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美丽的蓝白色光芒:居里夫人的故事
0.00     定价 ¥ 18.5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9559216
  • 作      者:
    韩玉荣著
  • 出 版 社 :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走近著名诺贝奖得主,了解非同一般的童年,追寻成长的脚印,汲取成功的经验。


展开
作者简介

    主编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副主编李朝全,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作者韩玉荣,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对传主有研究,擅长纪实文学写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生动描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得主居里夫人的人生历程,讲述她拼搏进取的故事。从中可以感受她挚爱科学、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感受这位伟大人物的人格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玛尼雅

波兰民族是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波兰的历史是一部不停地被征服、被奴役的历史。波兰这片中欧大地,总是被邻近几个大国及其贪婪的君主所凯觎,总是沦为这些贪婪的统治者的砧上肉。十八世纪末期,沙俄、德国、奥匈帝国的独裁者们又决心瓜分波兰,可怜的波兰从此便不再是个完整的国家了。经过三次肮脏的分割,灾难深重的波兰被人为地分割为三个部分,即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兰,德意志蹂躏下的波兰和沙俄铁蹄下的波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31年,沙俄统治下的波兰人民揭竿而起,用铲子、长柄镰刀、棍棒与沙皇用来福枪武装起来的走狗进行了殊死搏斗。但不幸,这次起义失败了。沙皇及其走狗便对波兰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波兰人民陷进了更深重的灾难之中。许多人被砍了头,许多人被塞进囚车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做苦力。一大批的沙俄警察来了,一大批的官吏也来了,他们分散在乡间,严密地监视着波兰人民。而最为卑鄙的是,一大批俄国教师也来了,并且规定所有学校都不得再教授波兰文,学校只能教俄语,只能用俄文课本。很显然,沙皇这一险恶用心是要在波兰实行奴化教育,让波兰人忘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可怜的波兰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就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不过,这时的居里夫人不叫做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因为她嫁给伟大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以后才得名的。她甚至也不叫做玛丽(她长大后用的名字),而是被亲昵地叫做玛尼雅。

华沙的诺勃里普基街上有一所看起来挺安静的学校。石砌的三角墙,紧闭的大门,以及里面低矮的二层楼校舍,都使得这座建筑物看起来活像一座废弃的古庙,而不像一所学校。但门外石墙上却明白地用俄文镌刻着这样四个字:男子中学,表明这里确实是一所学校。玛尼雅的父亲,物理教授兼副监督瓦拉第斯拉夫·斯克罗德夫斯基就在这所学校任教,并且把家也安在学校内。

同别的学校一样,控制着这所学校的是个俄国人。这人名叫伊凡诺夫,他不但自己毫无知识,那一颗狠毒的心更是令人厌恶。他不但经常申斥那些违背自己良心教授俄文的教师,还经常像个间谍似地翻查学生的作业本,寻找偶尔流露出来的“波兰语法”,并且对这些用“波兰语法”的学生加以惩罚。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刚来时,伊凡诺夫对他还是比较客气的,但自从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顶撞过他以后,伊凡诺夫就开始冷淡并渐渐排挤这位博学的物理学教授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这位沙皇走狗又发现了一位学生作文中有“波兰语法”,便找斯克罗德夫斯基副监督商量惩罚这个学生的办法,但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的反应却相当冷淡:

“伊凡诺夫先生,如果那孩子用错了语法,那实在不过是一个小错误罢了,如何能据此看出他的反抗情绪呢?就拿您来说吧,您偶尔也会用错俄文的,而且说不定还是常犯的呢。如果这个学生要受到惩罚,那么先生您呢?”

自然,从这以后,伊凡诺夫就恨上斯克罗德夫斯基先生了,并且不断地给他制造麻烦,甚至连他的工资也被削减了。

玛尼雅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可真不能用“幸福”来形容她的童年。相反地,成人们的谈话总是那么枯燥乏味,什么伊凡诺夫啦,什么警察、沙皇啦,什么流放、西伯利亚啦……所有这些,都令玛尼雅本能地感到害怕,她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来她家的大人都生活在某种重压之下,好像有人拿着鞭子在驱赶着他们似的。

幸运的是,玛尼雅不但有一个博学的父亲,还有一位优雅的多才多艺的母亲。斯克罗德夫斯基夫人不但长得优雅大方,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曾经当过一家女子中学的校长呢。她还能弹一手娴熟的钢琴,并能用一种轻柔曼妙的嗓音咏唱各种小调民谣,俨然就是个音乐家。遗憾的是,为了跟着丈夫在诺勃里普基街中学住,她只得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在家里专心教育子女。

