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评弹梦
0.00     定价 ¥ 3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23365
  • 作      者:
    胡国梁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胡国良是著名的苏州弹词家,青年时师从杨斌奎与严雪亭,是建国后评弹团的中坚力量。在剧烈的时代变化中,胡国良与这一代大多数评弹人一样痛苦而无奈地离开了评弹演出第一线,成为“缺失的一代”。1983年,胡国良转业中国唱片厂任戏曲主任,整理出版了大量评弹音像制品,直至晚年仍在竭力推广评弹艺术。胡国良一生命运几经波折,却始终心系评弹艺术,为扩大苏州评弹的影响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这本书,我们得以窥见胡国良与这一代的评弹人在时代动荡中的坎坷命运、执着追求与不懈奋斗。


展开
作者简介

胡国梁(1942—2013),著名苏州弹词家。1960年入上海评弹团学馆,师从杨斌奎学长篇《大红袍》、师从严雪亭学长篇《杨乃武》。1983年转业中国唱片厂任戏曲编辑,整理出版大量评弹音像制品,著名作品有《弹词流派唱腔大典》《评弹经典——书坛珍品系列汇集》等,为扩大苏州评弹艺术影响功不可没,晚年仍竭力推广评弹艺术。

黄鹤英,胡国梁妻,苏州人,评话演员。1960年入上海评弹团学馆,师从唐耿良学长篇《三国》。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我的评弹梦》《胡国梁评弹小集》《散论》。其中以《我的评弹梦》为主要部分,这部分是胡国梁在病中撰写完成,并连续在微博中发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子,除对个别文字做必要修正外,基本保持原样。通过胡国良的评弹人生,我们不仅可以看见他个人的奋斗历程,更能一窥近五十年来一代评弹人在社会转折中所面对的艰难抉择与种种境遇,从而还原出评弹由盛而衰的历史转变。

丛书简介: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以苏州评弹为切入口,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全新视野开展研究,通过研究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变迁历程,考察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历史。丛书的作者们在几乎没有可借鉴的前期成果的情况下,从资料入手,搜集评弹与江南社会生活相关的资料二百万余言,他们认真研读海外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所搜集的资料细致地展开讨论。丛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说书人与社会变迁、说书人的人生经历(口述史)、书目的传承与社会变迁、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苏州评弹与上海社会的变迁、评弹与都市文化圈的演变、女弹词群体研究、苏州评弹与近代传媒间的互动、评弹中的江南社会等与社会文化史相关的内容,此外,还包括“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的资料集”。这些内容形成一套全面研究评弹文化的系统学术专著,弘扬了地域传统文化,将是一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深远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


展开
精彩书摘

谁想到如此标致的小姑娘,对生、旦角色不感兴趣,倒喜欢葛三姑这个丑角。在团里回课时,一回《访葛》引得老师们哄堂大笑,她的葛三姑起得很活,十分可爱。在杭州与俞圣琦、吴啸云的《玉蜻蜓》两档越做时,秦团长请了不少老师也包括我开车到杭州去听。后来他们在无锡独做,我也特地赶去听书,并给予辅导。我是一直看好解燕的,她形象靓丽,有点像当年的倪迎春,嗓音条件也不错。起先唱蒋调也习惯用小嗓,所以声音太细,经调教也克服了这个毛病。她的进步是明显的。惜乎与周彬合不拢,等到书熟了以后,两人演出从来不排书,在台上也不交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做工作也没有用。


展开
目录

目录:

 

