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一看就懂的春秋史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9395356
  • 作      者:
    王维俊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充斥着混乱和生命力的时代,兴与衰,治与乱,忠与叛,剑与姬

五霸并起,尊王攘夷;群雄并立,兴兵鏖战

 

带你穿越历史,聆听两千年前的精彩舌战

带你拨开迷雾,观感百花齐放的春秋文明

 

一切精彩,尽在《一看就懂的春秋史》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维俊,2004年至今执教于海南省文昌中学,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2010年参加海南省中考命题工作,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王室衰微、诸侯不安的时候,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快速崛起于南方,登上春秋舞台。与此同时,齐桓公任管仲用新政,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一霸主。之后,晋国、秦国开始觉醒,用贤人、谋发展,晋文公、秦穆公紧接着称霸。宋国的宋襄公也高举仁义大旗,意图称霸。

在这大争之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太多壮丽的故事:晏子使楚、赵氏孤儿、西门弭兵、虢地会盟。当然,还有伍子胥的恩怨、楚昭王的酸楚、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孔子的周游,以及范蠡的离去……


展开
精彩书摘

成也分封,败也分封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

 

西周建国,分封天下,八百诸侯,威震天下。

分封制对西周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这个王朝从奴隶制度中解放出来。而到了东周时期,固有的分封传统则成了东周王室的催命符。东迁后的周王室没有东西可以赏赐给臣下,那么就只能给他们土地和名分了。

平王东迁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东迁的都是贵族和王室直系成员,镐京周边地区的广大百姓并没有跟随平王一起东迁。也就是说,虽然摆脱了戎狄的骚扰,但是周王室彻底丧失了成为一个国家的资格——一个抛弃其国民的政权,怎么能够兴盛呢?

而且,由于本身的力量虚弱,周王室能够依赖的就只有诸侯的支持和天下共主的这个名分了。

东迁过程中,三位诸侯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别是郑武公、晋文侯、秦襄公。这三个诸侯国本身并不强大,只不过位置靠近王室直属领土,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了这次“勤王”的功劳。

先说西面的秦襄公。秦当时还不是一个国家,其首领的爵位不高,只是大夫,而且因为其血统和周王室没有关系,在传统诸侯国看来,秦不过是戎狄中稍微文明一点的部落,所以不能得到周王室的信任。此次东迁行动,秦襄公因为地缘关系,审时度势,旗帜鲜明地支持周平王,因此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说:“犬戎凶恶无道,掠夺我们岐、丰的土地,只要秦国能攻打并赶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表面上来看,周平王是拿被戎狄人占领的土地来赏赐部下,鼓励部下进取,自己没有损失。实际上,这个分封则让周平王丢尽了政治上的分数。岐山是西周王室的发源地,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而周平王将它送给秦国,那么基本上就堵住了东周重返故土的道路。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时代,只有周王室才有名义去消灭某个国家,只有天子才有权力决定和谁作战,而现在周平王与秦襄公盟誓,将与戎狄作战的权力和获胜的战利品全部划分给秦襄公,这就给了其他诸侯一个信号,周天子再也不是天下唯一一个可以做决定的人,只要诸侯有力量,就可以随意攻击。

第二个大功臣晋文侯很明确地接收了这个信号,并且迅速地做出了反应。

晋国出自周王室,晋文侯因在平王东迁中的功劳得到了更大的赏赐。周平王为嘉奖晋文侯“定天子”之功,作《文侯之命》一文,并赐给晋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张,彤矢一百,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赞扬晋文侯是促成他安于王位的人,勉励晋文侯能像周文王、周武王时的贤哲们一样尽心辅佐王室,继承列祖列宗的优良传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不过,这些礼仪性的东西对一个大国诸侯来说是不够的,平王东迁后,晋文侯辅政,一方面尽力地开拓洛邑好安顿周王室,另一方面则不停地带领晋国人向山西汾水流域扩张领土。而这种行为在开始并没有拿到周平王的“许可证”,但之后,周平王视而不见,默认了这种扩张。也就从这个时候起,晋文侯从天子手中悄悄偷走了征伐一方的权力。

东迁过程的第一功臣是郑武公,他付出更多,收获也更多。

他亲自率领三百乘的军队,为周平王浴血拼杀,在戎狄人的包围中保护了整个周王室,而且在东迁之后一直率领军队威慑四方蛮夷。从血统上来看,郑武公和周平王的血脉最亲近,于是郑武公也获得了辅政的资格,担任周王室的卿士。

