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金雀花王朝盛大启幕
金雀花王朝在启幕前夕,度过了一段混乱时期。亨利二世登台以后,着力推行司法改革,让英国的法律秩序逐渐完善起来,地方领主独断专行、草菅人命的现象大大减少,国王的权威也日渐增强。正如英国名相丘吉尔所言:“亨利二世的伟大功绩,就是他奠定了英国普通法的基础,后人只需在此上面添砖加瓦。它的‘图案’将有所变动,而‘外形’却总是维持不变的。”
一朵金雀花命名的王朝
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之后的十几年里,别有用心的法兰西国王一直在撺掇威廉一世的大儿子罗伯特,想让他将诺曼底分离出去。罗伯特向威廉一世要求继承诺曼底公爵之位,这让威廉一世非常恼火,父子之间因此剑拔弩张。威廉一世在临终前将英国王位传给了一直在身边的二儿子小威廉,史称威廉二世,罗伯特被封为诺曼底公爵。
威廉二世是个暴君,因为镇压罗伯特导致缺少军费,遂残酷征税。此举令他很不得民心,再加上疯狂抢劫教堂,又与教会关系非常紧张。1100年8月2日,这位暴君在某次打猎时被随从射箭误杀,他的弟弟亨利也在狩猎队伍中,见此情况立即打马返回,率先控制住位于威斯敏斯特的国库,而后又在一小部分贵族的支持下宣布即位。
亨利一世登基后,立即停止前任国王的横征暴敛,并着力缓和与教会的关系。其后不久,诺曼底的罗伯特公爵仍然蠢蠢欲动,于是亨利一世率军渡过海峡,活捉了罗伯特公爵,将其关押在英国,直到老死狱中。紧接着,他又连续击败法国国王和安茹伯爵,彻底稳定了诺曼底。在他的统治下,整个英国空前和平,人们称这位君王为“贤明者”亨利。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围绕着王位继承权,英格兰的贵族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整个英格兰陷入了长达20年的内乱之中。1154年12月,在内斗中筋疲力尽的显贵们终于互相妥协,决定共同拥戴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和安茹伯爵的儿子亨利继承王位,史称“亨利二世”。自此,统治英格兰近百年的诺曼王朝被安茹王朝取代。因为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喜欢在自己的帽子上插一朵金雀花,所以安茹王朝又被称为“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的改革
亨利二世是一位个性十足的国王,他喜怒无常、脾气暴躁,但遇到军政大事却总能保持冷静,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比较讽刺的是,这位英格兰国王虽然精通拉丁文和法文,但因为从小生活在诺曼底,所以他连一句完整的英文都说不出来。亨利二世登上王位时虽然只有21岁,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快就展现出王者之风,迅速平定了国内的异己力量。他只花了4年时间就摧毁了英格兰土地上所有的贵族城堡,同时恢复了对苏格兰和威尔士的统治权,并开始了对爱尔兰的征伐。
由于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当时的英格兰甚至西欧还在依靠一些荒唐的“神判法”断案。这种断案法指的是法庭的被告和相关证人在作证时必须要证明自己证词的真实性,其中一种检验的方法居然是拿一块烧红的烙铁烫胳膊。如果胳膊上的伤口没化脓,并且很快复原,那证词就是真实可信的。另外一种检验方法是由士兵把被告扔到水里,沉入水底又能安全上岸的被告才算无罪。此外,在财产诉讼中,还广泛应用“决斗法”,即诉讼双方派人进行比武决斗,拳头决定道理。就是这样荒唐可笑的法律,在英格兰存在了几个世纪。
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依靠骑士、市民和自由农民上层的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行政改革:恢复诺曼王朝的御前会议作为咨询机构,重建财务署,起用枢密大臣T.贝克特等一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撤换中央和地方不称职的官员,整饬行政、司法和财务机构;镇压不法贵族,解散其家臣,拆毁其非法修建的城堡;征收代役税,以缴纳“盾牌钱”取代骑士兵役制,用所征捐款招募雇佣军,以适应国王对外征战的需要,并减少对地方贵族的军事依赖;颁布《武装敕令》,规定自由人在战时自带与其身份相称的武器为国王服兵役。
亨利二世又进行司法改革,健全以普通法为基础的国王法庭和巡回法庭,在刑事和民事诉讼中实行陪审团制度,以“誓证法”取代“神判法”,每个自由人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即可将诉讼案从领主法庭转到国王法庭,从而削弱封建主的司法权限,扩大国王法庭的权限和收入。
