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金庸传: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人生传奇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4499806
  • 作      者:
    上官圣泓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上官圣泓,知名小说家、作家、诗人、历史学者,最近十几年主要研究当代武侠小说,特别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也曾以多个笔名发表过数百篇小说、散文和诗歌,为此荣获国长城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民国大军阀》。
  上官圣泓,是金庸的忠实粉丝,阅读过金庸先生的全部著作,并从事金庸武侠小说的研究,成为当代金庸武侠小说研究的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金庸传 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人生传奇》写出了一个真实的金庸,一个传奇的文坛侠客,一个倍受争议的香港巨子。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用十四部作品将武侠小说带到****的新高度:他在虚拟的江湖中思考历史、政治、人性。
展开
精彩书摘
  《金庸传 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人生传奇》:
  1.江南风烟里的海宁查家
  提到浙江海宁,我们总是会想起“人杰地灵”这四个字。这是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其自然环境也是美不胜收。其中,作为海宁三大中心镇之一的袁花镇则是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乡镇,同时被评为海宁市首家省级卫生城镇。而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上,活跃着一个历经几朝几代却风韵犹存的传奇家族——江南查氏。
  被称为“海宁第一望族”的查家,其命运的跌宕起伏在战火当中被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由朱元璋带领的队伍与元军形成了对峙局面,百姓陷于颠沛流离之中。查氏祖籍在徽州六县中的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传至第17代孙查士睿,同样是饱受战乱之苦,母亲病故,查士睿竞无钱安葬。就在家人愁云惨淡之际,一位风水先生指点查士睿,村口的河边便是一块风水宝地,若是他母亲葬在那里,能保后世兴旺。
  “鱼归大海,岂能困于山中?”徽州战乱四起,查家已经贫困交加,查士睿思虑再三,决定携妇将雏,举家迁往富庶江浙。走出这个徽州,或许能够求个安稳;走出这座大山,或许可以求个温饱。经过几番辗转,查士睿带领家人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查家兴盛的源地——龙山(今海宁市袁花镇)。
  或许真的应了光泽后世的预言,自明清以来,查家金榜题名中进士者有20人,具有人仕资格的举人76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官宦家族。清康熙年间,查氏家族进人鼎盛时期,门中子弟考取进士,人职翰林的大有人在,一时之间查家便有了“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的美誉。而成为名门望族的查家也颇受皇恩隆宠,康熙皇帝曾亲笔御赐“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楹联,一应御赐匾额更是充斥着整个查家。海宁查家的尊荣名望,于当时的天下竟是独步一时。
  雍正年间,查家三兄弟——查慎行、查嗣臻、查嗣庭都充任翰林,查家又是一片大好前途。然而物极必反,荣盛如查家似乎也难逃盛极转衰的规律,不过话说回来,“时势造英雄”,或许正是接下来的遭遇,使得查家在数次惊魂甫定之后,逐渐打消了对于官场仕途的渴望,进而弃政从文,这才有了查家泽被后世的影响。
  查家兴衰的转折始于两起朝政案件,其中一起便是震惊全国的“江西科场案”。这起案件的背景是雍正皇帝自登基以来开设的第三次科举考试,查嗣庭以内阁身份被派去江西做乡试正主考。当时一共出了四道考题,分别为取自《论语》的“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取自《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取自《易经》的“其旨远,其辞文”;取自《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原本并无不妥之处,然而一些“有心”之人却偏偏借此大做文章,称此四题前有“正”,后有“止”,分明是影射“雍正”的“正”被砍了头。时雍正皇帝刚“篡位”不久,正是大力铲除异己,稳固皇权的阶段,听到这样的说法,自然起了疑心。再加上《历代年号论》的作者汪景祺曾言“正”字有一止之象。意思是说凡带有“正”字的年号“皆非吉兆”。同时还列举出了历史上“正隆”“正大”“至正”“正统”“正德”等没有得享延祚的皇帝所用的年号。这在雍正看来,实属近乎诅咒的“悖逆之言”,而汪景祺自然免不了获罪而死。此时查嗣庭的考题竞与“一止之象”用意相同,雍正盛怒之下判处查嗣庭大逆之罪,致其后来病死狱中,查家上下多受牵连,斩首流放者不计其数,荣盛之门顿时堕入低谷。
  查慎行因年事已高被释放出狱,然而遭此变故,门中子弟早已所剩无几,查慎行面对如此惨状,最终忧惧而死,时年78岁。这一年是雍正五年(1727年),“江西科场案”不仅使得海宁查家遭遇重创,整个江西地区都被敕令停止乡试、会试三年。
  白驹过隙,转眼又过了百余年,时至光绪年间,查家传承到了查文清的手中。查文清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进士,也是查氏家族的最后一位进士,时任丹阳知县,其为官公正廉明,颇受百姓爱戴。查文清原本以为,查家可以重拾祖上遗业,进入官场,仕途顺利,然而一次与朝廷义愤填膺的对抗,使海宁查家再也没有涉足政坛。这便是影响查家命运的第二次案件——“丹阳惨案”。
  19世纪40年代,中国进入“五口通商”时期,一些宗教教义在沿海地区逐渐传入中国,传教士大多打着传播教义的幌子,实则是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华的急先锋。60年代,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法国传教士得以在华租买田地,建造教堂。由此,教会势力便如同洪水猛兽般侵入了中国内地。大小教堂在长江流域星罗棋布,有些传教士大肆收纳信徒,并鼓动他们欺压民众,拐骗残害妇女儿童。
  ……
展开
目录
Chapter 01 天降奇才:生逢乱世的查氏后裔
1.江南风烟里的海宁查家
2.乱世之下的懵懂童年
3.侍女月云:纯真的少年陪伴
4.启蒙学堂:与书为伍的少年时光
5.乱世流离中更遭遇丧母之痛
6.才华初显,碧湖的艰难时光

