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学全集
0.00     定价 ¥ 2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5523881
  • 作      者:
    范勇毅注译
  • 出 版 社 :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学” 
  《大学》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内容,建立了儒家学说的基本框架,也对执政者提出严格要求。它依据孔子“仁”的思想,以“德治”为指导,阐明了“修己以安人”的内圣外王之道。 
  普通人实现理想人格的必读经典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是每个人立身处世、进德修业的纲领和指南,它要求人人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在完善自我修养的基础上,实现远大抱负,达到至善境界。《大学》不仅能够增进每个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能净化心灵,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必读经典。 

展开
作者简介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号生于湖南临澧县。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即进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调入广东旅游出版社。编辑策划有季羡林、周一良等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30余种,余秋雨著作全集22种《秋雨合集》。策划出版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禅机》。另有于丹教授畅销书《于丹重温*美古诗词》发行152余万册。现为自由出版策划人、北京唐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成书于春秋时期,朱熹认为首章“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大学全集》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大学全集》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大学全集》: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④,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⑤,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①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代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学问。②明明德:前一个“明”字作使动词用,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即光明正大的德行。③亲民:程颐说“亲”当作“新”,即革新、自新。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④知止:知道目标所在。⑤本末:本是根,末是梢,即根本与枝末;引申为始末、主次。这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历代论引】
  朱熹说: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关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谓“明德”,是指人天生具有的“良知”,它原本可以通晓万理、应对万事,只是由于受到气质禀赋的局限,人欲的扰乱与蒙蔽,有时会昏昧不明;虽然如此,人的“良知”一直潜行不息,绝不泯灭,所以学问之道,即使“良知”彰明,恢复其最初面目,这就是“明明德”。又说:既要能够自我弘扬高尚的德行,又应当予以推广影响德化他人,使得人人都有良好的修养,以剔除先前所浸染的污迹,以求自新。又说:止,就是所应当停止的地方,即至善之所在。知止,则志有定向。静,指心不妄动。安,即处之而安。虑,是处事精详。得,即得其所止。又说:明德为本,亲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王阳明说:“德,即一体之仁,即使是小人之心也一定拥有的。它是根植于天命的秉性而自然灵昭不能掩蔽其光芒的,因此称作‘明德’。……之所以称为‘大人之学’,也只是指去除其私欲的掩盖,使自己能够明彻了解自己的美好的‘天性’,从而恢复天地万物一体之自然天性。……天命之性,纯粹然而最为美好完善,‘灵昭不昧’者,这是其‘至善’的体现,是明德的本体,就是所谓的良知。”
  孔颖达说:“彰显推广自己光明的品德。”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
  ①齐其家: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③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④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一说是摒除物欲。
  【译文】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

展开
目录

经篇
第一章 经述

传篇
第二章 明明德
第三章 新民
第四章 止于至善
第五章 知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诚意
第八章 正心修身
第九章 修身齐家
第十章 齐家治国
第十一章 治国平天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