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抗倭英雄:戚继光传
0.00     定价 ¥ 3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38867
  • 作      者:
    冯国权, 胡长秀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 基于史实,介绍戚继光的成长历程。

◆军事院校作者从军事角度专业介绍那段南平倭寇、北御蒙古的历史!

◆国防大学相关团队精心指导。

◆图文并茂,博物馆、纪念馆等珍贵图片收藏其中。
展开
作者简介
冯国权,男,教授,大校,1986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国防大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个人责编的图书有1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1年《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2部获解放军图书奖(2002年《体验崇高》荣获第四届解放军图书奖;2004年《政治工作总论》荣获第五届解放军图书奖),1部获解放军图书奖提名奖(2007《领导哲学概论》荣获了第六届解放军图书奖提名奖)。2015年,《历史的告诫》被中宣部办公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评为“百种经典抗战图书”。撰写《中国共产党与跨世纪民主政治建设》和《二十一世纪军队建设思想研究》等2部专著。近些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后,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国防大学学报》和《解放军理论学习》等报刊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并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和红旗出版社等出版社主编了16部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对戚继光的军事成就作了全新意义的阐释,并揭示了戚继光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倭英雄、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所诞生的不凡经历。本书立足史实,参考大量相关著作,其中包括戚继光所著兵书,力求以通俗的笔法,图文并茂的方式叙述英雄戚继光传奇的一生,相信可以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展开
精彩书评
①闻戚继光之备倭于南方也,沿海筑墙,间设烟台,自淮东至于广西,无不如是,而守备甚固,倭寇以此不敢下陆云。②北虏寇边,蓟镇总兵官戚继光,令中军将倪善领畿县军三万以赴之,盖以主将威信之素著,故军畏其令,而不敢扰民也。 ——赵宪 ①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②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张廷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壮士断腕保岑港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汉奸头目王直表示接受招抚,来到岑港
(今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岑港镇)。王直一直都是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大害,胡 宗宪和王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起初,胡宗宪采取强硬手段,把王直 的妻儿老小全部关进监狱,企图以此逼迫王直投降。但王直久经沙场,也是个 硬骨头,而且自恃人多马壮、声势浩大,对此竟不予理睬。无奈之下,胡宗宪 只好改变策略,又把王直的家人从监狱里放出来,予以优待,并许诺种种好 处,劝诱他投降。
但是,王直虽然表面上表示接受招抚,但私底下仍心存疑虑。他一面带甲 陈兵,纠结部众伺机而动,一面提出条件,要求和胡宗宪谈判。谈判拖了很久 一直没有结果。胡宗宪冷眼旁观,知晓王直要求谈判一方面是迫于压力,另一 方面是想借机捞取好处,并非心存诚意。于是,他也一面派遣指挥夏正等面见 王直,对他陈明利害,劝他及早投诚,另一面则暗地里调兵遣将,四下埋伏, 布下天罗地网。
胡宗宪的两手斗争准备,迫使王直终不得不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十二月十四日正式投降。但是,在如何处置王直的问题上,巡按御史王本固却
有不同意见。胡宗宪主张赦免,王本固主张严办。后胡宗宪因为被人指证收受王直重贿,无法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于是,已接受招抚的王直在嘉靖三十八 年(1560年)十二月初被斩于杭州。
王直被杀后,其义子王滶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掉人质,纠集党羽毛海峰 等3000人造反,声称要为王直报仇。他们奴役抢来的百姓,在岑港列栅栏,筑 堡垒,并四处劫掠粮草,以便持久盘踞,气焰十分嚣张。
朝廷令胡宗宪悉剿余党,于是胡宗宪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岑港之役。 岑港在舟山岛的西面,附近星罗棋布着数不清的岛屿和港湾,地形非常复
杂。倭寇为防官军进攻,把通往岑港的要道一概堵塞,只留下一条险隘难行的 小路以便出入。他们倚仗地势险峻,气势汹汹,异常猖獗,丝毫不把明军放在 眼里。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春,岑港之战开始。胡宗宪决定水陆联合作战, 数路进剿,一举消灭盘踞岑港之敌。他兵分五路:命令把总任锦、指挥甘述宗 等进泊岑港之南,都指挥李泾、张天杰等进泊岑港之北,总兵俞大猷等往来策 应,指挥周官、士官彭志显率领大剌士兵由中路小河岭突破,指挥杨永昌、唐 鍪及士官张某带领镇溪麻寮兵由右路进攻,参将戚继光率部由左路小岭进攻, 参政王询、刘焘同副使陈元珂监军,水陆并进,直抵倭巢。
此役事关重大,因此激烈异常,双方你来我往,殊死搏斗,死伤非常惨 重。这边倭寇倚仗天险誓死反抗,那边明军全力以赴拼死仰攻,战斗一度陷入 白热化。岑港久攻不下,胡宗宪心急如焚,他知道,倭寇之所以负隅死斗,是 因为“春汛”日期已到,有新倭可以应援。如果不能在春汛到来之前剿灭倭 贼,让新旧倭寇合流,那就更加棘手了!果然,不久后大批新倭趁“春汛”赶 到,明军虽然消灭了其中一部分,但由于没有形成严密的包围圈,还是让一部 分新倭由沈家门进入岑港,和旧倭会合。如此一来,倭寇的声势更大了。此时 正是多雨季节,山水骤发,溪涧涌溢,倭寇在高处利用地形筑堤蓄水,一旦明
军进攻便将堤掘开,用水冲淹。明军一时束手无策,战斗陷入对峙状态。

