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中青年学者撰写,百家讲坛特邀讲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作序推荐——
丛书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宗旨,详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亡过程。全稿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并重,在正确的史学理论之下,从史料出发,切实做到了言必有据。相信这套丛书能够在众多大众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历史学*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知兴替、明得失。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产生过诸多王朝,其兴衰过程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多少年来引发了无数讨论与思考,是历史学爱好者永恒的话题。帝国的归宿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组织了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一线中青年学者撰稿,以正确的史观、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字,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衰展开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发进一步思考。
本书为丛书的隋朝卷,围绕隋朝的灭亡过程展开,讲述帝国迟暮之全过程。
第一节 大隋一统,开皇之治
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杨坚受禅即皇帝位,在临光殿登基,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大隋帝国以全新的姿态,开创了隋唐盛世。虽然隋朝二世而亡,但它所留下的丰厚遗产,却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开皇之治
开皇是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的年号之一(581—600年)。开皇之治是杨坚在位二十余年中开创的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杨坚倡导节俭,减免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粮食。杨坚成功地实现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重新大一统局面,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大一统的政治传统。
开皇年间,盛世气象恢宏磅礴。杨坚下令修建新都大兴城(即后来唐都长安)。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我国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杨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隋朝前后存在了38年(581—618年),帝国的疆域范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唐朝直到贞观四年(630年)都未能完全恢复到隋朝的统治范围。大隋的军队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阻止了北方主要少数民族的强大与崛起,在军事与政治上取得了空前辉煌的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朝东都洛阳及各地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储粮几百万石,都储满了谷物。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储存的绢帛各有数千万匹。杨坚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挥师南进,统一全国
隋帝国虽然在北周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上日益强大起来,却面临着陈朝与突厥南北夹击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隋文帝杨坚一方面励精图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隋政权实力蒸蒸日上;一方面制订南伐陈朝的周密计划。随着国内统治的日益巩固,大隋南下灭陈、全国一统的时机逐渐成熟。
开皇八年(588年)十月,大隋展开了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隋文帝在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以次子晋王杨广为尚书令,统筹各路兵马,全面负责灭陈的战役;另以高颎为元帅长史决断行军谋略,辅佐杨广。不久,又以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杨广统领大军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永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各路大军共总管八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杨广节制,向陈发动了全面进攻。
面对隋军的大举南下,陈后主陈叔宝却仍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中,奢靡程度令人咋舌。陈朝君臣既不做任何应战准备,也丝毫没有意识到亡国危机的来临。陈叔宝自我安慰道: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都官尚书孔范也附和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并诬蔑“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正是陈朝君臣上下纸醉金迷、疏于备战,隋军才能够得以顺利渡过长江天堑。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贺若弼、韩擒虎分别自广陵、庐江先后渡江。当时,陈朝都城建康尚有军队十余万人,但由于陈叔宝怯懦无能,也不懂军事,只知日夜啼哭,把一切大权交给嫉贤妒能的施文庆,有才能的文官武将不能发挥作用,致使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叔宝与其爱妃张丽华、孔贵嫔三人在建康城破之际匆匆跳入枯井,企图能躲过劫难,但不幸最终还是被隋军所俘。长江上游的陈军知大势已去,也都解甲投降。至此,陈朝灭亡,大隋实现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杨坚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政策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开皇十八年(598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仁寿二年(602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作为全军统帅的晋王杨广,在灭陈战争中不仅充分展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干,而且在随后的十余年间对故陈辖地的经略,也使他越来越热爱这片沃土。这也使得杨广在其最后的人生岁月中,在全国局势日益恶化,尤其是大兴、洛阳东西二都全部失控的形势下,不愿意再班师回归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 仁寿之变
第一节 大隋一统,开皇之治 ... 003
第二节 储君为谁?龙争虎斗 ... 012
第三节 文帝驾崩,扑朔迷离 ... 026
第二章 文治武功
第一节 大业初创,营建东都 ... 037
第二节 千里运河,帝国之脉 ... 046
第三节 遴选人才,科举成制 ... 056
第四节 江山永固?文治武功 ... 061
第三章 贻害天下
第一节 大业难成,诸事成空 ... 075
第二节 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 082
第三节 盛耶衰耶?三征高句丽 ... 088
第四节 乾纲独断,怙恶不悛 ... 128
第四章 群雄并起
第一节 王薄首义,烽烟四起 ... 145
第二节 玄感叛隋,天下无贼 ... 153
第三节 瓦岗风云,群雄并起 ... 179
第四节 父子同心,其利断金 ... 191
第五章 大隋成坏
第一节 杨广之殇,魂断江都 ... 207
第二节 大隋成坏,一切皆空 ... 220
后记 ... 244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