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史记趣读:图文典藏版
0.00     定价 ¥ 4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3493690
  • 作      者:
    呼志娜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呼志娜,河北省大明县人,中学教师,曾出版《西方育儿宝典》(时事出版社)。热爱国学,涉猎颇深,尤其是历史题材,在杂志报纸发表文章多篇,爱书,写书,以书会友,欢迎斧正!
展开
内容介绍
  《史记(图文典藏版)》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的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使广大读者读好、读懂《史记》,呼志娜著的《史记趣读(图文典藏版)》选取有趣、有料、有味的小故事,按照不同的主题,编辑成书,内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便于读者轻松掌握《史记》精华,并从中汲取睿见卓识,拓展人生阅历。《史记趣读(图文典藏版)》采用微历史写作手法,用段子写史。职是之故,其中之材料,多取资于正史,可以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体会蕴藏其中的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史记趣读(图文典藏版)》:
  1
  黄帝究竟是个人还是个神
  我们常说中国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这个五千年就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算起的。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黄帝只能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传说人物。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但《国语》上说黄帝姓姬。与周朝的王室同姓。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中和了这两种说法,说是黄帝本姓公孙,因为长于姬水,改姓了姬。
  在战国以前的典籍中,没有黄帝的记录,只是到了战国以后,有关黄帝的记载才多了起来。但那些记载充满神话色彩。在各种古籍中,关于黄帝的神话很多,下面我们就举出一些。
  黄帝爱惜人民,而周围四帝不安分,纷纷独立,并且合兵进攻黄帝。黄帝因为“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不得不出兵消灭了四帝。
  黄帝住在昆仑山上。这山方圆八百里,高万仞(八尺为仞),每一面有九眼井、九道门,门由开明兽把守。开明兽像虎一般大,长着九个脑袋,面孔和人一样。西边还有凤凰和鸾鸟(一种五色的神鸟),它们头上顶着蛇,脚下踩着蛇,胸前还挂着红蛇。北边有不死之树,花果可以制成不死之药。(《山海经·海内西经》)
  类似这样的神话还有很多,总之,有关黄帝的历史还是个不解之谜!其实,黄帝也未必是指某一个人,或许人们在口口相传之下,把很多人的事迹放到了一个人的身上,是古代的劳苦大众共同创造出“黄帝”这么个人物也未可知!具体历史到底有没有这个人,还需要学者来研究和探秘。
  2
  尧帝和舜帝是真心“禅让”吗
  《史记》上说: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由此看来,这个尧帝还是个百岁以上的老寿星啊!
  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能力不行,品格也不好,就试着让舜治理天下。假如让丹朱来管理天下,天下人或许就会遭殃,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最后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假设一下,要是尧帝自己的儿子表现还不错,是不是他就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呢?其实他是想“家天下”的,只是舆论或者各方面的制约吧,他理智战胜了情感,从这点说,尧帝也是个明智的部落领袖!
  尧逝世后,舜为了表示谦让,还是把帝位让给丹朱,但是诸侯都前来朝觐他而不去丹朱那里。舜在众人推举下,谦让一番,登上领导之位。后来,舜帝说:“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桀骜骄横,只喜欢怠惰放荡,聚众淫乱,名声不好,无法继承天下。对这种人我决不听之任之。”不知道丹朱就是这个样子,还是舜故意诋毁丹朱的形象?
  舜六十一岁时接替尧,因为自己的儿子也不成材,他就事先把禹作为帝位的候选。舜逝世后,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位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但是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当上了部落领袖。
  后来,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这也算是对尧、舜帝的慰藉吧!
  3
  “禅让”没有真心实行的
  舜逝世后,禹继承了部落领袖之位。过了十年,禹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禹把天下传给益。益也学着前人,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他还幻想着学习舜和禹,等待人们推举他继承领袖位置,但是他或许没想到的是,大概是禹根本没把益当作继承人,或者开始就把自己的儿子当作了继承人的缘故吧,因为益辅佐禹时间不长,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威望,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天下并不顺服他。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领袖禹的儿子啊。”结果,众望所归,启继承了领袖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或许是启的即位没有符合传统吧,等到启继承部落领袖后,有扈氏不来归从,启就派兵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战一场,消灭了有扈氏,这一下,天下其他诸侯在武力下屈服,都来朝拜他。
  夏后帝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历史从“禅让”到了“家天下”时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千年帝王事得失尺牍间
1 黄帝究竟是个人还是个神
2 尧帝和舜帝是真心“禅让”吗
3 “禅让”没有真心实行的
4 进贡的物品都有什么
5 他们的出生简直就是神话
6 有变革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尊重
7 纣王是最坏的帝王吗
8 扒灰的王侯还不少
9 古代太子是副手还是备胎
10 原来霸主称号是天子封的
11 诸侯国是怎么来的
12 我不说不等于我不知道
13 制度是不容侵犯的
14 燕王姬哙很容易就被“忽悠”了
15 霸王没有举鼎 举鼎的是武王
16 赵主父和布里丹的驴子
17 枪打出头鸟
18 皇帝的称号是秦始皇提出的
19 当皇帝好像就是为了享乐
2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1 刘邦如何给自己脸上贴金
22 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呢
23 冒顿爱江山不爱美人
24 文帝是如何对待老人的
25 汉文帝是个不错的皇帝
26 古代诸侯王如何朝见天子
27 那些年皇帝追过的男人们
28 汉武帝的人才论

