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博物馆专家周功鑫亲自操刀编撰——久违了的大师所写的小人书;
◎ 好莱坞动画分镜师纪柏舟团队精心绘制,衣食住行皆有所本,历史细节跨越时空
◎ 言必有据,严谨考证——每一本,都是一家小型的纸上历史博物馆
◎ 十个成语,编年排列,系统呈现战国“秦文化”的兴衰成败
◎ 历史专家的quanwei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 陪伴孩子成长的历史读物——写给现在的孩子,也写给十年后长大的他(她)
◎ 厚积薄发,充实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文化基因
在《史记》的《孟尝君列传》里,记载了以下的一件事:齐国孟尝君被邀请到秦国担任宰相,后来却被秦昭襄王扣留,孟尝君的门客想尽办法营救。有一位门客装狗钻入秦宫,偷得狐裘给燕姬,燕姬成功说服秦王放了孟尝君。待孟尝君潜逃至函谷关时,另一位门客模仿起雄鸡啼叫声,让守卫误以为到了开关时辰,放人出关。于是,孟尝君一行人安全而顺利地返回齐国。这就是“鸡鸣狗盗”的由来。后来,“鸡鸣狗盗”却发展成为带有贬义的成语。
模仿雄鸡啼叫的“鸡鸣”和学狗偷盗的“狗盗”,听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但是在战国时期,堂堂宰相孟尝君,竟然需要依靠门客的“鸡鸣”“狗盗”伎俩才逃过一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孟尝君广纳门客并以礼相待,因此吸引各路人士归附门下。从“鸡鸣狗盗”这则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在孟尝君的门客里,有具备高度才华的策士,也有只会雕虫小技的小人物。然而,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对孟尝君都能有所帮助。
后来,“鸡鸣狗盗”发展成为带有贬义的成语,用来描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技能,或是具有微不足道技能的人;也可以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旁门左道、投机取巧的情况;或是,用来形容像小偷一般的人。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管理人口与货物的流通,在边界上会设立关口,人们出入关口时,都需要出示符节,以作凭证。书后的“延伸阅读”将有详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