1164年,亨利二世颁布了《克拉伦登条例》,规定国王有权干预高级教职的选任,教士的诉讼必须到国王法庭审理,经教会法庭判决有罪的教士必须转交普通法庭受审,非经国王特许,教会法庭审理的案件不得上诉罗马教廷,从而限制了教会法庭的权限。
通过上述改革,亨利二世健全了行政管理和司法制度,安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王权。尤其是司法改革,使得英国真正开始了普通法的形成过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为普通法发展建立了大致的框架,并塑造了普通法某些根本性特征。
致力国事却疏于家事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作用下,英格兰的国力空前加强。亨利二世通过战争迫使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臣服。接着,他又通过联姻和对外战争,使英王控制的版图空前扩大,除不列颠群岛外,还占领了欧洲大陆南起比利牛斯山、北至法国大部分地区的广阔疆域,获得了“安茹帝国”的称号。
作为英格兰和半个法兰西的国王,亨利二世还必须不断往返于英格兰和法兰西,才能维持帝国的统一。这位国王痛恨懒惰,做事勤勉,经常带着自己的工作班子——“王堂”在马背上奔波驰骋,给各地臣民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人们都说他只在吃饭、睡觉和开会时才能坐下来。
亨利二世在位期间,拥有辽阔疆土的金雀花王朝进入全盛时期。在此期间,英国还发生了一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事情:1167年,来自巴黎的教授们在这里创办了牛津大学。到了1209年,牛津大学的教授们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虽然这位贤明君主处理国事非常出色,可他在教育后代方面却是一塌糊涂,儿子亨利、理查德、约翰对他都非常冷淡。1183年,长子亨利去世,理查德理应成为王位的继承人,但亨利二世却一时糊涂,打算传位给小儿子约翰。理查德气不过,联合法兰西国王两次起兵,年老力衰的亨利二世在最后的勒芒之战中一路败逃,退守诺曼底。紧接着,这位老国王又在一份谋反名单里发现了小儿子约翰的名字,顿时心如死灰,再无任何雄心壮志。1189年8月6日,亨利二世在感伤中病死,终年56岁。
传奇的“狮心王”
今天,当你来到英国的首都伦敦,走近英国议会大厦旁边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大门口,你会看到一座顶盔掼甲的骑士铜像。骑士手持长剑、骑乘骏马,无比的威严感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杀声四起的战场之上。这位骑士不是别人,他就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任国王,在英国历史上有着“狮心王”之称的理查德一世。
“狮心王”的传说
作为一个王位继承人,理查德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贵族式教育。学习拉丁文、法文,练习骑马、射箭,这些系统的教育让他具备了一个王位继承人的全部素质。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知道如何收买人心,让自己的名声传遍不列颠群岛。在那样一个全民都崇拜骑士的年代,理查德成为英格兰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青年贵族把他当成国家强盛的引路人,男人们争着加入他的军团,女人们争着把他当作爱慕的对象,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对理查德疯狂的崇拜之中。
1189年,亨利二世去世,理查德众望所归地成为英格兰之王,史学家称他为“理查德一世”。为什么理查德一世又被称为“狮心王”呢?这其中有段有趣的插曲。传说胆大包天的理查德一世曾经把手探到狮子嘴中,一把将狮子的心抓了出来。当然,这也只是传说。按照史学家的说法,理查德一世非常喜欢百兽之王——狮子,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狮子,说自己有狮子的威严和心肠,自己将要为国家不断地猎取猎物。所以,人们就把理查德一世称为“狮心王”。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登上国王宝座时,理查德一世已经是一个身材高大、长发飘逸的青年战士了。尽管不是一位马背上开国的国王,理查德一世却有着娴熟的骑术,最喜欢做的事情不是在华美的宫殿里召开盛大的舞会,而是骑着黑色的阿拉伯战马,穿着黑色的铠甲,带领自己剽悍的骑兵卫队在旷野里驰骋,演练各种骑兵战术。