第二章 当官难难当官官官管管管管官官
1 皇权最大?有人不服
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 屈原被冤枉离骚寄衷肠
4 平时烧高香难时有人帮
5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6 施政教民要疏导而不是教导
7 渎职就是犯罪理应承担后果
8 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
9 心涌波涛面静如水
10 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
11 用人避其短用其长
12 让那些士兵给周筑城
13 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14 好的制度就要延续下去
15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16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17 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
18 花言巧语者不可靠
19 有法可依还需执法必严
20 没学问该如何做官
21 汲黯官位难久居
22 王子犯法难与庶民同罪
23 乱世需要重典
24 国君认为对的就写成法律
25 少数要服从多数
26 人靠衣服马靠鞍

第三章 做人育猫腻儿处世讲门道儿
1 我不会告诉你我手里有两颗糖
2 空洞的道理没有用
3 胜利不要骄傲
4 耻笑跛子会要了你的命
5 走皇上的路让皇上无路可走
6 车夫又见车夫
7 两件漂亮皮袍子
8 你有权势就会有人依附你
9 不要揭别人的老底
10 顾惜自己就登不到顶峰
11 吃软饭也可以起家
12 什么叫生死之交——这就是
13 自刎乌江不如逃过乌江
14 提前烧香关键时刻有人帮
15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16 长得好是一种资本
17 放人一马就是给自己留条生路
18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9 夜郎就是井底之蛙
20 软饭也可以吃得心安理得
21 不要以貌取人
22 君子用美言赠人小人以钱财送人

第四章 阴谋阳谋都是人心的较量
1 拉大旗扯虎皮
2 假道伐虢唇亡齿寒
3 内史王廖的离间计
4 美人计最管用了
5 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6 对待贫穷的人要激发他的意志
7 我低调但我不胆小
8 吴起做大将——名副其实
9 临死也拉垫背的
10 变革很困难最难在上层
11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2 挑拨敌人让他们互掐
13 柿子要拣软的捏
14 田单诡计层出不穷
15 赵高看透了秦二世的本质
16 宁愿斗智不能斗力
17 得民心者得天下
18 花费四万斤黄金的反间计
19 打仗需要师出有名
20 委屈才能求全
21 一封信解决问题
22 战争不讲情义
23 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24 礼仪教化比不上武力强大
25 嘴唇动动就是死罪

第五章 下棋看三步谋事早三年
1 见微知著人的欲望是无尽的
2 两个本末倒置
3 虽是迷信但有教育意义
4 讲诚守信也是帝王风范
5 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会吃大亏
6 傻子不知道自己是傻子
7 什么最珍贵——人才
8 用千金买马头
9 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
10 发生灾害就不要再乱花钱了
11 驺忌子是猜谜高手
12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13 你见过喂饱的狼吗
14 秦始皇长什么样
15 有人才就有未来
16 我要赏赐是为了让你放心
17 陈平是靠吃白饭起家的
18 韩信眼中的项羽
19 脱光就表示真没钱了
20 皇帝大力封赏未必是好事
21 寻欢作乐不一定就是堕落
22 干哭不掉泪心有烦恼事
23 什么是祖什么是宗
24 伴君如伴虎

