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生命的品质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213079627
  • 作      者:
    周国平著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灵动而质朴的语言,撼动人心的人生哲理

★影响和改变千万莘莘学子、文艺青年对人生的思考

★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佳作典范,让你认识一个可爱、可恋的人生

★征服千万读者,带你与灵魂对话的“心灵之书”

★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多年的挚爱

★周国平《生命的品质》,让你在无奈和迷茫中找到安慰。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中国人缺少什么?》,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周国平散文和随笔平装系列,共11本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


展开
精彩书摘

内在生命的伟大

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一个驼背、一个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样做过,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

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多么无知,竟然以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

现在,我当然知道,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残疾,这厄运没有落到我的头上,只是侥幸罢了。遗传,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龄都可能突发的病变、车祸、地震,不可预测的飞来横祸,种种造成了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的,无人能保证自己一定不被选中。

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是,暂时——或者,直到生命终结,那其实也是暂时——未被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那个病灶长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长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了,我仍能看见。那场地震发生在他的城市,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双腿,我仍四肢齐全……我要为此感到骄傲吗?我多么浅薄啊!

上帝掷骰子,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同样地无助。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懂得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恶作剧中,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就是我,他们在替我受苦,他们受苦就是我受苦。


我继续问自己:现在我不瞎不聋,肢体完整,就证明我不是残疾人了吗?我双眼深度近视,摘了眼镜寸步难行,不敢独自上街。在运动场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着那些矫健的身姿,心中只能羡慕。置身于一帮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为我的身体的笨拙和歌喉的喑哑而自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岂不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吗?

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就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们的许多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对健全的人。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只是许多人对此已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

人的肉体是一架机器,如同别的机器一样,它会发生故障,会磨损、折旧,并且终于报废。人的肉体是一团物质,如同别的物质一样,它由元素聚合而成,最后必定会因元素的分离而解体。人的肉体实在太脆弱了,它经受不住钢铁、石块、风暴、海啸的打击,火焰会把它烤焦,严寒会把它冻伤,看不见的小小的病菌和病毒也会置它于死地。

不错,我们有千奇百怪的养生秘方,有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技术,有超级补品、冬虫夏草、健身房、整容术,这一切都是用来维护肉体的。可是,纵然有这一切,我们仍无法防备种种会损毁肉体的突发灾难,仍不能逃避肉体的必然衰老和死亡。

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定会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么,生命抵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此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从盲诗人荷马,到双耳失聪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双目失明的大作家博尔赫斯,全身瘫痪的大科学家霍金,当然,还有又瞎又聋的永恒的少女海伦·凯勒。在中国,从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受了膑刑的孙膑,到瞎子阿炳,以及坐着轮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驰骋的史铁生。他们的肉体诚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生命的质量肯定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肉体只是一个躯壳,是生命的载体,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损。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作精神或者灵魂。就其本性来说,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而不像肉体那样由许多局部的器官组成。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总之,一切能够致残肉体的因素,都不能致残我们的内在生命。正因为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

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在现象世界拨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有尊严的方式活着。


诗人里尔克常常歌咏盲人。在他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头发上流过的时间和在脆玻璃上丁零作响的寂静。在热闹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静的,而他的感觉是敏锐的,能以小小的波动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 “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

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

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相反,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但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因此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残疾人更受神的眷顾,离神更近。


上述思考为我确立了认识残奥会的一个角度、一种立场。

残疾人为何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为何要撑着拐杖赛跑,坐着轮椅打球?是为了证明他们残缺的躯体仍有力量和技能吗?是为了争到名次和荣誉吗?从现象看,是;从本质看,不是。

其实,与健康人的奥运会比,残奥会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体育的精神意义。人们观看残奥会,不会像观看奥运会那样重视比赛的输赢。人们看重的是什么?残奥会究竟证明了什么?

我的回答是:证明了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

残奥会证明了人的内在生命的伟大。




让生命充满内在意义

——王川《破晓,醒来!》序

2003 年春季,SARS 肆虐,北京成了一座半空的围城,我和家人在郊外住宅过着安静的日子。那些天里,我略感意外的是,未尝谋面的画家王川忽然常打电话来。当时他卜居在深圳郊外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每日埋头作画。在电话里,他跟我谈不久前他在尼泊尔的朝圣,谈艺术界的人和事,谈他的各种感想。他那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忽近忽远,忽清晰忽模糊,仿佛从他身边的南中国海传来的遥远潮声。他说话语速很快,话题跳跃,我即使聚精会神也总有听不明白的时候。但是,我听明白了一件事,就是自从做胃癌手术以后,他写了几百万字的日记和笔记。我把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现在,我读到的这部书稿就是他从日记和笔记中整理出来的。

人生无常,死亡随时可能来临,这个道理似乎尽人皆知。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只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个突然被死神选中的人身上,它却呈现出了残酷的具体性。同是与死神不期而遇又侥幸地逃脱,情况也很不相同,这种非常经历能否成为觉悟的契机,取决于心性的品质。在中国美术界,王川被同行称为离上帝最近的人,他有浓烈的玄思倾向和宗教情怀,耽于终极问题的追问,并通过绘画予以表达,其抽象艺术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这样的一个人,从死神身边回来了,我相信他一定会有重要的感悟告诉我们。

