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巴黎圣母院
0.00     定价 ¥ 32.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045213
  • 作      者:
    (法)维克多·雨果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家经典译丛:
  同样的经典,不同的品质;同样的阅读,不同的体验。一流的内容,一流的装帧,一流的典藏本。
  ★季羡林等知名教授推荐的“中国读者必读的外国文学书”
  ★雨果第一部轰动世界的浪漫主义小说
  ★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中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展开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卓越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雨果无论在小说,还是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领域都有极高建树,其文学生命长达60年之久。代表作有:诗集《颂歌和杂诗》、剧本《欧那尼》、中篇小说《穷汉克洛德》、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翻译家。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二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主要译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幽谷百合》《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漂亮朋友》《羊脂球》等;主编《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他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编选主译的《缪塞精选集》获2000年国家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正是锁住人的命运的铁链,而人同教会势力、同狭隘思想相抗争,便酿成大大小小的悲剧。这些悲剧组成的15世纪巴黎的社会画面,通过雨果的天才想象和创作,从湮没的久远年代,更加鲜明而生动地显现出来。
  《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的法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纯洁无辜的吉卜赛姑娘爱丝美拉达惨遭杀害的故事。全书以爱丝美拉达与年轻英俊的卫队长,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丑陋的敲钟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书中既讴歌了高贵的人性,又鞭挞了虚伪与卑下。小说同时歌颂了一位独眼、耳聋、腿瘸、貌丑但心地善良的圣母院敲钟人卡希摩多。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并保护处于危难中的爱丝美拉达,在她被昏庸残暴的国王处以绞刑后,他又主动拥着爱丝美拉达的尸体死去了。

展开
精彩书评
  作为一个诗人,他(指雨果)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人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
  ——高尔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卷
  一大堂
  话说距今三百四十八年零六个月十九天前,那日巴黎万钟齐鸣,响彻老城、大学城和新城三重城垣①,惊醒了全体市民。
  其实,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那天,并不是史册记载的纪念日。一清早全城钟声轰鸣,市民惊动,也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既不是庇卡底人或勃艮第②人进犯,也不是抬着圣骨盒的宗教列队仪式;既不是拉阿斯城③学生造反,也不是“我们尊称威震天下圣主国王陛下”摆驾入城;甚至不是在司法宫广场吊死男女扒手的热闹场景;更不是十五世纪常见的羽饰盛装的某国使臣莅临到任。就在两天前,还有这样一队人马,即佛兰德使团奉命前来,为缔结法国王太子④和佛兰德玛格丽特公主的婚约。为此,波旁红衣主教不胜其烦,但是他为了讨好国王,不得不满脸堆笑,迎接佛兰德市政官那帮土里土气的外国佬,还在波旁公爵府款待他们,为他们演出一场“特别精彩的寓意剧、滑稽剧和闹剧”。不料天公不作美,一场滂沱大雨,将府门挂的精美华丽的帷幔淋得一塌糊涂。