为伊消得人憔悴:胡国梁的评弹梦(代序) …………………………… 唐力行 001

第一编 我的评弹记忆……………………………………………………… 001

 一 广播书场造就了小书迷……………………………………………… 003

 二 小书迷开始进书场…………………………………………………… 005

 三 考进评弹团学馆……………………………………………………… 007

 四 新生活的开始………………………………………………………… 009

 五 学馆第一课…………………………………………………………… 011

 六 师恩难忘……………………………………………………………… 013

 七 骤然起风波…………………………………………………………… 017

 八 难忘周云瑞老师……………………………………………………… 019

 九 拜师学长篇…………………………………………………………… 021

 十 开始说长篇…………………………………………………………… 023

 十一 青年队巡回演出……………………………………………………… 025

 十二 最后的辉煌…………………………………………………………… 027

 十三 不堪回首的往事……………………………………………………… 029

 十四 北京演出遇地震……………………………………………………… 033

 十五 大地回春……………………………………………………………… 036

 十六 转学严调……………………………………………………………… 039

 十七 苦学《杨乃武》………………………………………………………… 042

 十八 追忆师兄周智鸣……………………………………………………… 044

 十九 《真情假意》的成功埋下了离团的隐患……………………………… 046

 二十 我在中国第一盘评弹音带《苏州园林组曲》中唱《留园揖峰》……… 049

 二十一 《杨乃武》初战小捷…………………………………………………… 051

 二十二 痛苦而无奈的抉择…………………………………………………… 053

 二十三 深埋心底的暖意……………………………………………………… 056

 二十四 先生走了……………………………………………………………… 059

 二十五 留下了三十四回录音………………………………………………… 062

 二十六 可悲的评弹…………………………………………………………… 065

 二十七 垃圾带里觅宝………………………………………………………… 068

 二十八 代书引起了我对书台的留恋………………………………………… 071

 二十九 树欲静而风不止……………………………………………………… 073

 三 十 困境中遇贵人………………………………………………………… 076

 三十一 签约评弹团…………………………………………………………… 079

 三十二 收陈侃为徒…………………………………………………………… 082

 三十三 花色档并非刻意而为之……………………………………………… 085

 三十四 出蒋调CD要立下军令状…………………………………………… 087

 三十五 《金陵十二钗》的三个版本…………………………………………… 090

 三十六 《妙玉》成了我又一个代表作………………………………………… 093

 三十七 戏曲出版的春天……………………………………………………… 097

 三十八 收周彬、吴含婷为徒………………………………………………… 100

 三十九 二登大剧院…………………………………………………………… 104

 四 十 退休之际出专辑……………………………………………………… 107

 四十一 大难不死……………………………………………………………… 110

 四十二 康复期间编《弹词流派唱腔大典》…………………………………… 113

 四十三 录下三十二回《大红袍》……………………………………………… 117

 四十四 自费印《胡国梁评弹小集》…………………………………………… 120

 四十五 “评弹之春”我唱了两首新作………………………………………… 123

 四十六 上视戏曲频道为我做了《艺随人生》专辑…………………………… 127

 四十七 我演“老裁缝”………………………………………………………… 129

 四十八 我演了最后一个中篇《凌云出岫》…………………………………… 131

 四十九 我还有两个非正式学生……………………………………………… 134

 五 十 冀盼我的学生都成才………………………………………………… 137

 五十一 《梁祝》中篇出版后华士亭老师的来信……………………………… 139

 五十二 为出版长篇《三国》唐老师的来信…………………………………… 142

 五十三 追忆逝去的六位同学………………………………………………… 145

 五十四 我成了麻烦丈夫……………………………………………………… 149

 五十五 结束语………………………………………………………………… 153

第二编 胡国梁评弹散论…………………………………………………… 155

 一 论弹词流派唱腔……………………………………………………… 157

 二 淡雅隽永、朴素厚实———严雪亭评传……………………………… 197

 三 发展的严调和严调的发展…………………………………………… 218

 四 难忘的演出…………………………………………………………… 230

 五 下乡演出尴尬记……………………………………………………… 232

 六 我为什么想自费出这样一本书? …………………………………… 234

 七 对评弹青年演员谈谈学评弹的体会………………………………… 239

 八 评弹中唱的地位及现状和展望……………………………………… 249

 九 “纪念一代名家、研讨单档艺术———暨严雪亭单档艺术

研讨会”上的发言…………………………………………………… 256

第三编 附录…………………………………………………………………… 261

 一 严派………………………………………………………… 秦绿枝 263

 二 投缘………………………………………………………… 秦绿枝 265

 三 评弹流派唱腔的绝版赏析:《弹词流派唱腔大典》评价

……………………………………………………………… 廖 望 267

 四 国梁先生…………………………………………………… 蔡希平 270

 五 因评弹而结缘……………………………………………… 黄鹤英 277

 六 胡国梁生平介绍…………………………………………… 黄鹤英 285

 七 胡国梁编辑出版的评弹音像制品目录 28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