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丛书”共3册:《探索的足迹》《创新的力量》《思想的锋芒》,本丛书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工程机械、信息技术乃至人文艺术各个方面,选材广泛全面。所描写的对象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一系列对人类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创新者们,从孔子到梁思成,从阿基米德到爱因斯坦……以人类文明历史中涌现出的一批预言者、思想者、探索者、发现者、开拓者、创造者为中心,从各个人物的人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场景或重要时刻切入,以叙事性的风格展开,讲述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丛书着重介绍他们怎样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以及怎样提出与众不同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最终获得成功。丛书运用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和趣味性的表达方式,向青少年展现了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创新思维成果。
“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丛书”共3册:《探索的足迹》《创新的力量》《思想的锋芒》,本丛书选材广泛,所描写的对象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一系列对人类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创新者。从他们的人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场景或重要时刻切入,以叙事性的风格展开,讲述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丛书着重介绍他们怎样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以及怎样提出与众不同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最终获得成功。丛书运用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和趣味性的表达方式,向青少年展现了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创新思维成果。
1992年4月6日清晨,一颗不平凡的大脑,在大洋彼岸永远地停止了思考。人类失去了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阿西莫夫。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这样写道,“我担心我们身旁再也没有阿西莫夫激励年轻人奋发学习和投身科学了。”
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糖果店里读到以科学启蒙和预测未来为目标的新杂志——《惊奇故事》等流行读物,进而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阿西莫夫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坎贝尔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日暮》并一举成名。此后,他又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
阿西莫夫在 20 世纪 50 年代写就了《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故事发生在银河帝国统治银河一万多年后,杰出的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开创的“心理史学”预言出银河帝国即将由盛转衰乃至灭亡,于是他设计出“谢顿计划”,通过“基地”来保存住人类知识的种子,缩短从“第一帝国”到“第二帝国”间的过渡期,以减少人类所遭受的痛苦。在建立起作为知识种子的“基地”的同时,他又暗中建立起“第二基地”,通过精神力量,暗中维护“谢顿计划”的顺利进行。《基地》系列获得 1966 年雨果奖,有诸多科学家均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对阿西莫夫的敬意。
除了数量众多、影响深远的科幻作品外,阿西莫夫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图书和文章。
阿西莫夫的科幻作品不仅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科学界远未研制成机器人之时,阿西莫夫就在他的机器人系列小说中,富有远见地预言了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以及机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在人遭受伤害时袖手旁观;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第三,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保护行为与上述两定律
相抵触。这三条定律明确规定了人与机器人的主从关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几十年来已成为公认的研制和使用机器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们被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中。
在阿西莫夫的诸多作品中,发表在报刊上的科学随笔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风格独特、饶有趣味的作品大多从当代社会现象着眼,诠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件,背后呈现的则是广阔的人文视野。他不只是在普及科学,而且还努力让读者去思考科学、理解科学乃至欣赏科学,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启迪人们扩大视野,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向未知的领域延伸、拓展。
创新启示:
著作超身的阿西莫夫对科学有着精深的理解,对科学的本质有着深邃的洞察力。他不仅通晓现代科学的许多前沿课题,而且也非常熟悉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因而他的科普和科幻作品思想深刻,讲究逻辑推理,而且极富通俗性。他也善于描绘出广阔的知识图景:不仅使读者看到一棵棵科学的“树”,而且还看到了整片整片的科学“森林”。
《探索的足迹》
探索者/1
亚里士多德 最博学的人/ 2
伽利略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世界/ 6
牛顿 探寻万物只需/10
莱布尼茨 罕见的科学通才/14
史蒂文森 思索“恶之花”/18
弗洛伊德 人类内心隐秘的探险者/22
齐奥尔科夫斯基 点燃“天火”/26
居里夫人 开启原子时代大门/30
卢瑟福 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34
霍奇金 探索分子结构的“晶体魔术师”/38
费曼 “科学顽童”的探索/42
霍金 探寻主宰宇宙的基本规律/46
发现者/51
毕达哥拉斯 开创认识自然新路/ 52
阿基米德 古代躯体中的现代头脑/ 56
哥伦布 发现新世界/ 60
哥白尼 拉开现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64
列文虎克 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 68
林奈 编排大自然的秩序/ 72
洛厄尔 沉迷于火星的富翁/76
兰德斯泰纳 血液语言的破解者/80
魏格纳 超前的思想 迟到的荣誉/84
弗莱明 偶然创造奇迹/88
哈勃 “星云世界的水手”/92
麦克林托克 孤独的先行者/96
古道尔 力促人与自然的和谐/100
《创新的力量》
开拓者
莎士比亚 描摹人生舞台
赫顿 为古老的地球“作证”
拉瓦锡 死在断头台上的“近代化学之父”
贝多芬 用苦难铸成欢乐
霍桑 象征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爱伦·坡 生错了时代的天才作家
柯南·道尔 塑造“刑侦科学的先驱”
薛定谔 量子王国的“立法者”
鲍林 洞察化学键之秋毫
钱学森 抵得上5个师兵力的战略科学家
爱德华兹 试管婴儿之父
纳什 普林斯顿的“幽灵”
威尔逊 以一本书创立一个学科
创造者
达·芬奇 书写科学与艺术的传奇
瓦特 工业革命的助推者
诺贝尔 向大自然索取动力
贝尔 让“铁疙瘩”开口说话
爱迪生 从报务员到“发明大王”
福特 从“机器迷”到“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 造一架机器把人类带上天
马可尼 用无线电打开即时交流的大门
迪士尼 娱乐帝国的缔造者
汤斯 “意外的收获”引领诺贝尔奖之路
乔布斯 “苹果”改变世界
盖茨 打造软件帝国
《思想的锋芒》
预言者 / 1
玛丽·雪莱 噩梦激发的灵感 / 2
凡尔纳 伟大的“科学预言家”/ 6
贝拉米 展望“理想社会”/ 10
威尔斯 “我警告过你们”/ 14
根斯巴克 描绘科学发展的预言式愿景 / 18
赫胥黎 敲响“极乐”警钟 / 22
恰佩克 最先塑造机器人的人 / 26
戈达德 樱桃树上的梦想 / 30
西拉德 原子时代最具远见的先驱者 / 34
卡森 吹响环保运动的第一声号角 / 38
克拉克 在太空中“失去”十亿美元 / 42
阿西莫夫 幻想引领未来 / 46
萨根 “核冬天”假说警示世人 / 50
思想者 / 55
泰勒斯 哲学的开山鼻祖 / 56
苏格拉底 特立独行的哲学家 / 60
伏尔泰 “到处是我的精神”/ 64
卢梭 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之父”/ 68
斯密 揭秘“看不见的手”/ 72
达尔文 追问万物起源 / 76
马克思 思想改变世界 / 80
海森伯 把物理学带入新世界 / 84
哥德尔 革了数理逻辑的命 / 88
马斯洛 展现“自我实现”之光 / 92
德鲁克 引领时代的管理思想家 / 96
爱因斯坦 人类智慧的代表 / 100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