第六章 人文思想与哲学火花
1 儒者这种人能说会道
2 太有才也不是什么好事
3 老子教导孔子
4 孔子教你求取官职俸禄
5 孔子也是有替身的
6 拿的祭品很少祈求的东西多
7 对待文人要尊敬
8 我不说不等于我不知道
9 白马不是马是什么
10 秦始皇有没有焚书坑儒呢
11 不要小看读书人
12 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13 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
14 儒家和道教的角力
15 忽悠来忽悠去,忽悠死自己
16 独尊儒术才是正道理
17 百无一用是书生
18 迷信迷信一入迷就信了
19 天神中最尊贵的是泰一神
20 招引鬼神其实就是驴皮影
21 牛皮终有吹破的一天
22 上有所好下必附焉
23 越祠和鸡卜的方法

第七章 听人劝吃饱饭兼听明偏听暗
1 军队不是用来打猎的
2 独占财利,就是强盗
3 敌人也是分主次的
4 六个手指挠痒痒——多那一道儿
5 象牙床中看不中用
6 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
7 求人办事也要稳得住
8 不能识大局的平原君
9 知错就改的魏文侯
10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1 正话反说很有效果
12 古代达人模仿秀
13 臣子权势大皇帝就畏惧
14 十二岁的小孩口才很厉害
15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
16 春申君的大意害死了自己
17 不要打着救人的旗号去害人
18 善待敌人才显胸襟
19 冰山的可怕之处在水底下
20 皇帝为何很少出宫
21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22 不听老人言灾祸到身边
23 惩罚不分骨肉

第八章 小人物育作为“草根”也疯狂
1 仗义每多屠狗辈
2 卫献公的糊涂事
3 两个女人引发的战争
4 道义在民间
5 胡衍一番话获得黄金三百斤
6 一支箭一封信一座城
7 有一个叫许历的军士
8 上面有人就好办事
9 小士兵也有大作用
10 十三岁的小孩子胆识了得
11 陈恢一番话救了一座城
12 刘邦的发小儿
13 不要小看皇帝的车夫
14 老板的心思你要猜
15 小人也不都是无用之人
16 儿子多了自有管理之道
17 帝王的兄弟没有安生的
18 不要得罪狱吏
19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20 坏大事的不一定是大人物
21 我一定要使汉朝廷深受祸患
22 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官斗
23 学习卜式好榜样

第九章 尘归尘土归土死也能死出花样来
1 桓公被折断肋骨而死
2 湣公被棋盘砸死
3 齐桓公死后不得安生
4 临死还想吃熊掌
5 懿公在车上被杀死
6 一碗汤引发的血案
7 楚灵王差点饿死
8 吃鱼吃出人命来
9 飞鸟尽良弓藏
10 战国时代帝王难长命
11 用铜勺打死代王
12 齐王被饿死
13 为了活命大杀四方
14 烧死煮死接着煮死
15 一下就死二十万
16 韩非挡人仕途,注定要死
17 蒙毅不要得罪小人
18 不要生在帝王家
19 秦二世是被自己蠢死的
20 郦食其被开水煮死了
21 赵王被囚禁饿死
22 刘长杀人自己饿死
23 申屠嘉吐血而死
24 周亚夫绝食而死
25 死要死得轰轰烈烈
26 好母亲才生出好儿子

第十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个个都顶半边天
1 人够三个就叫“众” 美女够三人叫什么
2 不是褒姒而是幽王败了国
3 第一个“黑锅”女:妹喜
4 古代的自由恋爱
5 老婆是别人的好
6 父亲与丈夫哪一位更亲
7 儿子还是自己的好
8 成功男人背后都有好女人
9 你不偷人妻人不要你命
10 春申君给楚王戴绿帽
11 头发长见识也长
12 古代最明智的老太太
13 缪毐是宦官还是太监
14 知儿莫若母要听妈妈的话
15 公主也有假的
16 被冷落未必是坏事
17 歪打正着与弄假成真
18 嫉妒的女人像发疯的狮子
19 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20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21 缇萦是个有胆识的孝女
22 景帝的皇后是二婚
23 皇家多有乱伦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