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旨归:学习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3560743
  • 作      者:
    杨英杰著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经济总量,共同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从历史来看,中国曾较长时期处于大国的位置。近代以来,中国衰落了,衰落的根由有很多,比如科技的徘徊不前、战争及自然灾害频繁、统治的僵化保守、吏治的严重腐败,等等。但归根结底,是制度的内卷化造成了在科技引领下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适应。
  “内卷化”(involution)一词,是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首创。他用这一概念描述一类文化模式,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它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身转变到新的形态,而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化。后来这一概念被一些学者应用于描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特别是农业部门的发展状态。“农业内卷化”是指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增长的劳动力不断进入农业生产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化、系统内部精细化和复杂化。黄宗智把这一概念应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单位劳动的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他称之为“过密化”。他提出,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与糊口农业共存,商品化并未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反而加固了糊口农业中单位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的“过密化”程度。美国学者杜赞奇把“内卷化”用来描述政治过程和问题。他提出了“国家政权的内卷化”这一概念。国家政权内卷化是指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旧有或新增机构的效益,而是靠复制或扩大旧有的国家或社会体系来扩大其行政职能。
  我们同样可以把“内卷化”应用于一国制度的变迁过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决定了一国的发展现状,是造成不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差别的最终原因。制度的内卷化,是指在制度演化变迁的过程中,不是通过制度创新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大化,而是通过强化固有的体制机制,在制度存量上细节中打磨,试图降低交易摩擦,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度内卷花的最终结果是国家发展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得到强化,对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边际效益迅速递减,直至再也无法改进,而这往往预示着社会动荡的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就曾经上演了这一幕悲剧,清末的宪政革命即是。
展开
精彩书摘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旨归:学习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
  二、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传承中的“为政”
  (一)为政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赶考”。对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战略战术,习近平同志有着系统的把握、深入的思考。从统筹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的战略思维,到“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的底线思维,从“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的战略定力,到“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的改革魄力,有认识论的辨析,也有方法论的思考,更有源于实践的总结,为深化改革、完善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引用的古典诗文名句,谈安危、论治乱、道时机、讲大局、明根本、抓重点,充满了对执政之要的辩证认识,体现着对治理大国的深切认识。
  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引用“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做事。他一向倡导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它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推行八项规定,抓好作风建设,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因而能上行下效,清风劲吹。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清廉,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先秦时期为政以廉的箴言,要求领导干部有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多读书,修政德》等文中引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以德修身、为政以德的重要性。我们党善于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立足现实对古代德治思想进行当代阐释,正可以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政以德,一是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的拥护;二是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百姓。“为政之道,务于多闻”,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强调的就是一种底线思维方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习近平同志多次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在风险社会治理中增强预见性,保持底线思维,才能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临难有静气,遇事有定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强调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重要性。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前行的每一步,都面临着险象环生,都遭遇着暗流涌动,也必然会遇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能在问题才现苗头时就解决问题,在机会刚现峥嵘时就抓住机会,就会“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贻误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进改革的最佳时机,不仅会造成恶劣影响,更会付出更多时间成本。因此,执政用权、推进改革,就应该洞幽烛微、明察秋毫,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了然于胸,早做应对,才能避免将问题和矛盾由小拖大、由大拖炸。这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背景
一、中国和平崛起引发的国际“不适应”
(一)和平发展:颠覆传统大国崛起的全新之路
(二)中国和平发展引发的国际不适应症
二、经济大转轨社会大转型的国内发展诉求
(一)经济大转轨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社会大转型时期面对的严峻考验

第二章 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传承
一、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传承中的“立信”
(一)立德
(二)修身
(三)信念
(四)天下
二、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传承中的“为政”
(一)为政
(二)廉政
(三)敬民
三、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传承中的“力行”
(一)劝学
(二)笃行
(三)法治
(四)创新
四、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传承中的“启新”

第三章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基础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制度保障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本体
(三)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成熟定型的集中体现
(五)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大国治理战略的制度基础和保障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四章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保障
第五章 不管党不抓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关键
第六章 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力量
第七章 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广泛力量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氛围
第八章 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引擎
第九章 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方位
第十章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目标

附录
制度文章变国风万古关河气象雄
——学习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