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博物馆专家周功鑫亲自操刀编撰——久违了的大师所写的小人书;
◎ 好莱坞动画分镜师纪柏舟团队精心绘制,衣食住行皆有所本,历史细节跨越时空
◎ 言必有据,严谨考证——每一本,都是一家小型的纸上历史博物馆
◎ 十个成语,编年排列,系统呈现战国“秦文化”的兴衰成败
◎ 历史专家的quanwei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 陪伴孩子成长的历史读物——写给现在的孩子,也写给十年后长大的他(她)
◎ 厚积薄发,充实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文化基因
“作法自毙”出自《史记》的《商君列传》,讲述战国初期卫国公子商鞅,得知秦孝公求贤若渴,便特意来到秦国。因为商鞅掌握了法家的思想,深得秦孝公赏识,秦孝公请商鞅协助他订立新法,之后,秦国日渐富强。但是,由于新法剥夺了不少王公贵族原有的权利,加上商鞅执法严苛,因此得罪了许多人。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遭到贵族们的报复,最后,反为自己所订定的法令所害,被处以极刑。
成语《作法自毙》的典故,出自《史记》的《商君列传》,内容讲述战国时期初期,当时秦国的国力还弱,加上地处偏僻的西方,中原各诸侯国都认为秦国是个落后的国家,会盟时也不会邀请秦国参加。到了战国中期,秦孝公即位之后,想振兴秦国国势,便向各国广布“求贤令”,征集人才,励精图治。
卫国公子商鞅,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他曾经到过魏国,向李悝(音同“窥”)(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学习法家变法的经验。商鞅得知秦孝公求才若渴,便特意来到秦国。因为商鞅掌握了法家的思想,得到秦孝公的赏识,秦孝公请商鞅协助他订立新法,之后,秦国日渐富强起来。
但是,由于新法剥夺了不少王公贵族原有的权利,加上商鞅执法严苛,因此得罪了不少王公贵族。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遭到贵族们的报复,最后,反被自己所订定的法令所害,被处以极刑。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作法自毙”是指一个人制订法规,目的本是防治他人,但如果他的法规执行得太过严苛,最终,可能令自己受到法规的伤害。因此,常言道:情、理、法兼备才能使人信服。后人也常用“作法自毙”来比喻一个人自作自受。
在商鞅颁布的法令里,“度量衡制”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其中,“度”是指“尺度”,用来计量长短;“量”是指“容量”,用来计量容积;“衡”则是指“权衡”,用来计量轻重。详见书后的延伸阅读。
本书是出色的青少年国学读物,从亲切的成语故事讲起,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深入历史细节,引导青少年步入中华文明的辉煌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