  一月六日那天,是约翰·德·特洛伊所说的“全巴黎欢腾”的双重节庆,即远古以来就有的主显节和狂人节⑤。
  这一天,照例要在河滩广场⑥燃起篝火,在布拉克小教堂那里植五月树,在司法宫演出圣迹剧。就在前一天,府尹大人已派衙役通告全城:他们身穿神气的紫红毛纺衬甲衣,胸前缀着白色大十字,到大街小巷的路口吹号并高声宣告。
  一清早,住家和店铺都关门闭户,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拥向三处指定的场所。去看篝火,赏五月树还是观圣迹剧,要随各人的兴趣而定。这里应当赞扬一句巴黎看热闹的人,他们有古人的那种见识,绝大多数都去看篝火,因为这正合时令,或者去观圣迹剧,因为是在司法宫大厅演出,那里能遮风避雨。大家仿佛串通一气,谁也不去布拉克小教堂墓地,让那棵花还不繁茂的可怜的五月树孤零零地在一月的天空下瑟瑟战栗。
  市民大多拥进通往司法宫的街道,他们知道两天前到达的佛兰德使团要前来看戏,并观看在同一大厅举行的推举丑大王的场面。
  司法宫大厅虽然号称世界之最(须知索瓦尔①那时尚未丈量过孟塔吉城堡的大厅),这一天要挤进去谈何容易。通向司法宫广场的五六条街道犹如河口,不断拥出一股股人流,从住户的窗口望过去,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人流的汹涌波涛越来越扩大,冲击着楼房的墙角,而那些墙角又像岬角,突进围成如不规则状大水池的广场。司法宫高大的哥特式②门面正中一道大台阶,上下人流交汇在一起,又在接下的台阶分成两股,从两侧斜坡倾泻到人海浪涛中。这道大台阶就是一条水道,不断向广场注入,犹如瀑布泻入湖泊中。成千上万人呼喊、嬉笑、走动,简直甚嚣尘上,沸反盈天。这种喧嚣,这种鼓噪,有时还变本加厉,有增无减。拥向大台阶的人流受阻,折回头来,乱作一团,形成了漩涡。原来是府尹衙门的一名弓箭手在推搡,或者一名警官策马冲撞,以便维持秩序。这种传统实在值得称道,是由府尹衙门传给总督府,又由总督府传给骑警队,再传给我们今天的巴黎保安队。
  面孔和善的市民,成千上万,密密麻麻,站在门口、窗口,爬上天窗、屋顶,安安静静,老老实实,注视着司法宫,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且时至今日,巴黎还有许多人,喜欢围观看热闹的人所形成的场面,只要猜想人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觉得很有意思了。
  我们一八三○年的人,假如在想象中能有机会混杂在十五世纪的这群巴黎人中间,同他们一起前呼后拥、摩肩接踵、跌跌撞撞地挤进原本十分宽敞,而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这天却显得特别窄小的司法宫大厅,所见的景象不无兴趣,也不无吸引力,周围本来全是古旧的东西,我们看起来反有全新的感觉。
  如果读者愿意,我们就力图想象,读者和我们一同跨进这座大厅,跻身于这群短衣短袄打扮的嘈杂的平民中间,会产生什么印象。
  先是耳朵一片嗡鸣,眼花缭乱。我们头顶是双合圆拱尖顶,雕花镶木,绘成天蓝色、衬着金黄色的百合花图案,脚下是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几步远有一根巨大圆柱,接着一根又一根,总共七根,沿中轴线一字排列,支撑双圆拱顶的交汇点。前面四根柱子周围摆了几个小摊,卖些闪闪发亮的玻璃和金属饰片制品。里面的三根柱子周围安有几条橡木长椅,天长日久已经磨损,被诉讼人的裤子和讼师的袍子磨得油光锃亮。沿着大厅四面高高的墙壁,在门与门之间,窗户和窗户之间,边柱和边柱之间,不见尽头地排列着自法腊蒙①以下法国历代君主的雕像。无所事事的国王耷拉着双臂,低垂着眼睛;勇武好战的国王则昂首挺胸,双手直指天空。此外,一扇扇尖拱长窗上的彩绘玻璃五光十色,宽宽的出入口所安的门扉,都精工细雕、富丽堂皇。总之,拱顶、圆柱、墙壁、长窗、镶板、宽门、雕像,所有这一切,从上到下,绘成天蓝和金黄两色,一望过去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不过,在我们看见的时候,大厅的色彩已略显暗淡,到了公元一五四九年,尽管杜·勃勒尔还沿袭传统赞美过它,而事实上它几乎完全消失,只剩下厚厚的灰尘和密密的蛛网了。
  在一月份的一天,这座长方形宽敞的大厅里,射进苍白的天光,拥进衣饰花枝招展并吵吵嚷嚷的人群,只见他们溜着墙根闲逛,绕着七根圆柱回旋,现在我们想象出这些,那么对整幅图景就有了个大致的印象,下面只需略微详细地描述其有趣的方面。
  假如拉瓦亚克没有刺杀亨利四世②,那么,司法宫档案室也就不会存放凶手的案卷,他的同谋也就不会考虑自身利害,非把此案卷宗销毁不可,而纵火犯也就不会别无良策,只好一把火将档案室烧掉,要烧掉档案室,又只好一把火将司法宫烧掉。由此可见,没有弑君一案,也就不会有一六一八年那场大火了。从而,古老的司法宫及其大厅也就会依然屹立,我也就可以对读者说:“请亲眼看看去吧!”我们双方都省事。我省得像上面那样描绘一番,读者也省得阅读这一段。——这情况证明了这样一条新的真理:重大事件必有难以估量的后果。
