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性建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的谱系性研究
0.00     定价 ¥ 5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6175484
  • 作      者:
    姚明今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姚明今,1971年生,新疆石河子人,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现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目前主要从事与文学批评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相关的研究丁作,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数篇为《新华文摘》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期刊转引。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性建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的谱系性研究》梳理了法兰克福学派之于现代学术的意义与价值。虽然从组织上来讲,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无疑是这个学派的主要支柱,但《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性建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的谱系性研究》的研究却从本雅明开始,本雅明理论中的神秘主义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中和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中理想与浪漫的色彩,这一点也使法兰克福学派与现代流行的历史性反思相互融合。从这种融合中衍生出的启蒙及大众化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会主导现代社会各种研究的基本发展路径,抑或仅仅是以现代各种问题的前视域而存在。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性建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的谱系性研究》:
  虽然现代性反思的虚无主义已深深浸入一切的思想活动之中,不论我们是把自己和外界当作幻象还是当作实在,总有东西被开启着,也总有东西消失着,而这种开启和消失又迫使我们进入“思”的境遇中,反思这一切存在和消失的意义。这就像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所经历的无数次的“古今之争”一样,向后人昭示着衰败和再生的轮回。也因此在一种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揭示着人的存在的可能性和历史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从文化生产切入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原因所在。这个本雅明提出的概念,以一种索隐的方式成为其思想迷宫外示人以方向的路标,之所以如此,可能要归于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序言》中已显露出雄心壮志:在一个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时代,许多过时的文化艺术观念被扫除了,但是这也预言般地为将来的社会设想出一套文化的观念提出了要求。作为一个深刻影响着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发展方向的人,本雅明的思想为解决传统和现代的争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一种新的阐释范式。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走出了一条新的文化思考的路径,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诸人或者从其得出的结论出发,或者沿着这条阐释路径所要回答的问题而建构起自己的学说。将本雅明与文化生产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正是试图从其思人现代性的路径,来把握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从本雅明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虽然他在《浪漫主义批评》中已开始了对文化生产的阐述,但本雅明于1934年所写的《作者作为生产者》一文还是被公认为这个概念的滥觞之地。正像一切天才性的发现一样,他构建的这个话语范式,迅速地为他的志同道合者们所抓住,由此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评的体系。一般的研究认为这个概念的出现是他基于马克思主义体系对文化进行创造性阐释的结果,但当我们不局限于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联系,而将文化生产置于本雅明自己的思想框架以及现代性反思的语境中时,便会发现文化生产的出现,对其整个理论体系来讲,更具有提纲挈领的指示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文化生产不仅表现为一种解构意义上的更新,而且还揭示了在历史断裂之下那浮现于历史中的真理性内涵。也正因如此,文化生产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只是表现为对文化这一活动的思人,同时也表现为对文化自身的解蔽,一切曾经被置入文化场域的言说,都在这种解蔽中,重建着其与历史的关系。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作为现代文化研究语境的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之于中国现代文化的意义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之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意义
第三节 批判与拯救的辩证法

第二章 文化生产理论与现代性批判的实践
第一节 语言真理历史
第二节 技术与文化生产
第三节 文化生产与现代性
小结 文化生产与现代性的反思

第三章 文化工业与启蒙辩证法
第一节 启蒙辩证法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文化工业批判的历史语境
第三节 同一性与文化工业
小结 同一性哲学与文化工业的再生产

第四章 大众文化祛魅与返魅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
第二节 大众文化与公共领域的构建
第三节 大众文化与文化的光晕
小结 大众文化的开新和复古

第五章 现代文化的批判与救赎
第一节 批判与救赎的辩证法
第二节 审美乌托邦
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救赎理论
小结现代性反思中的救赎意象

第六章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与启蒙的反思
第一节 启蒙与形而上学反思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化纬度的重建
第三节 启蒙与苦难
小结 启蒙与现代性的出口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未来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