Chapter 02 曲折求学:狂气贯身的文学大家
1.一事能狂便少年的“查理”
2.《笔垒》间的正气——人比黄花瘦
3.陪都求学记
4.从创刊到农场打工
5.返乡后的转折——再圆大学梦

Chapter 03 新派武侠:豪气干云的别样武林
1.《大公报》的机缘:梦醒时分
2.梁金联手:开启武侠小说新境界
3.三剑楼随笔:文人不相轻
4.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5.从“毒草”到殿堂的转变

Chapter 04 才子佳人:熔炼现实的侠骨柔情
1.意中人轮廓,原不应清晰
2.侠骨柔情无奈好梦由来最易醒
3.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4.龙女娇妻,演绎不老传奇

Chapter 05 政治智慧一从《大公报》到《明报》
1.“长城”缘浅是路人
2.《明报》出山,祈望龙门
3.夹缝生存:或成明日黄花

Chapter 06 华山论剑:百家争鸣的武侠世界
1.喧宾夺主的“金氏武侠”
2.祖师与宗师的较量
3.金庸VS古龙:大侠与浪子
4.江湖挚友最难求——倪匡

Chapter 07 江湖沉浮:“明报”家族的跌宕起伏
1.“明报”大家族的实力
2.急流勇退:文坛之后便是江湖
3.“明报”易主:几番轮转,何处归宿

Chapter 08 毅然封笔:武侠宗师的千锤百炼
1.金庸“退役”——一鼎封存退武林
2.痛下杀手——十年修订不寻常
3.金字招牌的跨国之旅
4.“云松书舍”——憧憬的不过是简单而已
5.封笔后的积淀——学无止境

Chapter 09 改编影视:洋洒文字的华丽转身
1.联姻影视——金庸武侠绽放别样光辉
2.一元版权的“笑熬糨糊”风波
3.浅谈:金庸小说联姻影视的资本在哪里
4.另一个角度的转身:是小说还是课文

Chapter 10 荣辱不惊:文坛圣侠的快意江湖
1.光杆博士导师的“错位”尴尬
2.名气之罪:加入中国作协的舆论“辩论会”
3.又一场激烈的笔战——“拒绝金庸”
4.“朔迷”与“金迷”的荣誉之战

Chapter 11 情到深处:江湖之外的爱恨情仇
1.大陆,远处嘹望的故乡
2.香港,江湖中永远的家园
3.台湾,不忘初衷的期盼
4.隐退之后的别样生活

Chapter 12 弦外之音:武侠与现实的双重演绎
1.一个并不完美的“圆满结局”
2.弄巧成拙的“副作用”
3.《连城诀》:最独特的“坏书”
4.一部“扑朔迷离”的怪小说
5.主角是坏人的“悲喜剧”
附录一:金庸小说创作时间顺序表
附录二:金庸所获荣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