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在位61年,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尼部楚条约”,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本书简要再现了康熙一生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字通俗易懂,内容详实丰富,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第一节 效法皇父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不但是400多位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是其中最有成就者之一。他在位期间,真正巩固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粉碎了各种分裂活动,抵抗外敌入侵,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康熙皇帝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
康熙姓爱新觉罗,名字是玄烨,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康熙的生母是佟妃。佟妃的祖先佟养真本来是辽东的汉人,后来随兄弟佟养性投靠了努尔哈赤,被列入汉军,并受命管理汉军事务。后来佟养真战死,其子佟图赖承袭了职位,最后官至三等精奇尼哈番、太子太保。有了这样的身份,佟妃才得以被选入宫中,并于一年后生下了玄烨。
由此可知,康熙并非一个纯粹的女真人后代,他的身上,至少流淌着3个优秀民族的血液:满族、汉族、蒙古族。尽管其母系已经加入了八旗,也算是满族人,但从血统上看,他的汉族血统是永远也抹杀不了的。
不过,佟妃没能得到顺治的宠爱,玄烨也因此并没有受到父亲的特别关照。和其他的皇子一样,他刚出生,就被抱出宫交给乳母喂养。后来,因玄烨没有出过痘,乳母受命带着他到紫禁城西的一座偏宅居住,这里后来被改称为福佑寺。缺少了父母之爱的玄烨比他人更早地成熟了,他对抚养他的乳母也因此有了更深的感情。康熙晚年回忆说:“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听出康熙对没有得到父母的爱还是很伤感的。
抚养玄烨最久的乳母,就是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先祖曹玺之妻孙氏。孙氏不但如生母一样照顾他,还充当了他的启蒙老师。玄烨对这位乳母也最为尊敬,即位后,特地封曹玺为江宁织造,封孙氏为一品诰命夫人。而曹家也是汉军,属于内务府包衣旗人,表面上是奴仆,实际上是心腹。玄烨有汉族的血统,又从汉人乳母那里接受了最早的启蒙教育,这对他后来重视汉族优秀文化,实行开明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母亲的地位没有使玄烨在众皇子中占据优势,但天资聪颖的他得到了最重要的一个人的宠爱,这个人就是孝庄皇后。
有一次,佟氏到慈宁宫向孝庄请安,孝庄知道她怀有身孕,就对近侍说:“我早先身怀顺治时,左右之人即曾看见我衣服大襟有龙盘旋,赤光灿烂,后来果然诞生圣子,统一寰区。现今佟妃也有这种祥征,异日生子,必膺大福。”这个说法很快在宫里传开了,据说玄烨出生时,“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五色光气充溢庭卢,与日并耀。是时,宫人以及内侍无不见者,咸称奇瑞。”
玄烨生下来就很惹人喜爱,据《清实录》记载:“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循齐天纵。稍长,举止端肃,志量恢宏。”
目录
天朝史鉴/1
前 言/1
第一章 安天下/1
第一节 效法皇父/3
第二节 智除鳌拜/7
第三节 强干弱枝/15
第二章 灭三藩/23
第一节 撤藩令/25
第二节 吴三桂反/30
第三节 尚耿从乱/35
第四节 京师危机/42
第五节 恩抚王辅臣/49
第六节 平定三藩/57
第三章 统台湾/61
第一节 郑氏割据/63
第二节 设台湾府/69
第四章 定边疆/77
第一节 怀柔蒙古/79
第二节 雅克萨之战/88
第三节 三次亲征/94
第四节 入藏平叛/106
第五节 经营西藏/111
第五章 圣祖仁皇帝/117
第一节 臣民楷模/119
第二节 御门听政/124
第三节 宽仁和平/134
第四节 唯务实行/145
第五节 奖廉惩贪/160
第六节 慎刑轻狱/178
第七节 选官择吏/186
第八节 满汉一家/199
第九节 晚期危机/216
第十节 关注西方/223
第六章 骨肉情深/231
第一节 孝治天下/233
第二节 多情天子/239
第三节 太子风波/244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