当时,正值西欧各国的君主们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野心勃勃的理查德一世也参加进来。为了筹集军费,他不惜卖官鬻爵增加收入,甚至一度放言:“如果价钱合适,我可以卖掉整个伦敦!”终于,“狮心王”理查德一世筹集到了足够的军费,招募到一支强大的海陆军队,包括4000名骑兵、4000名步兵与100艘运输船。
为了安定国内,他在出征以前,选择了著名的法学家兼大法官格兰维尔与著名学者、国务活动家华尔特主教主持国内政务。正因为有了这两位忠诚而得力的大臣精明得体地处理着国内一应事务,理查德一世方才腾出身来于1190年夏天率军出征中东。
一起参加这次东征的还有德意志国王“红胡子”腓特烈、法国国王腓力二世、西西里国王唐克里德、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等。出征后不久,腓特烈意外溺水身亡。征战途中,腓力二世又挑唆唐克里德与理查德一世作对。但理查德一世轻易控制了唐克里德,并向他索取了2万盎司的黄金,腓力二世对此耿耿于怀。
1191年,十字军与中东英雄萨拉丁率领的军队正式开战。理查德一世成为攻方主力,他率领英军于7月拿下了阿卡海港。谁知,奥地利军队竟然抢先一步将军旗插上阿卡城头,无数英军扑上前去,拔下奥旗换上英军军旗,奥军愤愤离去,奥地利公爵就此和理查德一世心存芥蒂。
同年9月,理查德一世与萨拉丁在阿尔苏夫展开决战,终结了萨拉丁的不败神话。当次年双方再次交战于雅法时,理查德一世不幸染上了重病,萨拉丁立即停战,并送去良马等礼物表示慰问,这让理查德一世大受感动,两位沙场鏖战的英雄自此惺惺相惜。
这时候,理查德一世收到来自欧洲的消息:先他一步返回欧洲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密谋进攻英国,弟弟约翰也欲篡位。事发突然,理查德一世立即与萨拉丁签下停战协议,率军踏上了归途,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就这样结束了。
全民献金救国王
谁料祸不单行,理查德一世向国内撤军时,率领的船队在海上遭遇了风暴,幸免于难的理查德一世带着少数随从匆忙登陆,还没来得及搞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被奥地利公爵的士兵俘虏,囚禁在一座城堡里。早就对理查德一世不满的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知道自己发大财的机会到了,立即把理查德一世引渡给德意志国王亨利六世,同时向英格兰人索要15万银马克的赎金。
当时,英国王室一年的收入也不过7万银马克,根本无法拿出这笔巨款。关键时刻,理查德一世昔日的人格魅力起了作用,英格兰的臣民们敬佩理查德一世的勇武,全国上下发动了规模浩大的“献金运动”,普通百姓倾其所有,昔日贪婪的贵族和教士也都慷慨解囊,这才凑足了8万多银马克的赎金。
利奥波德也是一个聪明人,眼看着英格兰民众如此尊崇理查德一世,知道不能把事情做绝,便先收下这8万银马克,把监禁了一年多的理查德一世送回了英格兰。1194年3月,当万民爱戴的理查德一世回到英国,囊空如洗的伦敦民众还是为他举行了一场热烈的欢迎
仪式。
小心!魔鬼就要出来了!
当理查德一世被囚禁时,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趁机占领了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一部分领地,包括诺曼底。理查德一世被赎出时,腓力二世知道大事不好,立即派人给约翰亲王送去一封短信:小心!魔鬼就要出
来了!
法王眼里的“魔鬼”却是英格兰人心中的英雄。理查德一世归国后,在民众和贵族的支持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内乱,抓住了祸首约翰亲王。也许是囚禁生活让理查德一世感到了亲情的可贵,也许是觉得杀戮已经太多,他没有处死弟弟约翰,更没有搞一场株连众人的大屠杀,而是以德报怨,把约翰分封到父亲原来的封地——法国的安茹。
理查德一世在英国只待了两个月,便于1194年5月前往法国作战,国内政务依然交给忠心耿耿的华尔特主教。为了征伐法兰西国王,挽救金雀花王朝,理查德一世建起一支付发军饷的军队,规定备有战马的骑士服役一天支付4便士,不备战马的一天支付2便士,并起用专事征战的外国雇佣兵。依靠这支军队,理查德一世在与法王腓力二世的战争中接连取胜。5年后,他基本收复了被夺走的领土。
1199年4月6日,正当英军节节胜利之时,理查德一世却不幸中了冷箭抱憾身亡。临死前,他宣布将王位传给曾经意图篡位的弟弟约翰亲王,并宽恕了那个射中自己的法国兵。不过,这个法国兵还是未能逃脱厄运,最后被英军活捉,当场处死。
刚刚42岁、正当壮年的理查德一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在沙场上的英勇顽强、他对敌手的宽宏大量为英国赢得了巨大声誉,他更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成为英格兰人心目中的盖世英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