玛尼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约瑟夫和三个姐姐,大姐卓西娅、二姐布兰妮雅和三姐赫拉。在那样的时代里,她们是很难得与别家孩子一起玩的,因为到处都是沙皇的间谍走狗,说不定什么时候被告了密,麻烦可就来了。他们对孩子们自然是无可奈何,但他们会问:大人呢?大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是不是对沙皇不满?所以,在华沙,玛尼雅是不怎么与别家的孩子玩的。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她们就只能自己在家玩了。

好在叔父送给他们一箱子积木,冬天里他们把这些色彩众多、形状不一的木块随意堆积起来,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就出现在他们眼前了,这是很有趣的。玛尼雅比哥哥姐姐更喜欢这些积木,因为哥哥姐姐们还有书要念和别的事要做,而玛尼雅却只能和这些积木作伴了。所以,玛尼雅更熟悉这些各种形状的木块,造出的桥梁、宫殿、教堂也比哥哥姐姐们的好看。

有时候,孩子们还把这些积木当作武器玩打仗的游戏。他们先用一部分积木摆成城堡、塔楼、桥梁,再用剩下的大小木块作为炮弹、子弹,趴在床上向“敌人”的碉堡发起猛烈进攻。这时候,约瑟夫,这里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指挥官,并且很威严地向几个妹妹发布命令:

“赫拉,瞄准那座塔楼!”

“玛尼雅,别冲到中间去,小心被打着了。”

玛尼雅此时总是兴高采烈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为哥哥姐姐们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弹药”,好让哥哥姐姐们把“战斗”继续下去,一直到那些塔楼、桥梁、城堡轰然倒地,又重新变成一堆花花绿绿的木头为止。

在这样的游戏中,玛尼雅经常只能作为二姐的“副官”参加(大姐卓西娅一般是不会参加这种游戏的),谈不上是否“胜利”。不过,在玩别的游戏时,玛尼雅可是经常得胜的。

玛尼雅的二姐布兰妮雅进小学读书了。可是她很快就发现要学会那些字母和词汇是一件很令人厌烦的事。为了增加学习的兴趣,她想出一个主意,并认为这个主意一定会让她把单词记得更牢的。

一天,放学以后,布兰妮雅很神秘地把玛尼雅叫到屋外面,对她说: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绝对有趣的,我敢保证你会喜欢的。不过,你必须瞒过所有的人,连爸爸妈妈也不能告诉。你答应吗?”

“好的,我答应你。”

一听是有趣的游戏,玛尼雅爽快地答应了姐姐的条件。于是,布兰妮雅就成了玛尼雅的老师,教玛尼雅认字。她们用硬纸壳剪成字母的形状,然后排成各种各样的次序,组成不同意义的词汇。布兰妮雅告诉她怎样读这些字,这些字的含义是什么。很快地,玛尼雅就将“老师”所有的“家当”都学来了。她认的字不但与布兰妮雅差不多,记得也比布兰妮雅牢。没过多久,玛尼雅就能阅读简单的课文了。

有一天早晨,斯克罗德夫斯基夫人想检查一下布兰妮雅的学习情况,拿了一本书让她朗读。布兰妮雅拿过来读了,字她倒是认得,可连成句就不太熟练了,不免就有些结结巴巴。在一旁玩耍的玛尼雅听得有些不耐烦,走过来扫视了一下课文,一把拿了过来,用流利的语调朗诵起来。

不过,玛尼雅的父母,斯克罗德夫斯基夫妇是很慎重的教育家,他们担心孩子的早熟会对以后的成长不利,所以并不鼓励玛尼雅过早成为“天才”式孩童,尽管玛尼雅确实比较聪明,他们却总是鼓励玛尼雅多做游戏,多到室外玩耍。所以,在玛尼雅的孩提时代,她并没有显露多少天才的迹象。


展开
目录

玛尼雅

悲哀年月

“秘密学校”

“椅子塔”的故事

小爱国者

优秀毕业生

“库里格”

求职

大学梦

两种学生

告别乡间

到巴黎去

上大学

求学巴黎

第二学位

结识居里

成为居里夫人

寻找新元素

伟大的发现

生平简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