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乌裕尔河》:
第一章 炮火中降生 鸭绿江,像一个正在沐浴的仙女,也许感到原有的浴池有些狭小,仿佛要寻找一个更完美、更宽大的水域似的,款款地从长白山天池走下来,向渤海那广阔的海面奔去。
如今,它做为界江,用滔滔的江水牵连着中国与朝鲜,默默地诉说着两岸那遥远动人的故事。
和平时期,南岸的c市和北岸的D市像一对隔江相望的情侣,悄然伫立,含情脉脉,可能久盼的婚期将至,两位情人不断地改换着装束,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在这条丰饶而繁忙的江上,时而会有中朝两国的小火轮拖拽着装满货物的驳船急速往来,相遇时,友好地鸣笛致意;时而也会漂过几叶渔舟,渔翁的斗笠与鱼鹰在深蓝色的江中像五线乐谱的符号。整个江面像水墨画高手刻意挥洒的画卷。
北岸的市海员俱乐部门前操场上,约有300名学员在做操,他们下身着白色裤子,上穿海魂衫,在蓝天下格外醒目。近岸,有几艘白色舢板在穿行,江上,不时会出现几个戴着鲜艳泳帽的游泳爱好者在波浪中出没;岸上,在一簇簇酷似蘑菇的遮阳伞下,男男女女在休憩,浅水处还有一些妇女一边洗衣服,一边谈笑。他们甜美、银铃般的笑声在喧闹的江面上飘荡……呈现一派恬静、和平的景象。
然而,从今年夏天开始,这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
美帝国主义妄图消灭这两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操纵联合国通过所谓的“八国议案”授权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在朝鲜的仁川登陆,将战火野蛮地烧到了鸭绿江边。
江上的铁桥被美国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炸断了,江面上屈辱地露出弯曲的残体,好似溺水者伸出水面痉挛的求救手臂。
而美国飞机的炸弹仍在不断地在中国边境城市D市上空倾泻着。江面的各种船只不见了,人都躲到防空洞里,江水翻卷着愤怒的浪花,巨大的旋涡仿佛一双双怒视的眼睛。
祖国的英雄儿女,几百年来,已经受够了列强的凌辱。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取得了瞩目的业绩,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已不容外侮了,他们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在此之前,我国曾多次向美国提出警告,但傲慢的美帝国主义却置若罔闻。于是,志愿军的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秘密渡过了鸭绿江,利用敌人的侧翼暴露的有利态势,狠狠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不但阻止了敌人的进攻,还通过五次战役把敌人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全国各条战线的热血男儿也纷纷来到D市,加入到支援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来。于是,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人们都关注着战争的发展,也关注着给养和装备的运输。因此,D市这个边陲小城的重要战略位置就显现出来了。
在通往朝鲜新架设的钢铁大桥桥头堡的西侧,有一条紧靠铁路边的“T”字形街道,街道的东面有一处空地,不知被哪位勤奋的铁路工人种上了蔬菜,如今,茄子长得很茂盛,只是叶子灰蒙蒙的,上面覆满了往来汽车辗压起的尘灰。街道的西面是一长溜二层小楼,一幢接一幢,一色水泥刮面,式样相同。据说是伪满洲国时,日本人盖的。现在,这些楼中居住的大多数是铁路职工。而在丁字街西北两端的拐角上,是两个曲尺形的小楼,此刻北面那座楼的二楼上住着D市铁路列车段运转车长肖居发的一家。
今天晚上,他的妻子就要临产,而他却带着一列车前方急需的物资从铁路工人与铁道兵刚刚抢修好的大桥上,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入朝了。
晚上,九点左右。
“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
这是防空警报凄厉地响起后,还不到五分钟,外面不远处就落下了一枚炸弹。随着炸弹爆出的巨响,房间内外的玻璃全部被震落,无一遗留,即使上面已交叉贴着“米”字型防震纸。整个儿二楼的地板往起一蹦,四周的墙壁猛地一抖。
墙角的一只大蜘蛛正蹲在忙忙碌碌一天才织成的网上怏怏守候,欲捉些自投罗网的“飞来将”填补空腹,却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吓得一哆嗦,赶快跑到角落里去了。顶棚震落的泥灰掉了下来,正好把网砸了个大洞。这会儿,那只蜘蛛是在为自己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而惋惜,还是为自己侥幸逃离而窃喜呢? 妈妈在难产中痛苦挣扎,尽管姥姥再三叮嘱“要稳住,慢慢使劲……”可是,不知为什么,腹中刚刚蠕动的有些下坠的胎儿现在又无动静了。
“妈,您说居发不会有事吧?”这一声爆炸,让妈妈担起心来,姥姥拿着毛巾擦着她脸上的汗。
虽然窗上已没了玻璃,但由于窗上挂着厚厚的防空窗帘,屋内仍特别闷热。
由于实行灯火管制,停了电,妈妈缺少血色的脸在简易油灯下显得格外苍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