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博物馆专家周功鑫亲自操刀编撰——久违了的大师所写的小人书;
◎ 好莱坞动画分镜师纪柏舟团队精心绘制,衣食住行皆有所本,历史细节跨越时空
◎ 言必有据,严谨考证——每一本,都是一家小型的纸上历史博物馆
◎ 十个成语,编年排列,系统呈现战国“秦文化”的兴衰成败
◎ 历史专家的quanwei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 陪伴孩子成长的历史读物——写给现在的孩子,也写给十年后长大的他(她)
◎ 厚积薄发,充实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文化基因
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原为魏国人的范雎,在本国无法一展所长,甚至因遭妒而险些丧命。他不得已逃到秦国,伺机为秦王献策。一天,秦昭襄王召见范雎,范雎为秦王敬献了智取天下的计谋,他引用齐国远攻楚国,最终“尺寸未得”的事实,建议秦王改变方法,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以确保“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这便是成语“得寸进尺”的由来,本指“由近而远”智取各国的战略做法,后来引申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意思。
根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魏国人范雎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的一名策士,他曾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当着须贾的面表示很欣赏范雎的才华,并赠送礼物给范雎。没想到,齐王对范雎的赏识,竟然引起了须贾对范雎的妒忌和仇恨。当他们从齐国回到魏国后,须贾便立刻向魏国丞相魏齐诬告范雎,说他不惜出卖魏国,以换取齐王对他的好感。魏齐听了,十分愤怒,命令门客鞭打范雎,令范雎差点命丧厕中。
后来,范雎用计逃出王府,在魏人郑安平的悉心安排下,改名张禄。郑安平又向秦国使者王稽推荐了他,让他跟随王稽到秦国去发展。
初到秦国的范雎,并没有得到秦王重用。直到秦将穰侯为了拓展自己的封地,打算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远方的齐国时,范雎才有机会向秦昭襄王进言。大约在公元前270年,范雎劝秦王吸取从前齐国远征楚国的教训,当时齐国本想开拓千里疆域,但是却连一寸或一尺的土地都没有得到。范雎向秦昭襄王说,穰侯的“远攻”政策,不但不会取胜,而且会令秦国陷入疲惫的窘境,让邻国有机会来侵犯。他劝秦昭襄王避免重蹈齐国的覆辙,改用“远交近攻”的战略。他以“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来形容“远交近攻”战略的好处。这就是成语“得寸进尺”的由来。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战国时期的马车,是极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也是重要作战工具。马车,不仅是社会身份与礼乐制度的象征,同时,也是国力的重要指标。若欲深入了解,详见书后的“延伸阅读”。
本丛书是专为青少年所编绘的国学读物,从生动的成语故事讲起,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深入历史实境,引导青少年步入中华文化的辉煌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