  首先,拉瓦亚克很可能没有同谋;其次,即便有同谋,他们也很可能同一六一八年那场大火毫无干系。其实,还有两种解释都说得通。其一,三月七日后半夜,一颗宽一尺、长约一臂的燃烧的大陨星自天而降,落到了司法宫。其二,有特奥菲尔这四行诗为证:
  一场游戏多悲惨,
  只缘案桌嘴太贪,
  司法女神镇巴黎,
  眼看宫殿火冲天。
  一六一八年司法宫大火的起因,有政治的、自然的和诗意的三种解释,不管我们的看法如何,不幸的那场大火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座法兰西最早的王宫,如今已经所剩无几,这自然要归功于那场大火,更要归功于后来历次的修复工程。这座王宫堪称卢浮宫的长兄,在美男子菲利浦王①在位时期,年岁就相当大了,有人甚至依照埃加杜斯所描述的、由罗伯尔王②兴建的宏伟楼阁,去寻找遗迹,但几乎荡然无存了。圣路易③“完婚”的那间枢密处室如今安在?他“身穿驼毛布上衣、棉毛混纺的马甲和紫檀色长外套,同若安微④一起,席地躺在毛毯上”,审理案件的花园又在何处?西格蒙德皇帝①的寝宫今在哪里?查理四世、无采邑的约翰王②的寝宫又在哪里?查理六世③颁发大赦谕的那座楼梯何处寻觅?马塞尔④当着王太子⑤的面,杀害罗伯尔·德·克莱蒙和德·香槟元帅时,所踏的那块石板地又何处寻觅?还有那条狭廊——撕毁伪教皇训谕的地方,而传谕使者身穿法袍,头戴法冠,一身可笑的打扮,从那里出发游遍巴黎全城以示谢罪——如今在何处?还有那座大厅及其镀金的装饰、天蓝色的彩绘、尖拱长窗、一尊尊雕像、一根根圆柱、布满雕刻图案的高大拱顶,如今又在何处?还有那金碧辉煌的寝宫呢?还有那守门的石狮,如同所罗门座前所有狮子那样,低垂脑袋,夹着尾巴,一副暴力服从公理的恭顺模样的石狮,究竟在哪里?还有那一扇扇精美的房门、一扇扇绚丽的彩绘玻璃窗,究竟在哪里?还有那令比科奈特也甘拜下风的镂花铁包角、杜·昂西制作的精细木器,究竟在哪里呢?……岁月和人事,如何摧残那些巧夺天工的杰作?用什么取代了那一切呢?用什么取代了整个高卢的历史、整个哥特式艺术呢?无非是设计圣热尔维教堂大门道的那个笨拙的建筑师,德·勃罗斯先生建造的低矮笨重的穹隆,用以冒充艺术。至于历史,就只有关于粗柱子的喋喋不休的回忆录,帕特律之流的摇唇鼓舌之声,至今还回荡不已。
  不过,这些都无足挂齿。——还是扯回话题,谈谈名副其实的古老司法宫那名副其实的大堂。
  ……
展开
目录
第一卷
一    大堂  /  002
二    彼埃尔·格兰古瓦  /  016
三    红衣主教大人  /  024
四    雅克·科坡诺勒老板  /  030
五    卡希魔多  /  037
六    爱丝美拉达姑娘  /  044
第二卷
一    从卡里布迪斯漩涡到希拉礁  /  048
二    河滩广场  /  050
三    “以吻还击”  /  052
四    夜晚街头追逐美女的麻烦  /  060
五    麻烦续篇  /  065
六    摔罐成亲  /  066
七    新婚之夜  /  082
第三卷
一    圣母院  /  094
二    巴黎鸟瞰  /  102
第四卷
一    善人  /  122
二    克洛德·弗罗洛  /  126
三    怪兽群牧人更怪  /  130
四    狗和主人  /  135
五    克洛德·弗罗洛续篇  /  136
六    不得民心  /  141
第五卷
一    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  /  144
二    这个要扼杀那个  /  153
第六卷
一    公正看看古代法官  /  168
二    老鼠洞  /  176
三    玉米饼的故事  /  179
四    一滴泪换一滴水  /  196
五    玉米饼故事的结局  /  204
第七卷
一    山羊泄密的危险  /  208
二    教士和哲学家原本两路人  /  220
三    钟  /  228
四    命运  /  229
五    两个黑衣人  /  242
六    户外大骂七声的效果  /  247
七    狂教士  /  251
八    临河窗户的用场  /  258
第八卷
一    银币变成枯叶  /  266
二    银币变成枯叶续篇  /  273
三    银币变成枯叶终篇  /  278
四    抛却一切希望  /  281
五    母亲  /  292
六    三颗不同的心  /  295
第九卷
一    热昏  /  312
二    驼背独眼又跛脚  /  320
三    失聪  /  323
四    陶土瓶和水晶瓶  /  326
五    红门钥匙  /  334
六    红门钥匙续篇  /  337
第十卷
一    格兰古瓦连生妙计  /  342
二    你去当乞丐吧  /  351
三    快乐万岁  /  353
四    坏事的朋友  /  361
五    法王路易的祈祷室  /  376
六    火焰剑闲逛  /  401
七    夏多佩驰援  /  402
第十一卷
一    小鞋  /  406
二    白衣美人  /  434
三    浮比斯成亲  /  440
四    卡希魔多成亲  /  440
题解  /  44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