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焦菊隐
0.00     定价 ¥ 4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1051809
  • 作      者:
    焦世宏著
  • 出 版 社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百年巨匠:焦菊隐》在纪录片《百年巨匠:焦菊隐》的基础上,采取历史文献、口述历史与真实再现三种呈现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焦菊隐的艺术生涯、戏剧进诣及心路历程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戏剧大师焦菊隐的艺术历程及传奇一生。
  焦菊隐是中国戏剧家和翻译家,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人和艺术上的奠基人之一。他1930年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任校长,致力于中国戏曲研究及教学改革。1935年至1938年留学法国,曾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祖国,从事戏剧教学和导演工作。焦菊隐对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方戏剧都有精深的研究。他的艺术作风和治学态度勤奋严谨,勇于创新,在话剧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其导演创作方式对形成剧院的艺术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导演创造善于吸收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话剧艺术,在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
精彩书评
  ★他们用色彩抒发思想,在丹青之中融汇古今。
  ——靳尚谊
  
  ★他们用画笔纵横乾坤,皴擦渲染指点江山。
  ——刘大为
  
  ★他们的艺术来自造化,他们挥毫泼墨,尽显大千的沧海桑田。
  ——范曾
  
  ★他们创造经典,留下的是永不磨灭的时代遗产。
  ——王明明
  
  ★他们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愧是文艺史上的大家。
  ——沈鹏
  
  ★他们的创造源于自然,在行云流水中彰显天地人和。
  ——苏士澍
  
  ★他们的感悟源于心灵,在方寸之间传承文明血脉。
  ——吕章申
  
  ★他们唱念做打,扮相美轮美奂,青春永驻艺坛,熠熠生辉。
  ——尚长荣
  
  ★他们粉墨登场,演尽世间百态,笙箫锣鼓,谱写华彩乐章。
  ——刘长瑜
  
  ★舞台上他们卓尔不群,举手投足之间讲述天翻地覆。
  ——蓝天野
  
  ★舞台下,他们凝重深沉,世间冷暖之中,彰显人文关怀。
  ——濮存昕
  
  ★他们用音符弘扬民族精神,他们用节奏紧扣时代脉搏。
  ——傅庚辰
  
  ★他们用赤子之心歌颂美好,激励理想振聋发聩。
  ——印青
  
  ★他们的作品是火炬,是呐喊,是惊雷,也是润泽心田的语录。
  ——王蒙
  
  ★他们遣词造句锤炼语文,启迪智慧培育品德。
  ——莫言
展开
精彩书摘
  《百年巨匠:焦菊隐》:
  1924年8月21日到北京时,暴雨方住,沿途大水,一片汪洋。晚上住在汇文中学的朋友处,焦菊隐在日记中写道:
  天气既热,夜间臭虫又咬,浑身是伤,夜起五六次,捉的虫子三四十个……我夙未受过此苦,此生平第一次也。
  9月2日是燕大的考期,共考3天,计有英文、国文、历史、数学、物理5门。因燕大对英文非常注重,所以考英文特别难。9月3日上午9~12时是笔试,下午是几小时的会话。考完当天,就有一个考试委员会的委员告诉焦菊隐,他和房兆楹的成绩都不错。
  9月10日学校发榜,焦菊隐和房兆楹都被录取了。在那一年的日记扉页上,焦菊隐记录了当年的“十三要事”,其中“要事十”即“九月十日,被北京燕京大学取录为文科正科一年生”;“要事十三”为“十一月七日,在燕大文学会报告《易卜生及其创造》”。一个入学不足两个月的大学新生,已开始发表自己在文学上的见解,其今后能出类拔萃已见端倪。
  这本日记,是焦菊隐留下的唯一一本完整的日记,事无巨细,几乎日日不落。可以看出,从中学时代起,他就养成了良好的记日记的习惯。可是,焦菊隐去世后,家人搜遍了他的遗物,除了几页残篇之外,再也没找到第二本日记。那些文字无疑是曾经有过的,但令人伤感的是,它们都已经随着逝去的岁月化为雪泥鸿爪,在严酷的时光烤炙下,融化得无影无踪了。
  1924年秋天,焦菊隐迈进燕京大学的门槛。临行前,父亲给了他一只祖传的金挂表,以志纪念。这只表,他后来一直日夜戴着,在困难时给过他很多慰藉。再窘迫的日子,也没有动过典当它的念头,但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抄走了。他曾流着眼泪对第二任妻子秦瑾说:“他们抢走的不是我的表,而是抢走了我的精神支柱。”
  他所重视的并非仅是祖传之物。这只金表的意义在于,它代表了焦菊隐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违背家庭的意愿,走上学者之路。这次选择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也一直支撑着他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努力求索。
  进入燕京大学后,焦菊隐又活跃于学生运动与社会活动中。他的生活来源是给孙伏园主编的北京《晨报》副刊写文艺稿及评论,挣取微薄的稿费;后经远亲苏七叔的介绍,又到祖父所在盐号的东家查弼臣家教家馆,每月工资20元。这样,他除了维持自己的求学外,还把失学在家的妹妹焦承霭接来北京,供她继续读书。
  后来,焦菊隐在邵飘萍的帮助下,主编《京报》副刊第六版“文艺周刊”。这个时候北京的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先后有刘和珍、邵飘萍被杀,掀起了热血青年们更大的激愤,他们游行、示威、写文章,反对军阀的黑暗统治。各大学都互相串联,提倡改造社会,对黑暗势力进行抗争。在这种革命热情的召唤下,焦菊隐把在大学主修的欧洲语系改为主修政治系,这表示他将终身爱国、爱民、改造国家的态度。这时他与各大学的学运学生们串联并写了很多散文诗,翻译国外作品,编辑《燕大周刊》,逐渐承担了学生活动和学生运动的主要工作,还参加了低班同学章力组织的读书会,每晚学习《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也随着各校学生组织的游行示威,目睹了许多同学被军阀政府、警察迫害、枪杀的悲剧,思想震动很大。这与他小时的生活环境与遭遇是很吻合的,他要改变现状,要革命。在大学期间,他翻译并出版了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诗剧《沙恭达罗》、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的喜剧《女店主》等;在剧作家的研究方面,他还发表了两篇重要的论文《论易卜生》和《论莫里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天津诗人”到燕大学子
就读省立第一模范小学
他毁了11只兔子
走进燕京大学
石评梅和林素珊
结婚

第二章 创办中华戏曲学校
废除拜“祖师爷”制度
“飞机”校长
焦菊隐“打鬼”
戏校“拜师”
《孔雀东南飞》

第三章 留学巴黎
而立之年学语言
学贯中西

第四章 从桂林到西安
我所思兮在桂林
在江安的日子
《哈姆雷特》

第五章 重庆小夜曲
雾都阴霾
翻译名著
《安魂曲》
秦瑾

第六章 每闻慷慨激扬辞
在西北师院
参加“师大的新五四”
《夜店》的改编与排演
北平艺术馆

第七章 《长征》与《龙须沟》
排演《长征》
《龙须沟》是光辉的代表作

第八章 创建世界一流剧院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与苏联专家合作
《虎符》——中国话剧特殊的里程碑

第九章 《茶馆》——中国话剧界的骄傲
两次排演《茶馆》
话剧民族化

第十章 创建中国学派的演剧艺术
《蔡文姬》——话剧民族化的新境界
《武则天》——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一部未完成的杰作
日臻成熟的“中国学派”

第十一章 生命的重负
“牛棚”
“东方戏剧奇迹”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