就在此时,台州沿海又有大批倭寇登陆,戚继光奉命驰援台州。从舟山到 奉化,一路追击。先后在瓯江北岸盘石卫(今乐清茗屿)的乌牛、十里桥(在 盘石卫附近)、白塔(在乐清西)等地,打了几个胜仗,将倭寇的气焰稍稍压 了下去。同月二十九日,倭寇见形势不利,打算乘船逃走。戚继光率队一路追 杀,倭寇边战边退,一路退到了海边。这时战场一片混乱。戚继光一声令下, 明军士兵士气高涨,一个个奋勇向前。戚继光一骑当先,如猛虎般飞身杀入敌 军。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吓坏了,竟一时没反应过来,被戚继光的人马拦 腰冲成两段。在戚继光的火攻之下,倭寇的战船被包围在火海之中,不少倭寇 弃船而逃,慌乱中淹死的不计其数。这次歼灭战战果颇丰,不仅可以算得上全 歼倭寇,还焚毁了敌军全部战船。与此同时,谭纶也率领所练士兵,在台州取 得多次胜利。在谭纶、戚继光协力抗御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州、温州 一带的倭寇暂时逃走了。
台州之役结束后,戚继光又被调到舟山,加入到围攻岑港的战役中。但此 时,岑港战役依然没有丝毫进展。其间,朝廷多次催促尽快灭敌,胡宗宪也奉 命连续增兵,加紧围剿,但“贼依山阻水,列栅自卫,火器颇多”,明军冲锋 部队损失很大。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明廷见岑港久攻不下,以为是 将官作战不力,竟然不问青红皂白,“诏夺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把总刘 英职级,限一月内荡平,如过限无功,各逮系至京问”。接到诏书后戚继光和 大家一样,都坐卧不宁,心急如焚。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明军每次眼看就 可夺下岑港了,却又一次次被打退。转瞬间一个月的期限就要到了,愈是接近 期限,战斗愈是激烈,喊杀之声,动天撼地。总指挥胡宗宪眼见强攻不成,不
得不改变打法,命令部队逼近敌巢建立阵地,然后组织部队轮番进攻,企图借此消耗敌人的火药,但效果并不明显。眼见强攻又不成,胡宗宪打算智取,他 让跟随王直来朝贡的倭僧打入倭巢,实施离间计,使敌人互相攻击,明军趁势 进攻。戚继光亲率士卒,冲锋陷阵,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直扑敌军。这一招 终于奏效,敌人抵抗不住,放火烧了营寨,全部乘船退出岑港,转移到附近的 柯梅(今舟山东北)。岑港之役遂告结束。
倭寇占据柯梅只是缓兵之计,并不打算长久驻守。他们一面不时出动抢 掠,补给物资,一面暗地里打造船只,准备逃窜。其时倭寇连续遭遇失败,士 气大跌,明军如能乘胜追击,非常有可能彻底消灭他们。但胡宗宪只希望他们 赶快离开以求辖区安宁,所以不肯派兵继续围剿,以免惹火烧身,自找麻烦。 于是,倭寇从容不迫地将船造好,扬帆南下,又给福建人民带去了无限深重的 灾难和痛苦。
岑港之役,明军以10倍以上于敌的兵力,完全有可能全歼敌军,但还是让 敌人从容逃跑。究其原因,一是兵分几路但不能密切协同;二是包围不严,堵 截不力;三是强攻能力不强,总体作战水平较低。
在这次战役中,俞大猷、戚继光等将领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本该重 赏。有意纵敌的胡宗宪却把责任推到俞大猷身上,以致俞大猷蒙受“邀击不力, 纵寇南奔”的罪名被捕下狱,后来被发往大同镇(今山西大同)戴罪立功。戚继 光也差点被弹劾入狱,幸好岑港收复的消息传到京师,这才官复原职。
在戚继光受到撤职处分后,好友谭纶和部属都为他喊冤鸣不平。戚继光却 说,岳飞出身于行伍,韩信起用于逃亡,他们所建立的功业彪炳千秋,但两人 后都没有得到善终。我们家族蒙受国家豢养之恩200余年,所立功业不能与 韩、岳二公相比,所遭之祸与二公相比也不值一提。正是这种品格,使他在遭 遇挫折时不沮丧,不颓废,而是在逆境中卓然奋起,更加刻苦地投入到对历代
战争胜败的研究中,去潜心学习,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出生将门 茁壮成长


第二章
袭职从戎 初露峥嵘


第三章
平浙倭患 尽显神勇


第四章
荡平闽广 威震敌胆


第五章
再援福建 续写神话

第六章
漠北荡寇 守疆戍边


第七章
身遭厄运 将星陨落


第八章
寓儒于兵 独出心裁


第九章
军中鲁班 独树一帜


第十章
声名远播 独放异彩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