,作者1936年12月22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50次。在苏联解体之前,这部著作先后用61种文字印行了600多次,同时流传国外。
  这部世界名著的中文译本在我国的出版历经半个世纪,粗略统计大概也有二十余种译本。
展开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他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展开
内容介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为一名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的过程,特别描述了当他双目失明是如何坚持创作小说的。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展开
精彩书摘
  《经典译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新)》:
  “节前去我家补考的人,都站起来!”脸上皮肤松弛,身穿长袍,颈上挂着沉重十字架的虚胖子恶狠狠地盯着全班的学生。
  六个学生——四男两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神父的一对小眼睛盯着他们,凶光毕露,孩子们畏惧地看着这个穿长袍的先生。
  “你们坐下。”神父向两个女孩挥了挥手。
  两个女孩立即坐下,轻松地吐了口气。
  “你们这几个活宝,到这儿来!”瓦西里神父站起身来,推开椅子,走到相互紧靠在一起的孩子们面前。
  “你们这些坏家伙,谁会抽烟?”四个孩子轻声答道:“神父,我们不会抽烟。”神父的脸涨得通红。
  “不会抽烟,小滑头,那么面团里的烟末是谁撒的?不会抽烟?好,我们现在就来瞧一瞧!把口袋翻出来!快!听见没有?马上把口袋翻出来!”三个孩子开始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神父仔细检查每条衣缝,想找出烟草的碎末,但一无所获。于是,他转向第四个小孩。这个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衣,蓝裤子,膝盖上还打着补丁。
  “你怎么像个木头似的,站着不动?”黑眼睛小孩掩藏着内心的仇恨,瓮声瓮气地说:“我没有口袋。”他用双手摸了摸缝合的衣缝。
  “呵——,没有口袋!你以为我不知道糟蹋面团这种坏事是谁干的!你以为你现在还能留在学校里?不,亲爱的,这回可饶不了你。上次是因为你母亲求我,才把你留下的,这次可该了结啦。从教室里滚出去!”他使劲揪住小孩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里,然后关上了教室的门。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个个吓得缩成一团,谁也不清楚,为什么要把保尔·柯察金赶出学校;只有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扎·布鲁兹扎克知道:那天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在神父家里等着补考,保尔在厨房里将一小撮烟末撒在神父家为复活节准备的面团里了。
  被赶出门外的保尔坐在最后一级台阶上。他想:他可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检查员家里当厨娘,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现在对她怎么交待呢?泪水哽住了保尔的喉咙。
  “我现在怎么办呢?都是这个该死的神父。我干吗要给他撒烟末呢?是谢廖扎叫我干的,他说:‘我们来给这个讨厌的恶鬼撒点儿烟末。’我们就撒了,谢廖扎倒没事儿,我可肯定要被赶出学校了。”保尔与瓦西里神父早就结下怨仇。一次,保尔因为和米什卡·列夫丘科夫打架,受到处罚,他被留在学校,“不准吃午饭”。老师担心他一个人在教室里胡闹,便把他领进高年级教室,让他坐在后排。
  高年级的教师瘦瘦的,穿着黑色上衣,正在讲解地球、天体。他说,地球已经存在数百万年,恒星也与地球相似。听到这儿,保尔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差点想站起来报告老师:“圣经里不是这样写的”,但终因害怕被赶出教室而没敢说话。
  圣经课上,神父总给保尔打五分,因为他能背诵所有的祈祷词,还有新约和旧约,甚至上帝在哪一天创造了何物他也记得清清楚楚。保尔打定主意要向神父问个明白。刚上圣经课,神父才在椅子上落座,保尔便举手要求发言,得到允许后,他站起来说:“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圣经里却说是五千……”神父那尖锐、可怕的喊叫立刻使他像泄了气的皮球:“你说什么,孽种,你就是这样学圣经的?!”保尔还未及答话,神父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去。一会儿,被撞得头晕目眩、吓得魂不附体的保尔已被扔进了走廊。
  这天,保尔也被母亲狠狠地赳了一顿。
  第二天,母亲来到学校,请求瓦西里神父让保尔回校上课。从此,保尔恨透了神父,既恨又怕。保尔从不允许别人欺负他,即便稍加侮辱,他也不能原谅,他当然忘不了神父的这顿无端毒打,他把仇恨埋在心底,深藏不露。
  瓦西里神父常常欺负保尔:为了一点小事,动辄就把他赶出门外;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从来不提问他,从而造成复活节前他只好与不及格的学生一起到神父家里去补考。就是在那儿的厨房里,保尔将烟末撒在了为复活节准备的面团里。
  没有人看见,但神父还是猜到了是谁干的。
  ……下课了。孩子们拥进院子,围住保尔。保尔愁眉苦脸,一声不吭。谢廖扎·布鲁兹扎克留在教室里没有出来:他感到自己有责任,但又没有办法帮助保尔。
  校长叶夫列姆·瓦西里耶维奇从教师休息室敞开的窗户里探出头来。听到他那浑厚低沉的嗓音,保尔浑身颤栗:“让柯察金马上到我这儿来!”于是,保尔心怦怦乱跳地走进了教师休息室。
  车站饭馆的老板已经上了年纪,脸色苍白,淡色的眼睛毫无生气。他向站在一旁的保尔扫了一眼,问道:“他多大啦?”“十二岁。”母亲答道。
  “行,让他留下吧。条件是这样:工钱每个月八个卢布,当班日管饭,上班干一天一夜,在家歇一天一夜——可别偷东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