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堂奥
0.00     定价 ¥ 4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4177867
  • 作      者:
    陈益林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益林,1964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县。1986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浙江省东阳中学语文学科主任,惕吾文学院院长。曾获金华市拔尖人才、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第八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中国好讲师”评选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系浙江省首批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堂奥/“林中小屋”(陈益林)名师工作室书系之二》系浙江省东阳中学语文学科主任、“惕吾文学院”院长、特级教师陈益林的个人散文随笔集。这本散文集子之所以取名为《堂奥》,一是取集子中的首篇散文《堂奥》作为全书的书名,二是取成语“窥其堂奥”之义,借《堂奥》一书,让读者们领略一名中学普通教师多年来的见闻及心路历程。
  《堂奥/“林中小屋”(陈益林)名师工作室书系之二》既有家国情怀的枨触,也有杏坛历练的感悟,还有花草怡悦的雅赏,远足游览的抒怀,品类丰富,寄意深广。《堂奥/“林中小屋”(陈益林)名师工作室书系之二》可供广大中小学教师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社会人士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堂奥/“林中小屋”(陈益林)名师工作室书系之二》:
  说一鹞入林,百鸟噤声似乎不妥,但自从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出,此后多少文化人踏访天一阁后,都不敢轻易用文字抒发观感却是不争之事实。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单是李白,历代文人在美景美文面前,都会遇上叹为观止、欲吟又罢的既叹赏又抱愧的矛盾况味的。
  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非秋雨先生,安知我无独得之赏之思?于是斗胆,也来写写天一阁。
  事有凑巧,与余秋雨先生一样,2016年夏天,我也是在一个台风雨之日走近天一阁的。只不过现在的天一阁可是高端豪华上档次得多了,它已升级换代为天一阁博物馆。二十多年前曾与东阳中学语文组同事赴宁波公千,匆匆到天一阁一游。那时既无手机,相机也少得可怜,所以那回的天一阁之游,而今脑子里除了一点曲径通幽的微漠印象,其余的全随时间之流漶漫了。
  这回到天一阁,除了耳目并用,手机的摄像功能大行其便。
  由宁波市长春路拐入天一路,没多远就来到天一阁博物馆西大门。马路两旁,挺拔着众多高大的枫杨树,枫杨树们全都水汽淋漓地作着“天一生水”的生动注解。走进西门,别有洞天。除了屋舍俨然,博雅高古;林木深秀、池沼遍布、假山杂陈、水意弥漫也是给人印象极深之处。反观一些老屋深宅,虽然古貌峥嵘,房舍连片,可是遮天蔽日的楼栋屋瓦太多,灰朴黑沉的色调占据视野太广,一些深宅大院,除了房前屋后,稀稀落落的一些花草点缀,绝少古树参天、藤萝攀援、水波盈盈的自然机趣。古色古香的重檐歇山顶建筑,鬼斧神工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与花香树影、水光山色的审美复调组合呈现,是天一阁博物馆营建的高明之处。
  有保护而无利用,是当今许多名人故居、古建老宅保护乏力、难以为继的共同问题。许多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房舍,在历史的大树上,如同一个个寂寞的蝉蜕,在岁月的烟云中岌岌可危、风雨飘摇。而天一阁博物馆则不然,它没有让有价值的屋宇轻易变成死寂的空壳,它或旧瓶装旧酒,或旧瓶注新酒,或新瓶灌旧酒,把整个原有或新建的建筑群变成表里繁富、有血有肉的博物院。天一阁博物馆的藏品十分丰富,包括古籍、字画、碑帖,以及各种出土和传世的陶瓷器、铜器、玉器等和地方工艺精品。古人说山阴道上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目不暇接。在天一阁博物馆里转悠,也大有一头撞进百宝箱,珠玑满目,眼花缭乱之感。众多藏馆中,尤以千晋斋、凝晖堂、麻将起源陈列馆让人津津乐道。
  “千晋斋”的得名很有一段故事。1931年,宁波拆旧城,当时休假在家的北京大学教授马廉,从旧城址中搜集了两千多块六朝古砖,因其中晋砖较多,马廉教授将其藏砖处称为“千晋斋”。1933年至1935年天一阁重修,马廉教授是发起人之一。重修竣工后,马廉教授将其藏砖捐献给天一阁。从此天一阁内添一“千晋斋”雅舍。
