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金融改革发展
0.00     定价 ¥ 7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4473163
  • 作      者:
    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青年报社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融改革发展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上海金融改革发展的历程,对上海乃至全国的金融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上海市政协文史委联合市金融工作党委、上海青年报社,共同开展“金融改革发展”口述史料的征编工作。
  《口述上海:金融改革发展》的口述者都是上海金融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他们用纯朴的讲述,将亲历上海金融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重要决策过程以及一些重要细节娓娓道来,充满了对上海金融改革发展的一往情深。
展开
精彩书摘
  《口述上海:金融改革发展》:
  1978年,国内曾掀起一波“洋跃进”,当时我国石化行业的设备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差距较大,绝大部分仍处在国外60、70年代的水平,于是80年代初,我国两次大规模地引进成套乙烯装置四套,其中三套装置及其配套装置建于大庆、齐鲁、扬子。由于后续建设资金不够,最后一套剩下还堆放在南京扬子江石化公司场地上“晒太阳”,不但没有发挥作用,还要每年花费数百万元的维护费。这套设备如果落地地方,显然会带动经济,增加就业率,于是引得多方垂涎,全国各地一共有10个省市向中央打报告,希望把最后一套设备落户在自己的省份,于是被称为“四小姐”。
  “四小姐”是否要上马,中央的理论界和经济界有很多怀疑、质疑的声音。80年代初,中央已经在考虑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问题。有人询问提炼原油后搞石油化工经济效益到底如何?究竟合算不合算?有经济学家就提出当时国产原油按照计划价格100元/吨,而国际市场上是30美元一桶,7桶即一吨,原油国际价格是210美元/吨,210美元按照当时的贸易汇率2.8:1计算,每吨原油国际价格是五六百元人民币,国内计划价格原油是100块钱/吨,那么把原油出口就能赚很多钱了,何必再加工?有人说加工原油,提炼是为了满足国内消费需要,专家就说卖了石油,赚的这些钱再从国外把这些东西买回来,也绰绰有余。比如化纤里面最畅销的化纤产品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按照当初的国内市场价格是7000元/吨,但是从国外买进来的价格是1700美元一吨,汇率是2.8:1,这样算下来的话是4200元一吨,就是说聚酯纤维国内的价格是7000元,而进口只需要4200块钱,我还不如从国外买呢。用原油出口换回来聚酯纤维,绰绰有余,为什么要国内的这些石油加工企业进行加工?
  还有人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效益发问,石化企业现在赚钱很多,但到底是怎么赚的?如果将来全部不用计划内原油,而是用进口原油,且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话,这个企业还能不能活?这时候就是在问改革开放后变成市场经济,企业是否能存活了?
  这些针对石化企业的质疑很尖锐,而且石化企业当时有诸多计划待上马,但中央需要先找到答案。
  1982年,上海建行受总行委托,牵头组织对石化企业投资效益情况进行调查。当时辽宁、天津、北京、上海四地建行均参与此项工作,不过上海建行是牵头行。我们针对这个任务做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调查完后我们于1983年1月18日写了《从四个石油化工企业看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当时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有几个重要的计划,各家企业在用进口价格测算过投入和产出后,结果是大部分企业是亏的,或者稍微有一点赚钱,如上海石化总厂的投资报酬率是4%。
  为争娶“四小姐”,上海市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专门成立了一个30万吨乙烯领导小组,1982年2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了一个30万吨乙烯工程论证会。时任市长汪道涵主持会议,时任市委书记陈国栋讲了话,汪道涵表示搞建设不要靠长官意志,要继续调查论证,如果用进口原油这个项目究竟能不能干,效益如何?上海要争取这个项目得有本钱有根据。当时上海已经知道上层已经在考虑效益问题,所以要求上海市干部、计委在论证这些问题的时候考虑进口原油、自筹资金等问题。
  调查结果是,上海当时已经有上海石化总厂,如果30万吨乙烯建设项目落户上海,可以把原来的二期投资报酬率比率从4.64%提高到63.46%,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并使投资税率达到16%。因此我们表示支持30万吨乙烯落户上海。于是上报“上海石化总厂规划中的三期工程(30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
展开
目录
世纪之交的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
上海银监局的成立和上海外资银行的法人化
重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以史为镜映照古今
上海保险业始终走在全国最前端
“四小姐”出阁 中国首次向海外融资
新中国第一股“小飞乐”
第一家综合性银行的诞生
爱建金融全国首家民营非银行金融机构
诚信服务是发展之本
农行上海市分行改革的探索
创新:海通证券公司成长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我与外汇市场的半世缘
刨十个全国第一黄浦营业部成万国缩影
上交所的铺路石
建行开创公积金住房金融让百姓拥有自己的家
风雨同行难忘的金融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金融法制建设
股权分置改革与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经历回顾
期货市场上的第一批红马甲
回顾上海银行筹建经历
上海金属交易所的成立和发展
上海粮油期货市场建立的前后
期市从业经历回顾
上海首家中外合资银行的追忆
第一家全国性证券公司落户上海
东方证券从业经历回顾
创建券商研究服务分享佣金的卖方模式始末
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风云录
中国第一家基金公司成立前后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与发展
全国首家农商行三个月诞生
中金所历经四年风雨终见“彩虹”
开创中国货币经纪业先河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的创建与发展
中国场外清算市场的“铺路人”
亲历上海股交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目标的提出与建设
上海保险市场的早期对外开放
尊重市场尊重法治对标国际
附录 稳健经营二十载创新引领筑佳绩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