王川于 1998 年被诊断出胃癌第三期并做了胃切除百分之八十的手术,此后曾出现复发的迹象,这使他的生命时间始终处在极大的不确定之中,他的感觉是佛家说的“分分秒秒正在死去”。对于潜伏在身边的死亡,王川终于找到了一种合宜的态度,不但不回避、不拒绝,与之和睦相处,而且把它当作一位导师,在它时时刻刻的提醒下思索人生。这正合海德格尔所说的“面向死亡而存在”的思路,使死亡由致人毁灭的负面力量变成促人净化的正面力量了。他的感悟若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当下和内在。生命大于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却启示了生命的无限。生命的内在疆域无比宽阔,只要你能进入其中,每一个当下即是永恒。

一般人活在世上,对于未来会有种种期望和计划,并且为之忙碌。可是,倘若一个人意识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会明白,期待中的未来也许并不存在,唯一可把握的是当下。王川就是这样,他说他活得像只剩下几分钟,每一天破晓睁开眼睛起来,喝上一口热水,深深地吸一口气,这时他会想,不知明天还能不能再睁开眼睛起来,于是就感到自己非常幸运了。因此,他不会给自己安排许多事,好像把所有这些事做完了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他知道,结果正相反,这只会让头脑里装满垃圾,欺骗自己前面还有无限的时光和明确的目标,过多的期望逐渐变成过多的恐惧,掉进了致命的陷阱。他已经习惯于放下一切,首先是放下对未来的执着。于是,他做事的心态是: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这种心态看似消极,其实包含着大智慧。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没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为不可靠的明天复明天付出全部心力,却把一个个今天都当作手段牺牲掉了。


展开
目录

目录


作者的话  // 001

序  // 003

修订版说明  // 005

第一辑 生命的内在意义

内在生命的伟大  // 002

让生命充满内在意义  // 007

人生边上的智慧  // 011

最合宜的位置  // 017

少儿时代是我的良师  // 019

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 022

经济危机下的生命反思  // 028

诗意地栖居  // 031

戏说欲望  // 035

蓝色  // 038

哭铁生  // 040

第二辑 爱智之旅

做自己的朋友  // 044

与自己谈话的能力  // 046

认识你自己  // 048

性格就是命运  // 050

多听少说  // 052

宇宙公民  // 054

谁是真正的爱国者  // 056

做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  // 058

一无所需最像神  // 060

哲学家与钱财  // 062

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  // 064

从容面对生死  // 066

泰勒斯:一则关于哲学家的寓言  // 068

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教育的七条箴言  // 076

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  // 083

守护人性  // 087

神圣的好奇心  // 090

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  // 094

爱,这一个理由已经足够  // 099

用爱和智慧保护孩子  // 106

恢复常识和记忆  // 108

创造力的来源  // 111

书中的育儿世界  // 113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 118

第四辑 幸福的醒客

让经典成为通识  // 122

幸福的醒客  // 126

我的好书观  // 130

真文学是非职业的  // 132

文学新人: “这一个”,而不是“下一个”  // 134

写作上的从小见大  // 136

做学问与做人  // 138

痛苦与文化  // 140

文津图书奖感言  // 144

讲坛文化的兴起  // 146

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孩子和大师之间的桥梁  // 152

儿童与哲学  // 154

让百科全书走近我们的孩子  // 157

恒星的孩子  // 160

以西方科学传统为镜  // 163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 166

你爱动物有几分  // 169

第六辑 时代的反思

无趣的时代  // 174

再谈无趣的时代  // 176

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  // 178

纠错媒体  // 182

我就说葡萄是酸的  // 184

中国农民的家在哪里  // 187

人类远比禽兽残酷  // 189

网络时代的反思  // 191

纪实类刊物切忌侵权和造假  // 194

中国今天最需要的是信仰和法治  // 196

第七辑 我们都是幸存者

我们都是幸存者  // 204

震灾中的札记  // 207

爱生命比爱国更根本  // 213

保存大地震的真实历史  // 217

爱国的平常心  // 220

中国人的“比赛精神”  // 223

不谈奥运  // 226

第八辑 小杂感一束

第九辑 把心静下来

圆满的平安夜  // 258

春节,把心静下来  // 263

一曲有保留的赞歌  // 269

资源八年半:寂寞而珍贵的岁月  // 274

第十辑 心灵的桥梁

真实,为人心架一座桥梁  // 280

当生命遭遇政治  // 283

本色做人,本色作文  // 287

都市里的清泉  // 290

永不消逝的童年  // 293

小资也大器  // 296

友谊照耀心路  // 299

心的境界  // 302

一个老朋友的祝贺  // 305

书店是他的教堂  // 308

保存原生态的历史  // 310

闲情的分量  // 313

诚实和超脱  // 316

爱的五重奏  // 320

哲学与艺术的对话  // 321

不安和感激  // 324

第十一辑 宋人弦歌

序:唯美的欢娱  // 328

闹灯  // 331

问春  // 334

叹花  // 339

邀月  // 341

悲秋  // 344

伤别  // 348

相思  // 352

记梦  // 356

醉酒  // 360

咏史  // 363

抒怀  // 3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