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尼采 核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者》:
不过,外在的光环与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并无必然联系,政治人物的实际影响力也未必总是与职位高低成正比。尼采这类看上去在国内外政治舞台上并不十分显眼,却对本国政策和世界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显然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实际上,有关战略与外交决策人物的研究长期以来也是我国的冷战史或美国对外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
《保罗·尼采 核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者》的主题是,立足于冷战和核时代这个基本背景,探讨尼采的战略思想及其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首先是因为,作为一名典型的“策士”或智囊型人物,尼采主要关心的是一些战略层次的问题,主持或参与设计的政策文件也大多涉及美国的安全战略——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战后美国在战略与外交领域的“总体思路”和“长期计划”,而不是短期的策略或具体的战术。总之,他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交家或国务活动家,也不是具体政策的执行者,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略家。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安全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一个根本变化,那就是人类已进入核时代。这是否意味着战争、战略乃至政治本身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至今无法确定,但毫无疑问,任何国家在制定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时都不得不考虑这个基本事实。而且,尼采本人在政府的工作职责也主要涉及与军备竞赛和军备控制有关的战略与安全问题。
总之,《保罗·尼采 核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者》并非一本全面的人物传记,也不是有关美国核战略的专门研究,而只是从保罗·尼采这位见证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介入了冷战全过程的美国战略家和政策设计者人手,集中探讨核时代条件下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包括其演进历程、基本特征、成败得失及其国际背景与国内政治、社会与思想文化根源。
因此,在内容上,我们将把重要人物和重大议题联系起来,即以尼采这位美国冷战“外交权势集团”中的“常青树”为线索,研究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其中所出现的重大战略调整以及美国决策者在应对各种重大国际危机时的主要关切、决策过程、决策机制与行为模式。在研究方法上,《保罗·尼采 核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者》在遵循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第一手外交档案文献的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还借鉴了战略史与战略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在展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过程的同时,注意揭示有关决策者的政治哲学、安全观念与战略思想及其所反映的美国政治文化与战略文化传统。
在更为宏观和长远的现实关切上,则着眼于中国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前景,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为此将着重思考和探讨一个迄今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关键问题,即战后美国世界性领导地位(全球“霸权”或世界性“帝国”)的确立、巩固或维系与冷战的形成、展开、转型和终结之间具有何种联系,以及战后各个历史时期,尼采等几代美国战略精英如何确定国家利益轻重缓急次序、判断内外威胁与挑战、评估自身能力并做出战略选择,以达到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确立、巩固或护持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目的。这个问题之所以特别重要,乃是基于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与结果,是美国全球性领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当苏联及其集团瓦解、冷战结束时,美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政治、军事与经济超级强国,“美国生活方式”“美国式民主”更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性话语;而后冷战时期美国这种独一无二的超强地位,尽管其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但总的来说主要是在20世纪尤其是在冷战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同时,与后冷战时期美国世界性领导地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美国的反应方式有关的许多基本问题,就其历史根源而言,大多也是在冷战时期孕育或形成的。不言而喻,美国的世界地位及其对外战略与对外行为,对当代国际体系与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