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唐诗画谱》最初刊行于明代,由徽州人黄凤池辑录出版。
黄凤池为明代藏书家、刊刻家。他选取五言唐诗、六言唐诗、七言唐诗各数十首,邀集当时的多位知名书家,如董其昌、陈继儒等,对诗句进行题写;又邀请当时的知名画家蔡冲寰、唐世贞等,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形成一诗一画的格局;再由当时的名刻工刘次泉、汪士珩等以木刻方式将书法和画幅制作成雕版加以印刷,由此形成《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合称《唐诗画谱》。
《唐诗画谱》是诗、书、画、刻“四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不仅以“诗中有画”为准绳,遴选出一批唐诗精品,供吟咏品鉴,更体现了明时的书法、绘画审美意趣,同时也是明万历、天启年间徽派版画艺术达到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品,构图饱满,用笔甚有法度,雕镂精工,刻线稳健圆润。
《唐诗画谱》出版后受到读者的一致赞誉,历经多次翻刻,传布广泛,日本就有至少三种翻刻版本,对日本文人画的兴起产生了有力的刺激作用。
本书以《唐诗画谱》为基础,对原书中的画稿进行了染色处理,使其较之原始的黑白版画,更生动、鲜明,同时不失古意,富于美感。
本书计有五言唐诗50首、六言唐诗39首、七言唐诗50首。左手页置诗句书法,右手页置画面。左手页诗句书法旁,附相应的简体诗题、诗句,下方置“诗意解读”“诗人简介”“书家简介”三个栏目。右手页画面下方,置“画外音”栏目。
设置这些辅文,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画谱的诗、书、画、刻之美。
黄凤池在辑录《唐诗画谱》时,对诗篇的处理有一些欠缺,如诗题误、诗句误、作者误等。本书以欣赏为着眼点,重在呈现诗、书、画、刻“四美”之结合,故此,为免烦琐,仅在必要时对相关问题作简要说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