  而今的“千晋斋”分三个展室。第一展室是马廉教授的晋砖陈列室,此外还陈列有“马廉生前使用的唱片柜”。马廉先生不但好古,对音乐和美术、摄影也十分喜好。千晋斋中的唱片柜由马廉侄子马泰捐赠。这个唱片柜由实木制成,高约85厘米,长和宽分别为50厘米左右,内里共有6块夹板,上面分别标有“东方红”“快唱片”“塑料唱片”等字样。
  千晋斋的第二展室展示的是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最后一个展室是黄宗羲等历代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
  凝晖堂中陈列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徵明小楷《薛文时甫墓志铭》,明代四明书法家薛晨、薛选父子的“千字文”,清代石刻《三忠遗墨》《老易斋法帖》等。来到这里犹如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最引入注目的是明代天一阁主人范钦挚友丰坊所书的草体《砥柱行》,此帖堪称镇堂之宝。
  据日本人考证,麻将发明人是清道光年间宁波的陈政钥(字鱼门)。2001年,在原陈氏宗祠内建起了“平和堂”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通往平和堂的甬路用麻将形砖块铺就,屏风上用麻将花牌装饰。展厅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麻友塑像。整个展厅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向游客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我们发现,游人在麻将起源地展览馆逗留的时间往往多于藏书楼中。在“天下第一藏书楼”的大雅氛围中,耸立一座天下第一大俗的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大雅和大俗能否比肩而立,结缘融和?对此姑且不论,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的吸睛效果却是不容忽视的。以麻将之俗为桥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抵达藏书楼之雅的高地,宁波人的生意经还是不能不让人叹服的。
  作为东阳人氏,出了天一阁博物馆,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同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北有故宫,南有肃雍”之称的东阳卢宅肃雍堂,该如何走出深闺,让更多的人士慕名前来,一睹芳容呢?
  ……
展开
目录
屐痕处处
1.堂奥
2.重访天一阁
3.上高头坪,赏第一桂
4.格尔木·藏羚羊·中秋月
5.国庆佳节花园行
6.坐游台湾
7.铿锵七人行
8.周末漫游
9.客向盘峰那畔寻
10.北京一周
11.冬天里的秋天
12.纸墨笔砚间的穿行
13.忆昔壮游
灵台深铭
1.送别一座纪念碑
2.东阳人才广场志
3.夜半惊魂
4.永失我爱
5.清明碎笔
6.怀念吕骅先生
7.陈洪祥先生二三事
8.送别“叶帅”
9.破天荒,住了回院
10.琐记许师三题
11.久违了的暖语温言
12.我家有个周董迷
13.总是牵念
14.蛇年喜事盘点
15.行年五十
16.东城雅集,兰亭遗风
17.中国好诗歌,东阳进行时
18.卢宅老街上的慢喜茶事
19.学诗漫记
漫翻闲佩
1.60后的沧桑
2.望“高”兴叹
3.闲来无事乱翻书
4.你是我唯一的神话
5.道在矢溺
6.给一座桥取一个温润的名字
7.摒弃“下流话”
8.永动机
感咏物华
1.一串红
2.落叶乔木
3.大谷殂殒
4.江南雪
乡情野韵
1.童心、童趣,在这里深藏
2.岁末的盛典
3.乡音杂谈
4.敲棒
5.打螺陀
6.五月榴花照眼明
7.世界走进东阳,东阳拥抱世界
闲情儡寄
1.一路飙歌
2.又值江滨消暑时
3.花果枝蔓间的悠游
4.早春探梅
5.紫茉莉
6.闲话水仙
7.蜡梅
8.偏爱古韵觅佳名
9.说茶论酒
10.三生石
11.破碎的茶花梦
12.陈氏汤圆出炉记
13.红烧酱香排骨炮制记
14.东城周末,雅流涌动
15.剪烛西窗,望月西楼
16.双喜临门
17.辛苦廿七载,修得此日闲
18.声声爆响的贺年短信
挥斥方道
1.从因果报应到护生环保
2.断章
3.还“上善”于水
4.一样自荐话成败
5.垃圾虫·清洁龙
6.人命危浅
7.在路上,我们与先人的差异
8.今晚,我看到了一辆温柔的汽车
9.高考下水作文
10.风物长宜放眼量
11.当遇上了歧见者或怨敌
12.让先人真正得到安息
13.有意识就会有时间
14.别再糟践中国老人了
15.怎样让读书真正“乐”起来
师者絮语
1.撬锁记
2.……的东中人
3.继续出发
4.想到+做到一得到
5.走路的学问
6.小游戏,大道理
7.做一棵有风度的树
8.如此假期何
9.恩威并举,宽严相济
10.父母孩子,谁离不开谁
11.礼多人不怪
12.在东阳中学1993届毕业20周年同学会上的讲话
13.书香伴我育才路
14.青春与才情的集结
15.感谢学生的给力赠言
16.高考前夕,师生以诗唱答
17.教余碎笔
影视漫论
1.红楼影视费评章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4.复沓音乐的妙用
师者益林(代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