作为执掌周王室军事大权和郑国大权的诸侯,郑武公有着更大的便利和野心,也毫不掩饰地进行扩张活动。他先后攻灭东虢国和郐国,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千人聚居点)。在周平王的视线范围内,大肆扩张,彻底阻挡了周王室向东、南两个方向的发展空间。

就在周王室被郑、秦、晋四面包围,生存空间被挤压的同时,周王室内部也产生了分裂。

周平王“隐性带路党”行为,间接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幽王,这是为传统礼法秩序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在周平王继位同时,周幽王的宠臣、诸侯虢石父率领一些小诸侯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周王朝出现两王并列的局面。

周携王和虢石父的势力本来就位于洛邑周边地区,现在周平王被迫东迁,新来者和“土著”更是水火不容。然而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双方都无力发起一场战争来吞并彼此,所以相安无事。

周平王十一年(公元前760年),完全占领了汾水流域的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议说:“天无二日,国无两王。携王虽为先王之弟,没有得到天下诸侯公认而擅自称王,实属叛逆行为,应当予以讨伐。”然后,在周平王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就派出了军队。

周携王也没有反应过来,他很清楚周平王的力量,更没有想到晋文侯胆大到自己动手。周携王集团里的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没有丝毫的战争准备,被晋军的突然袭击打得晕头转向。晋军很快攻入城中,到处杀人放火,街头巷尾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晋文侯亲自指挥军队攻入王宫,随即逼迫周携王自刎而死。

晋文侯下令将幸存者驱赶出城,命令士兵将贵重财物、典籍图书等全部搬运回晋国,然后放火焚烧王宫和城中所有的房屋,整个惠邑王城陷入火海,很快变成了一片废墟。

本来周王室分裂是王室内部的事情,怎么也轮不着臣(本意为奴隶的一种)来插手。而这时,一个名义上是天子的人能被诸侯逼迫而死,那么这个周朝也就只剩下空壳了。

两王局面结束后,并没有像周平王想象的那样,周王室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反而让周王室的虚弱彻底暴露在世人面前,而东周乱世也随着中央权威的丧失而逐渐拉开帷幕……


展开
目录

  | 第一章 | 乱世序幕:周室权威的衰落

  平王东迁洛邑城

  成也分封,败也分封

  一部让乱臣贼子恐惧的史学巨著

  熊通自立为王,楚国登上春秋舞台

  昙花一现的郑国霸权

  那一天,天子中了一箭

  秩序失衡的缩影

  | 第二章 | 管仲治齐:春秋第一霸主

  小白即位,管仲为相

  挥舞着的经济大棒

  曹刿的理论性胜利

  齐国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

  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行动

  不同选择的晋国内乱

  假虞灭虢事件始末

  葵丘会盟,桓公登顶

  | 第三章 | 表里山河:晋国称霸中原

  “霸”的权力和责任

  不名誉地被俘

  饿死的霸主

  宋襄公兵败泓水

  天然大国的发展

  晋楚百年恩怨的开始

  让秦人再哭五十年

  争霸赛的第二轮

  化装逃跑的齐顷公

  | 第四章 | 双王并立:楚国崛起于南方

  灭国狂人秦穆公

  春秋小国被灭的样板事件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让我们学习敌人吧!

  称一下国家到底有多重

  无法磨灭的“赵盾弑其君”

  “其无后乎”的诅咒

  宋郑两国的不同遭遇

  | 第五章 | 百年战争:战争带来文明飞跃

  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初税亩改革

  不是天子,也作六军

  美女引起的大骚乱

  鄢陵之战

  你死我活的内部斗争

  继承制度落后带来的国家衰败

  | 第六章 | 黄金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一顶绿帽引发的血案

  “联合国和平大会”召开

  “三桓”分鲁

  又一个倒下的贵族栾氏

  公开的法律才是好法律

  士大夫和国君之间的政治博弈缩影

  | 第七章 | 吴越争霸:春秋争霸的尾章

  烈火烹油大楚国

  柏举之战(上):吴国霸业的开端

  柏举之战(下):楚国衰败的起点

  晋国称霸战争的终点 / 195

  槜李之战和夫椒之战:地缘决定的国家争斗

  南北水运沟通的开始

  | 第八章 | 列国分崩:古典中国时代结束

  子贡一出动天下

  后来居上的大越国

  姑苏城里硝烟弥漫

  勾践灭吴,霸业残响

  圣人已死天下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