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源于心》:
人文情怀
护理部主任宋伟华
自从踏入了护士行列,我便爱上了这身洁白的护士服。刚入行时年轻的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南丁格尔一样,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让患者满意,让自己开心,在治病救人的工作中享受快乐,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在求学期间,我的带教老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当年她带着我穿梭于病房。她那柔和的眼神、亲切的语调、动人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风。患者们都愿意向她敞开心扉,向她诉说自己的想法和心声,而她就静静地聆听,微笑着回答他们的问题。这一幕医患和谐的场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想来,我真的觉得好温馨。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从一名小小的护士,成长为病区的护士长、科护士长,然后又成了护理部主任。回顾曾经走过的路,我真切地感受到,医术固然重要,但是仁心不可缺少。仁爱之心和精湛技术恰如天使的两翼,缺一不可。当初我的老师那一个个眼神、一个个微笑,连同她娴熟的护理技术,带给了患者无尽的温暖和希望。因此,除了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外,沟通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治愈患者的“良药”。
护患和谐,从沟通开始。众所周知,与患者直接打交道的是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也是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无疑成了护士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医患关系日益严峻的今天,良好的护患沟通对于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所要努力做到的,因为有了爱心,我才能自助并助人。我常常告诉我的护士姐妹们,一定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同时努力学习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沟通与医疗、护理紧密相关。护患之间的真诚沟通,有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是护理人员一贯的追求。
目前,虽然我国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并不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文素质教育不足,医护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医护人员的传统观念中,行医应注重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必太重视医患沟通能力。这使得一些医护人员不能适应新的复杂医患关系变化和患者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但实际上,关心患者比关心疾病更重要。因为医学说到底是渗透着人文精神的科学,而不仅仅只有冷冰冰的技术。
患者来到医院,无不希望得到医疗技术的帮助,以摆脱疾病的折磨,同时也非常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心灵的慰藉。虽然人与人的日常交流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护患交流也一样,但是只要护患双方拿出真诚和善意,最终就会形成一股共同抗击疾病的力量。患者是来看病的,而医护人员是治病的。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就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对抗疾病。这样的医患关系才充满了深情厚谊,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
作为护理管理者,关注我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也是我责无旁贷的工作,毕竟护理工作的压力和繁忙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让护士们感受到来自我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助于她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这对减少护患冲突,建立友善、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我院是一个充溢着人文气息的医院。《医之魂》《丛林记忆》《支医日志》《仁心仁术》等医学人文书籍层出不穷。我们应该不断阅读身边的好书,用身边的动人故事和古今中外医学界的志士仁人的博大情怀滋润我们的心灵,积极进取,培养人文医学的胸怀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